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论文教学与扩展(共7篇)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笔者以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
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针对统编教材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深入地剖析,把握了教材具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文情并茂。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荡着千万人的心。二是典型动人。作者细腻刻画了主要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个中心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三是结构严谨。课文前三段都采用了基本格局和学法指导的基本程序,即凭借典型段落激情入境,精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结构,揭示行文规律,体会文章内容的感情,水到渠成,归纳中心,扎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3.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比较阅读,开拓视野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穆静
第2篇: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开放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采用的多样化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的教学不仅要求阅读方法的创新与多样,还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适应现代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创新的需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特点和实施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阅读的课堂教学特点
开放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要积极进行阅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阅读的课堂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能力
学生作为开放性阅读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坚持把学生作为对话交流的中心,激发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开放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方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这种开放性阅读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地阅读自由,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激发他们在阅读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体验和感受能力的提高。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同阅读材料的提供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减轻他们阅读过程中的乏味感和疲劳感,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
3.教学氛围和阅读空间的开放性
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学氛围和学生阅读空间的开放性,教师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上的内容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是要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阅读内容的扩展,从而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创新性改进,可以打破学生阅读的局限性,提高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让他们在积极地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主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教学目标和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三个方面来实现。
1.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在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开放性的阅读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阅读环境中提高阅读效率,促进自身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2.坚持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开放性阅读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师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阅读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开放性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还需要教师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措施,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3.积极开展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活动
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实现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空间的拓展,充分利用网络、校图书馆和博物馆等资源,丰富阅读材料。此外,在教学活动的额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鼓励他们进行图书阅读的自由选择,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理和总结,让学生在归纳和回顾中提高赏析和感受文章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开放式阅读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开放式教学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特点采用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作者:志玛拥章
第3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该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模式,让学生敢于主动思考。
一、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语文阅读能够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②语文阅读可以促使小学生的智力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③语文阅读能够从各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中,大力提倡语文阅读教学意义重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应鼓励学生质疑。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自学,在预习阅读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良好手段。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这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为什么只讲马克思主义。而不称马克思一恩格斯主义呢?针对该生提出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伟大的友谊”这一中心。归纳形成这样一组辩论题:“马克思主义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和“马克思主义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我肯定了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伟大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表达看法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点发问途径,教授发问方法,指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使学生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通常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提出问题,也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提出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重点句段提出问题。也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类型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2、用悬念、情趣激趣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可以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以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一放声读一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人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3、通过自主探究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的阅读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这是因为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对问题和事物的想象,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自主探究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第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教师要注意为了确保自主阅读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必须对自主阅读的主要内容有所限定,并事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与思考,在阅读中运用自己的想象回答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课外读物。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把古今中外的好书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
4、利用现代阅读手段积极评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等教辅工具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网络并不陌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博客或网站。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把有益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读物或作文等放于网上供学生阅读。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外作业中留下上网阅读作文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阅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距离。学生需要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新意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想法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的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满足。还无形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结语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不断钻研,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只有根据阅读内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李如琴
第4篇:高效阅读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读
