论新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
课堂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这里孩子们自由快乐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吸收各种新知识;老师则是天空中那颗明亮的启明星,给予孩子们方向指导,教会他们如何飞得更高更快,面对各种风雨的挑战将会变得游刃有余;那么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传递最充实的知识体系。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因此要对学生们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式,顺应新时代的变化,转化教学观念,逐步转化课堂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用一颗“爱”心去教学。作为二十一世纪初期的青年教师,要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其学会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以下是我对小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师生间的主次关系
1、老师树立培养学生创新和能力的意识。在唯物辨证法中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发挥是直接影响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传统的思维意识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也是传道授业的主体。在课堂上,纯粹的以“教学传授知识”为第一目的,在这种教而学的模式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间接的抹杀了学生们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们成为学习中的被动者,成为老师台下的一群观众,即形成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惯性教学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意识的抹杀,形成了恶性循环,可能成为某些学生终生学习处世的一种惟上是从的思维意识。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形成以教师为课堂的辅导者、引导者,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者,即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知识和创新意识并重”的新时代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掘和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动力,以新的意识形态,改变客观物质世界的固有模式,达到最终创新的目的。同时这种创新在量的不断积累创新中,达到质变,以最终的成功实践为其证明。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握课前课后的统一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教学任务,分划好知识体系的结构,然后通过课堂的不断串联,将知识串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里,教师纯粹的主导将知识“硬生生” 的塞进了学生们的大脑中,学生们在这种呆滞的学习过程中,那种活跃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慢慢被消磨,教师在初期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成绩,但忽视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意识不断的被弱化,逐渐的丧失这种活跃的意识,因此学生丧失了创新的机会。
二、学校、课堂、家庭三点一线,创造有序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校、课堂、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关键点。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的大理石,他认为教师灵活教学,家庭辅助配合监督,孩子自主参与学习,集体的良好氛围影响教学这四者的整合将会教育出一个叫优秀的学生。
1、学校为一切教育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新式教学资源不断的被发明创造和应用在教育中,小到课桌椅大到用多媒体上课的班班通。这种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构的大力投资、支持分不开。在教育资源中,安装的计算机,让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及思维想象,但是这些都是城市或者乡镇小学才有的待遇,对于偏远的乡下或者山村,那里即使有部分电脑,但总会缺乏一些专业计算机授课老师,或是因某一些原因并未将计算机课程落到实处,因此那种资源无形中被荒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利用;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学校有义务聘请计算机教师,把计算机课程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们在物质基础上与城市里面的学生保持在同一起跑线,消除部分城乡差距,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基础得到充分的满足时,相信学生们在受教育的质量上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贫困地区的小学如何才能留住青年骨干教师也是一个值得令人反思的问题,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这类群体,给予他们相关的福利和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强效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利于学生的“德智美体”得到全面发展,为祖国的未来提供多样化的人才。
2、课堂环境决定该科目的教学成果。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在课堂上,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全体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氛围,要不断的反思教学方法。每个班总有一些“问题学生”,针对他们应采取相应的办法,为其他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任课老师要本着一颗责任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相信这种责任心也会感化那些“问题学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相应的帮助。一位严厉的教师很在意课堂纪律,因此课堂上不断的申明课堂纪律,这样多少有点耽误上课时间,但每一次提醒总会给某些学生带来惊醒的作用。就像安庆市教育局局长说的一样,不能一味的打骂学生,教师要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去感化学生,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良知限制自己的言行。我想这对长期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帮助。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培养其纪律性和严肃性,坚信有益于其一生。教师的严厉必将引起学生的紧张与配合,那对该科目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帮助,相信学生们最后也会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
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一些实例
1、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应用,上课不再是那么的单调无色。通过利用多媒体设施,开展多媒体讲课,相信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用图片、文字、音乐等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相信他们最直观的接受这些,不再是黑白的衬托显得那么的乏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让多媒体教学慢慢成为教学的主流,让学生的好奇心成为支配其认真学习的动力,让课堂便得丰富多彩。数学上,在学习物体形状时,可以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去找那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让他们最直观的了解图形,把室内室外课堂相联系,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无处不在和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应试教育的考核需要成绩作为依据,成绩往往是最直接的天气晴雨表。老师可以通过类似奖励的方式,给予进步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本子,卡通片玩具等,从他们的世界中进行奖励,让他们的竞争意识得到肯定,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作业有错题集等,给予他们更多的奖励,让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们的付出得到老师们的肯定。针对一些学科,在班级放一个“问题信箱”,只要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应该写出来投到信箱里,然后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这样有利于发现各类的问题,也有效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学期末,根据来信的数量和质量来评选“最勇敢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更多人参与其中。
小学教育在于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更多的认知,只有学校、老师、家长的提前认知,才能更好的落实这一系列的发展。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学校和老师,更多的离不开家庭的有效配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来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的套用造成难以预料的倒退。因此在新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中,教师的大胆创新也要结合相应的实际,用一颗有责任心去实施初等教育,使其不断的理论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作者:王鸿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育教学 2014年5期
下一篇:小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