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09:19

  第1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面向现阶段语文教学出现的,针对于小学生的课堂表现、个性化特点而展开。语文教学和生活的实际状况接触最为频繁,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语文内容。语文教学实践的现实语境也尤为丰富,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仍旧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践的展开需要不断细致规划,进而科学开展,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有效教学概述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就是指实现教学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就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参与,又要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现进行合理设计和把握。有效就是指实现一定的课堂效果,教师通过学生反馈和教学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旨在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时效性,更需要提升教学效率,不断巩固教学实践成果,达到学习效果的长效性保持。有效教学的开展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科学的教学引导。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概述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教学承载着非常深远的现实价值。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开展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的实现突破和创新,注重基础层次和发展层面的推动,为小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教学的实现条件


  一堂有效的教学需要具备五个条件:扎实的理论、充实的课程安排、丰实的情感投入、平实的语言对话、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五个方面相互促进,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有利于学生对于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把握。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本状况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实的课堂教学安排就是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丰富的情感投入就是指教师应该和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教学对于自身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平时的语言对话是指教师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教学内容,找到关键词,有重点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的内容。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营造教学氛围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深入巩固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以充分的课程准备为前提。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课程节奏的安排,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在备课环节、课程设计环节,教师都需要有丰富的内容设计,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有效教学的实现条件,为学生设计一堂丰富的课程教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设置,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价值实现都要有积极的引导、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掌握情况,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


  (二)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必须多样化。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话交流能力的培养、听写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实现。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成果展示实现对学生多重感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在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实现互助分享式的学习,通过讨论,表演等活动形式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有效的课程环境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三)注重教学反馈和思考


  教学反馈对于有效教学实践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等,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深入细致考虑的。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教师去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训练、教学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掌握程度。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总结教学活动经验,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反思,为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践创新。


  语文学习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和书写能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探索上仍需要不断努力。


  作者:李娜娜

第2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严格遵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牢牢抓准课堂教学突破口,在教师所能操作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改进,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组织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一、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能够给教学带来许多积极作用,比如学生的思想得到自主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等,同时学生持续学习的想法也得到强化。教学分为教与学,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关键性的。因此,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保持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积极性,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良好健康的教师形象,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对学生予以真诚的关怀和爱护,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要尽力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谐、上进、舒适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高;最后,要打造一种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向学生传达重视享受学习带来乐趣的想法,全面鼓舞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也是创造有利学习环境最关键的一点。


  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备课工作


  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小学语文教师若在教学前做到了充分备课,那么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所谓备课工作,主要是让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将各章节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理清并熟知,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要掌握,对一些该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补充扩展的内容有足够的把握;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才能称作有效的备课工作。


  2.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组织开展起来,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时,要结合教材知识的特征,把握小学生灵活好动的特点,根据这些,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基本掌握,由课堂实际出发,适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予以调整和转变,保证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离开讲台走到学生身边,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想法,同时加以正确的指导。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将时间合理使用,对于教学重难点应投入更多时间,直至学生完全将知识吸收。


  3.明确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大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既要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先导作用,又要尽量减少其在课堂中的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例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某一多音字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这些客观的既定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在学生遇到一些可以通过发挥自己思考获得答案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做到对学生及时“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找到答案,教师再予以肯定,最后进行正确的讲解。


  三、改革教学模式


  1.体验式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还不健全,思维方式比较单一,这些原因使得小学生对于无形的课堂知识内容接受能力较弱,也无法保持高度的热情。相反,有形的东西却能使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印象。所以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牢牢把握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形成教学目的。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还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2.有效提问及小组教学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接收是比较随意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一些趣味性、思考性较强且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问题,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及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学生自主划分小组,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进而推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小学时代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在这个阶段将语文学好了,能为以后的整个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体现,也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珍玲   钟久源