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阅读课堂。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学生即时阅读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要根据文本主题,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小结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的导入语、过渡语能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当中,让学生未接触文本就有一种要探询究竟的欲望;激励性的评价语和蕴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长的小结语,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是课堂高效阅读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是高效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高效的阅读课堂不是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能力,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
三、诱发大胆思考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催化剂
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阅读教学绝不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阅读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阅读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心、脑、口就动起来了,问题就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就活起来了。
四、合作交流展示是课堂高效阅读的灵魂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合作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保持双向的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合作学习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汇报展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演等,激扬学生生命个体的潜能和活力,让他们合作交流,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合作交流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例如在教学《尊严》时,各小组展示异彩纷呈:展示课文朗读的小组,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活灵活现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精彩句段的小组,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
五、注重阅读积累是课堂高效阅读的不竭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阅读量,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大量阅读,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彩;有了学生的精彩,才有了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少年儿童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应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这个阅读生理优势,恢复“朗读涵泳”的优良传统,让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多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名著,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
六、结束语
总之,要真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得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切实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搭建舞台”,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加强“阅读积累”,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知识的厚度、深度和广度。
作者:刘万庆
第5篇:小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一、引言
自古以来,书籍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集大成者,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不竭源泉,更是人类精神发展的粮食。阅读有利于小学生的终身和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早已成为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小学生仅仅靠阅读小学语文教材里的一些阅读材料,阅读量有限,更确切地说,它们根本满足不了小学生的思考、语言表达、实践写作等实际需要,更谈不上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庆幸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在这一标准指引下,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之风悄然兴起,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打曲律,也成了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闪光点的重要手段。但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安排的拓展阅读要么不合时机和过度,要么忽视对小学语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更有甚者,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方式单调、流于形式,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明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刻意义等,这些都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从多方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意义
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教学可以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让小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丰富精神生活、充实大脑,是使小学生终身获益、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以小学语文课文为基础,对小学语文课文作一定的补充、迁移和延伸。它拓展了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宽度,使其真正服务于小学语文学习,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坚实的基础。综合起来,笔者认为,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得他们喜爱读书,快乐读书,尽力多读、读懂阅读材料,尤其要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从而拓宽阅读面,增加总体阅读量,从而使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加有活力。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之所以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主要是因为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自身的性质,它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推荐一些贴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一些阅读资料,比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和“百科知识”等,提高小学生拓展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2.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阅读教学活动,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数量,其基本理念中就有“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丰富小学生的语言材料,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实践研究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走出小学语文课堂,立足小学语文课本,走向日常生活,进行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这样不但有利于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而且是促进他们积累语言知识、丰富日常知识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是要以小学语文课文教材为中心,向课外拓展阅读延伸,引导小学生从一篇课文文本的阅读拓展到多篇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从而在大量的拓展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随机抽取长乐市四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了解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对策。通过访谈发现如下问题:(1)课外拓展阅读内容不够精。课外拓展阅读书籍的选择,对小学生性情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本好的书籍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它会督促你,影响你,让你成长。然而,访谈结果却不容乐观,被调查的小学生一般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内容不够精,有的甚至趣味不高。(2)课外拓展阅读兴趣不浓厚。有些小学生对阅读态度不够端正,阅读的意志力相对薄弱,不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既怕累又怕苦。(3)课外拓展阅读数量不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分成了三个大学段,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段必须达到的最低课外阅读量。可是访谈中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不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必须在正视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积极釆取有效的可行的措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委会专家和学者们精挑细选的,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拓展。
1.立足课文,丰富小学生阅读内容。
一篇课文一般只是一种视野,限制了小学生视野。鼓励他们,不要只读某一个学科的书,要广泛阅读,兼收并蓄,并且注意取其精华,去取糟粕。
2.创造课外拓展阅读条件,营造拓展阅读氛围。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努力创设适合阅读的条件,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开放学校的图书室,并且不断更新图书;学校、社区和家长联合组织活动,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定期开展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积极组织一系列亲子互动读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落实阅读任务检查,做好指导阅读评价等。
五、结语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强调教学改革的今天,其显得愈发重要。只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认真总结,千方百计地开发并且利用各种阅读资源,把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充分认识到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就可以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研究者认识有限,能力有限,更限于论文篇幅,对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无法深入探讨,对于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周雪娟
第6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初探
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其成因
根据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往往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也较少学生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1学校重视不够。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和阅览室的报刊杂志比较不足,且没有及时更新,不能满足众多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1.2教师意识不强。很多老师自己都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不会给学生很好的阅读指导。布置学生看课外书只是“走过场”而已,之后根本不检查更不用说监督。至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推荐书目是也难于实现。
