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共2篇)
第1篇:浅谈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近期以来,艺术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名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一些了解,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原因,当前,我区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学生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今年,我在市直属学校对近千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调查,结果为“两多三少”: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但能够识简谱的学生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内蒙古而言,只在小学和初中一、高中一年级阶段开设“音乐”课,自此到大学前,音乐教育中断。学生难以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更何况还有不少学生未能升入高等院校。另外,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缺少培养和造就,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音乐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会唱一两首歌,有时教师不能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但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不得不让学生听、唱不适合他们的歌曲,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些网络流传的口水歌都上了课堂,如此没有限制、没有原则,使得学生的审美观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与规范。重比赛,轻课堂也是内容安排不合理之处。学校领导对音乐课堂的关注程度远不及对音乐比赛的关注。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小学需要的不仅是在某一学科和领域里杰出的专门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的现实需求。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音乐艺术教育。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一)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二)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
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三)全面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音乐教育
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要想改变中小学校音乐教育落后的现状。首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要把思维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中来,全面落实教学大纲中对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规定,保障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
(四)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修建和配置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如钢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音乐老师学习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五)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一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六)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
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几年来,笔者所在的中学重视和加强学生艺术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一是成立了美术工作室、舞蹈工作室;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二是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周”、“校园好声音”比赛、“六一”汇演活动,动员学校师生共同参与,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展示音乐艺术素养和才能的机会。三是组建了学生业余艺术团,定期在校园内开展演出活动,积极参加呼市及自治区组织的文艺会演及各种社会文艺活动。四是器乐进课堂、形体、舞蹈进课堂等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培养。通过以上途径,使得学生整体的音乐艺术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笔者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吴从容
第2篇:浅谈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
近些年来,教育界、学术界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就此谈一些主观想法。
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是我国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提高全民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变革,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一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情感故事往往是音乐作品创作成功的先天条件。这些情感故事常常源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感悟,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感悟可以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淡化人们的功利欲望、消除感情的羁绊,使人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创作。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因此,要想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便成为各高校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音乐艺术教育以悦耳的旋律、变幻的节奏、不同的音色、优美的和声等特有方式感染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内心真善美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同时,新时期教育模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把以取得好的升学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因此,高校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音乐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形象与逻辑思维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校应加快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进程,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技能飞速增长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故搞好音乐艺术教育是任何高校都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校应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来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同时,音乐艺术教育也可以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我国自古就有以“礼乐”治国的思想策略,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层次的陶冶。人们要想在思想境界有所提升,就不能只以主观想法来完善自我修养,还须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实现。行为规范与艺术陶冶相结合是根据传统理念影响下产生的新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更是必然趋势。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教育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有思想、有情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所要尽到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
正如李岚清先生所说:“音乐的功能不止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是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印象的流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欣赏者可以通过形象思维使其在脑海中再现。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所谓艺术教育是指促进大学生思想文明、道德情操、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是不同于培养艺术人才专业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由于当前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国民思想观念等原因的限制,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国民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根据某所高校所做的音乐素质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爱音乐,认为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十分必要。但在这些调查者当中懂得简谱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熟练掌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系统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几乎为零。可见,高校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共中央在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随着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全面启动也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渐被列入素质教育的行列。对于目前我国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等院校来说,音乐艺术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一直被忽视,学校里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类教材和教学系统,部分高校虽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并建立了音乐教研室,但教授音乐的教师大都身兼数职,还负责其他方面的校园工作,致使老师无法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艺术教育中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音乐教研室也如同虚设。西方国家的音乐艺术教育则与我国形成强烈的反差,如英国剑桥大学早在1464年就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870年就已把音乐课列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西方国家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不仅培养出了著名的科学家,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和重视,并从中得到启发,正确运用于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中。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国民对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致使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已不多见;在不少场所中,一些庸俗、不入流的音乐取代了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圣洁的艺术殿堂被“铜臭”所侵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阻碍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致使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已误入歧途。
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而言,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设有音乐课,音乐教育的中断致使学生难以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国家教育模式改革方面认识不清,不能及时有效的改进授课方法,致使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甚至有的地方因缺乏音乐教育师资而随意停开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而无法有效达到艺术教育的实施目的,同时,高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音乐艺术教育显得更为苍白无力。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学生出现音乐素质不高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模式的思路探讨
高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深化教育改革,快速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高校要重点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体制;结合我国教育国情,总结出一条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中,使音乐艺术教育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兴趣、音乐基础,由基础开始,教师要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边引导边强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接近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高校可通过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课程选择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到正规的教育模式中。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积极开展以音乐艺术教育为目的各项相关活动,共同维护校园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将其他人文素质课程同音乐教育课放到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上,以人才素质培养评估为依据,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在师资管理方面要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保障教学质量。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于全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历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在音乐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中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总览大局、展眼未来,肩负起音乐艺术教育的重任,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积极探索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素质高、专业强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作者:袁建中
热门论文
- 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共2篇)
- 小学音乐艺术专业的教育策略论文(共2篇)
- 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论文(共2篇)
- 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改革的对策论文(共2篇)
- 中小学艺术舞蹈教育分析与对策论文(共2篇)
- 现代流行音乐现状与融合论文(共2篇)
-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共2篇)
- 探讨中外艺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方法论文(共2篇)
- 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论文(共2篇)
- 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解决措施论文(共2篇)
- 中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共2篇)
- 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共2篇)
-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的教学论文(共2篇)
- 公共艺术音乐篇论文
- 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