  第3篇:教学做合一: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一、引言


  有效教学也可以称为高效性课堂,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学到的课程容量有多少,即效率达到最大化;二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受到的积极教育影响有多少,即效益的最大化。但有效教学并非简单地要求效率最大化或者效益最大化,而是需要这二者统一、和谐,通过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至今仍广受选用,可知其对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基础内涵


  “教学做合一”理念将教与学的关系分为三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其中,“做”,即对二者的实践,是教与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糅合生活元素的一项原则。具体内涵如下:


  (一)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指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前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其中的“学”指的是预习,也是“做”,是学生具体实施学习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学”和“做”的基础上,教师再“教”。需要注意的是,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应顺应“学情”,多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研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思维火花,寓教于学,寓教于做。


  (二)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这充分说明了“以学定教”的内涵。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状态,贴近学生的实际发展区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做”是全程重点,教师要围绕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努力使“教”构筑于“学”之上,使“教”和“学”构筑于“做”之上。


  (三)教学相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提升自我,比如,在备课、教学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容量,在学生身上感受诚实、纯真品质,等等。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其他同学。换言之,“教”和“学”不是互为独立的,而是互为表里。在此过程中,只有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把自主、探究、合作这些“做”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才能真正做到“怎样学便怎样教”和“做的方法决定教的方法”,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做合一”。


  三、小学语文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糅合思路


  “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和“学”都要与“做”联系起来,“学”要从“做”中学,“教”要从“做”中教,三者应统一与同步。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几种思路:


  (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巧用课题提问以启发学生。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授予学生国语知识,让他们可以在生活中熟练地应用、表达;二是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使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上有一定的启迪。由此说明,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因此,在贯彻教学做合一理念时,应重视把握学科与学生特点,以课堂提问为例,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师生交流方式,也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有效工具。因此,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尤为重要。具体地说,提问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课文的内涵,设置问题要集中课文关键点,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之中,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但要注意的是,提问必须循序渐进,严格把握课堂进度和提问深度,鼓励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发散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可以相对开放一些,以学生具体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基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


  (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主动性。虽然“教学做合一”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但侧重点还是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写作教学为例,笔者很少详细地为学生批改作文,而是提前教给他们一些批改符号,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并运用学会的批改符号自批文章,并对照评分标准为自己打分。同时,笔者会不时安排学生进行作文互批互改。实践证明,自批与互批这种形式是踐行“教学做合一”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还能够有效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性,为教师作文教学提供更多作文批改思路,收获更多的启迪。


  (三)尊重彼此,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多以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学生则扮演着被命令、要求和驯服的角色,久而久之难免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甚至厌学,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提问活动。因此,为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里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充分发挥自身课堂主体作用,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具体地说,“教学做合一”是一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就是交往。只有互教互学,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凸显出“教”和“学”的相对性,实现二者互换与合一。值得一提的是,“做”需要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处于同样等级,才能一起动手实践、操作,在互教互学中更好地领悟实践的真谛。


  (四)将学习联系生活,贯彻生活化“大语文”教育。理论上的“大语文”教育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核心,将语文资源的获取途径不断延伸至其他学科,延伸至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将整个社会都视作语文教育的一个空间,通过任何一个途径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将源于生活周遭的素材融入语文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的思考探究欲望更强烈。因此,从另一角度看,“教学做合一”就是生活教育,生活化“大语文”教育观即对生活教育的贯彻与落实。在这样的教学观中,所有事物都可以称为语文的学习“阵地”,成为语文学习目标,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大语文”教育,体验到生活与学习的关系,从生活中、实践中接触更多的语文内容,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


  (五)提高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兼具广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俘获学生的信任,令学生折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是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的可行途径。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专业和理论学习,及时更新前沿教学理念。只有全面深刻地熟悉掌握授课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高质量、有层次的课堂提问,灵活处理课堂问题的延伸;其次,要结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走进学生内心,了解执教班级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并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要加强业务能力,不仅要有精准的执教目标定位,总结提炼教材中的内容精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及时厘清学习脉络,善于运用简洁明了、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课堂。