1.3学生兴趣不浓。班上许多学生从小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较少或从来没有过阅读给自己带来精神愉悦的体验,即使是老师布置课外阅读,要摘抄啊、谈体会之类,他们都随便应付。
1.4家长认识不够。由于本地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而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家中也少有书籍,所以根本不能给孩子这方面的熏陶。再者,家长也不了解阅读的重要性,还是以前的老思想,只要学好主科(即语文、数学、英语),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没什么益处,觉得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即使孩子有看的兴趣也要百般阻挠。
2.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策探索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是营养的面包。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书,孩子的童年世界是苍白的。事实证明,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针对班上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这些情况,我把课外阅读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主题性教学,拓展阅读。下面是我的一些探索:
2.1激发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为拓展阅读扬起生命之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生乐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测,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渴望获得知识。因此,在拓展阅读中,关键之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使之“学而不厌”。有的孩子看书看得废寝忘食,兴趣盎然,是因为他们“乐此”才“不倦”。因此,我们得找到切入点。
2.1.1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绘本就是阅读兴趣的源泉所在。对于底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从他喜欢的图画书出发。孩子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让孩子们看看彩色的画面高兴高兴,慢慢地他爱上了图书,养成习惯,随时随地阅读,让学生经常体验精神享受。
2.1.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妙趣横生的故事。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我们在引导看绘本时还可以绘声绘色地描述故事。
2.1.3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事情做引子。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而孩子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用。
2.2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为拓展阅读提供保障:①给孩子充分的时间;②给孩子充分的空间;③邀请一些名家大师给孩子见面畅谈;④树立榜样;⑤召开家长会,进行亲子阅读。
2.3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拓展阅读做好奠基。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做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者,还要做孩子阅读航标的指引者,更要做他们阅读意志的磨砺者。因此,我从课堂教学的拓展阅读和推荐书目切入,每上完新课后我会推荐相关书目,如教完《老人与海鸥》一文就在拓展处推荐学生看《藏羚羊》、《鸟奴》;学了《小抄写员后》我推荐孩子看《爱的教育》、《马燕日记》等等,以老师的推荐为契机,打开学生的阅读爱好。我还会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读一些优美散文或感人诗篇,我还倡导、激励孩子们和我一起找好的文章,推荐、诵读给班上的同学听,这样,同学们的动力很强,有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希望这些文章能成为学生“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希望借助它们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因为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阅读的欢乐,把阅读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品质,那将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当然,方法是在我们教学中贯穿的,要让孩子课内方法延伸到课外。如教给学生好的文学作品或喜欢的文章须精读,细细品位,慢慢咀嚼,要熟读成诵,也可摘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感受深刻的地方也可动笔写写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其次还可以略读、泛读。
2.4读写结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回归阅读的工具性。
2.4.1语文学科是一个工具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是服务于生活,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因为阅读,孩子有了新的见闻和收获,就会更新自己的网络群,提高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他们才能有量的积累。现在我班学生的仿写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不再总是那些陈词滥调,可让我耳目一新了。如仿写句子:书是,能。学生写的答案有: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小船,能带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遨游。书是一扇门,能通向知识的房间。书是太阳,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书是一位快乐小丑,能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其实,阅读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记住名言警句,她还在于灵魂的感召,在于呼唤、鼓舞每一个孩子所具有的丰富潜能。只有让孩子读写发生碰撞,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反思自己的阅读经验,深化自己的阅读记忆,才能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一旦孩子养成习惯,那就是真正的读写融会贯通了,文思才会像泉水一样涌出笔尖,让她妙笔生花。
2.4.2给学生以交流的平台。我们布置了看课外书后举办学生喜问乐见的各种活动,如好书推荐会,主题性阅读,读书交流会,读书卡比赛,阅读之星评选,读书大擂台比赛或小书迷、小书童、小书友等。各种比赛设立等级和奖品。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做好小学孩子的课外阅读引路人,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做到“把书读旧,把人读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真正让书香伴着孩子们成长。
作者:黄巧慧
第7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刍议
1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
1.1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1.2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特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教完书上的一些课文外,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古诗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歌、谣、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巧设阅读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需要。如大部分学生都乐于猜谜,却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并将要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孩子果真顺着老师设的梯子争相抢看谜语书,偶尔还会自己出几个较简单的谜面。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1采用卡片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阅读卡片,学生在阅读中有序可循,方向更为明确,也有助于逐步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
如何设计阅读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把点滴收获记录下来,做到一篇一得,可以是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可以是新认识的几个字,可以是几个优美的字词,几个优美的句子,可以是对文章的看法,可以是做人的道理……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知识逐步提高,在每课一得中不作过多的限制,放开手,让他们自由抒发,写的内容不拘一格,如:①学法领悟。②思想收获。③人物评价。④释疑体会。⑤写作鉴赏等等,均可以写。
2.2采用多角色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寻找合作伙伴,多角色帮助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己寻找伙伴,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居朋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些童话故事的阅读,很适合充当小导演角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导出一个个小节目;有时,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角色,把你所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几个小伙伴听,或家长听;有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小评委角色,把你看过的诗歌、童谣等向同学推荐,举行一个朗颂会,你来评,也可以聘请老师当顾问;有的故事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此时,你可以自己充当小画家,大胆想象,画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来。这些活动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给课外阅读的这片天地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3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
3.1纵向评比。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阅读一篇文章加5分,五个5分换一颗红星,五颗红星换一面红旗。阶段评比,看谁的红旗多。面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在填写、评比表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3.2横向评比。每个月抽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阅读卡片汇编成小报在班级之间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卡片颇多,让他们自己动手制成小报的形式,进行评选、装订。每班各有两大本,名为"获奖卡片"和"入选卡片"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展览,供大家参观学习。这样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培养学自主阅读的能力。
3.3尊重差异。从任何角度看,学生都会各有差异。完成阅读的质量也各不相同。陈景润你可以说很优秀,也可以给他打低分。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差异。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你也能阅读《寓言》了,真了不起!""相信自己的努力,下次一定能阅读得更好。""这个小点子真好,你帮助了老师,谢谢!"……
3.4期末参评。我每学期初,提出目标,一学期来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如期完成的或不能如期完成的,阅读卡片做得好的或做得不够的,都列入期末的一项评定成绩。而且还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的各项奖励:"阅读小骑士"——快,"阅读小标兵"——好,"阅读小博士"——多……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拿到各种奖项,体验成功。
作者:陈立锋
上一篇:小学教师如何写论文题材(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