  四、结语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教学的科学认知,也是当今教育教学中需要践行的原则。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曲丽萍

  第4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总结各国的教育改革,我们发现课程改革大都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课程的多样化、综合化、实用化、现代化、个性化等。下面我就自己对新课改下语文课堂如何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展开探讨,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期望得到大家的指导与批评。


  一、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窗口和平台,不能再将它视为语文学习的全部或大部时空。以生活语文学习的大背景、大舞台来观照课堂,它只是一个窗口、一个平台,课堂之于生活,就如码头之于江河,亭台至于秀山。


  但是就小学生学习的特定状况来看,课堂还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学习途径。课堂是启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运用语文的动力场;课堂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说话、作文的教练场;课堂是沟通课本与生活世界、链接课内外学习的窗口;课堂是展示生活观察、语文感悟、创造成就的平台。


  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有效课堂对于有效教学来说,它是指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高效性。


  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主张将观点集中于“课堂”这个“动态定格”,排除隐含在背后的相关因素。


  衡量任何一堂课是否是“有效课堂”,其核心五度是:情境诱人度、活动刺激度、自主参与度、训练扎实度、建构生成度。


  (一)情境诱人度


  简单地说,情境诱人度就是我们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该怎么创设一种情境才能更加有效。我们所设计的一堂课的情境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堂课的有效性。当你创设的情境很合理、很有吸引力、很有渗透力的时候,你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无意中融入到你的情境当中去,自然而然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达到有效课堂的一部分。


  (二)活动刺激度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合理地安排一些活动,比如说游戏活动、实验活动等等。在课堂当中有效地穿插一些活动,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自主参与度


  “想办法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这句话应该是很多教师都想说的,也是我们许多教师都会说的。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而教师可以适当地充当一下配角。


  (四)训练扎实度


  判断一节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可以通过学生做习题反馈出来。因为习题是检验学生掌握该节课知识程度的手段,缺少了训练环节,这节课就是不完整的,就是有始无终的。适量的练习对于一节课来说很有必要,不可缺少。


  (五)建构生成度


  这一维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来考察。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情感熏陶以及学生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领域究竟有哪些呢?我们可以把这些关键内容划分为四个板块:识字类教学、阅读类教学、写作类教学、综合类教学。


  (一)识字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能力。识字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记住一定数量的字;二是学会分析和比较。粗略说来,小学生识字能力主要包括:借助识字工具识字的能力;自觉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在识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觉积累字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把文章“读懂”“读好”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可以说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我觉得上好阅读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平时多注意词与句的积累,加强对词与句的理解,让他们学会运用积累起来的语言来概括和陈述教师在阅读课中提出的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分析文章的能力。由此可见,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淀对于学生学好阅读课是最为重要的。


  (三)写作课的有效教学


  我认为,在教学作文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题目,理解要求,把题目和要求“吃透”,然后再构思。接着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写作思维,让他们产生想写的欲望。最后就是要学生写好,提倡学生写自己最真实的感悟,不写空话、大话、假话、虚话、套话,心里最想说的话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和思想。


  (四)综合课教学的有效性实施


  语文综合课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通常融合了各科目的一些相关知识。我认为要上好综合课,首先要设计好这节课的主题,掌握好整节课的思路;其次,要善于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主题;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本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延伸,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拓展开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彭海华

  第5篇: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新课改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有效”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索。主要是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发兴趣、目标简明、一课一得、环节简洁、坚持练笔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去的创设情景,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现,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语文课堂中,激起学生学习的趣味。如:布置教室,烘托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借助图像再现场景;运用语言,调动学生情感,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目标简明


  教简单快乐的语文,确定教学目标要简明具体,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积累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明白陶罐和铁罐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比“通过朗读体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三、一课一得


  所谓“一课一得”,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只取其中一个训练点,重点落实。“一课一得”是陶行知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小学阶段语文的训练点很多,涵盖了字、词、句、段、篇,甚至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文本内涵等等。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教材的引领功能,让学生“一课一得”,进而“得之有效”。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让孩子们学习总分总的结构,练习画出思维导图。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孩子们按季节顺序,抓住四季中的事物学习具体描写……


  四、环节简洁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人教版三年级《掌声》,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找出英子前后的变化;第二个环节交流英子变化原因,体会英子内心情感;第三个环节以“爱是什么?”为引子,练习编写小诗。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以读代讲,学文悟情。”我们应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和自主读文的空间,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反复的速读,借助联想,再现形象,烘托气氛,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然后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小组表演读、课本剧等形式,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营造出一派浓浓的互动的学习气氛。


  五、坚持练笔


  “主题阅读”成为一种趋势,在单元主题的基础之上,可进行有效拓展。如由“一句诗、一段文”进入到整首诗、整篇文的拓展阅读。让教材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主题下,语文园地“读读背背”中选取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经典诗句。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停留于此,确实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相关诗句所在的全诗《山居秋暝》(王维)、《游山西村》(陆游)呈现出来,将会产生“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教学效果。或者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如学习了法布尔的《蜜蜂》可以安排学生读一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从而使学生懂得观察与生活的关系、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习作,进行小练笔。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崔峦老师指出: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我们可以反思课文写感受,如《第一次抱母亲》之后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谈谈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也可以改写课文编故事,可以续写课文,可以找到留白,补一补……


  总之,随着相关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如上尝试,并进行了相关总结,希望本文所提出的相关教学实践策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同时对于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寇东

  第6篇: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浅议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逐渐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而素质教育的起始点便是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小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着力于为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1、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过于传统。现今大多数学校还保留并且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被动说教形式进行教学,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高,积极性也被逐渐消磨减弱。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代小学生,继续沿用只会加深传统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语文学习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内容,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少之又少,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自主学习意识逐渐缺失。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不能通过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鲜见学生课上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语文学习。


  3、课后作业量过大。很多教师盲目使用题海战术,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甚至是机械性的课文抄写。漫无目的且大量布置作业逐渐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无形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学生的承受额度时,学生就会丧失语文学习兴趣,进入完全被动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生涯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4、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易于吸收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但大部分教师由于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熟练操控多媒体,更无法进行多媒体教学,迫使教学模式始终停留在传统模式教学上,形成恶性循环。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


  1、教学效益理念。教学效益即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以及养成的学习习惯等实质性收益。教学收益理念就是以提高教学收益为核心思想,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辛勤的汗水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应注重教学的效果,预见教学过程中要遇到的障碍,规划好教学方案,花费最少的教学时间、精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2、未来发展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关系重大,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同时将教学眼光放远,把握现在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乃至未来一生着想,着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灌输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是以学生未来发展理念为基础并且必须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


  1、依据小学生实际生活,拓展教学资源。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小学语文教材要适时重新编定,不断更新、优化。教材编者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来选择更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编定素材,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小学生。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的语文课程,例如,在学习写景文章或诗词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应景物环境中去,让学生切身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或詩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更深层次的含义。过后还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加深印象,提高文章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主要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及其难易程度,让学生做好接受新知识的思想准备,熟练掌握知识的定义和构架,为课上学习做铺垫。同时预习还能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未来树立自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因此,学生要合理利用教材进行预习,明确预习内容,认真思考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通过有效率的课前预习,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3、让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不同文体的课文要用不同的讲授方法,不同的语文老师当然有不同的讲授风格,但总的来说,熟透地把握教材,精心地编写教案,精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会给课堂教学增辉添彩。如: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凋动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总之,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质量,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反思当今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策略。教师应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划好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


  作者:史飞琴

上一篇:小学语文与生活教育结合论文(共7篇)

下一篇:优秀小学语文信息化论文(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