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强化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发布时间:2023-12-08 00:20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地区衍生出一些新型矛盾和一些我们永远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孩子们安全意识的形成不成正比。为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就农村小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意义,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强化;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3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安全意识的意义


  2014年新学年伊始,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因此,我认为,强化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农村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和强化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国家安全教育制度缺失


  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得安全教育在制度上遭遇缺失,我们国家的安全教育基本处于无组织的散落在中小学课本“阅读材料”之中的状态。学校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安全教育的意识上、课程设置上、教育方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亟待解决。虽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有关安全知识作了规定,但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还需有具体详实的东西规范出来。


  (二)学校层面:系统性安全教育严重缺失


  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安全教育千差万别,尤其是农村学校,具体表现在:


  1、应试教育机制迫使学校和教师们把更多地时间用在要考试的科目上。比如小学中的语、数、英,甚至音、体、美区上都要统一检测,市上抽测,占去了学生几乎所有时间。


  2、在忙于应对各科质量考试的同时,还要随时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文件,完成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任务”。实质上是学校和老师噼里啪啦讲一通,拍两张照片交一份总结完事,学生们仅从“知”的角度,听老师和学校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什么不能做。


  3、培养学生安全能力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通过讲课的方式教授“应知”的知识,通过演练的方式培养“应会”的技能,来有效培养学生自救、互助的技能。而实际情况则是学校的安全教育仅存于每周一节的生命与安全课中,演练也不过一学期两三次,这与学生安全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三)家庭层面:安全教育存在诸多误区


  1、安全教育有空洞说教的倾向


  这主要表现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时,空洞的说教多,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指导少。如家长会时常提醒孩子:“放学后要早点回家,小心坏人”。这话就比较抽象空洞,孩子不知道怎样的人才算“坏人”。如2012年我市某校小学女生在放学途中做好事——为一眉慈目善的“老爷爷”(实为强奸幼女提前释放人员)带路而惨遭杀害。由于小学生辨别能力弱,所以在遇到意外时往往不知所措,安全事故和悲剧也因此发生。


  2、重保护轻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


  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为广大家长和教师所关注。为了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家长总是小心翼翼、时时刻刻对孩子严加保护和防范。当孩子面临危险时,成人更具普遍性的做法是包办代替,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场面,如何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如:当孩子摔倒时,很多家长不是教孩子怎样避免再次摔倒,而是赶紧抱起孩子,指着身边的一根树枝或是一个石头破口大骂:“叫你绊着我的孩子”,甚至还教孩子在摔倒的地方狠狠地跺上几脚,“踩死你”。让孩子从小建立起來的是一种责任推卸意识而不是自我保护意识。这种“重保护轻教育”的行为,使得孩子们越发缺乏生存经验和自我保护常识。


  3、家长自身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与经验


  当前我国还没有面向公众的、系统而健全的家庭安全教育体系。许多家长的安全意识通常来自于相关书面知识的积累与自身有限的生活实践,有的甚至是一些道听途说的经验。因此,家长自身的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也非常有限。“育人者”自身尚不具备全面的、科学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或顾此失彼。


  (四)学生层面: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某媒体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某部门组织中日小朋友进行联欢,当孩子们到达下榻的宾馆时,中国的孩子放下行囊就开始嬉戏玩耍,而日本小朋友却在走道里东张西望——他们正在查看安全通道在什么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很少有日本儿童这样的安全意识,甚至许多家长也很少做到随时留意自身的安全问题。尽管现在有很多孩子知道打110,但是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在遇到火灾、地震、龙卷风等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不完全知道在遇到犯罪分子的时候,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广大农村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是让人担忧。比如,2013年5月攀枝花仁和区某校的两个男孩子中午回家吃午饭后,不听老师教导和其他同学劝阻,偷偷跑到金沙江边游泳而导致溺水身亡。学生在开学时都签过防溺水保证书,但还是要下江游泳,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未真正形成。


  三、强化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社会层面:充分利用好现有法律法规,健全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安全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具体专门针对学生的条例、办法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这些法律法规、条例办法都为学生撑开了保护伞,为安全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指导丛书”也为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规范完整的保障。


  (二)学校层面:抓好常规,强化训练,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认真抓好安全教育常规工作,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①安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现在小学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现象,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进而动手扭打,造成事故。但如果一所学校的品德教育抓得好,风气正,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所以抓好安全教育,一定要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即结合品德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如要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的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多年来,作为德育主任的我始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和《小学生守则》十条为准绳,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条例》,并分年段落到实处,使学生们在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要求班主任结合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建立进门须知和来访登记等一些必要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非规范行为,防微杜渐,反复练习,特别要训练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监护的情况下,有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班主任除了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外,还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教育,如:我们学校靠近路边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门前来往车辆较多,过马路要看没有车辆最安全,不在马路上嬉戏,使学生认识到在马路边玩耍、游戏的危害,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利用看图片、讲故事、唱儿歌、看录像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②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学校安全事故一般发生得很少,因此,很多学校不会把安全教育和教学放在同等的位置,而且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又过于枯燥,学生就算听了,当真的发生事故时,他们会不知所错、手忙脚乱。我认为应该把安全教育当作一种生活常识,把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首先,学校要每个星期安排一节班队课,专门给学生讲安全知识,针对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开展一些有必要的演练,像防踩踏事故的演练,每个学校都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事故发生的太多了;像怎样在火灾中逃生,这些知识最好是老师做正确的示范,这样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彻底地明白一些事故的后果,像夏天为了图凉爽而去江河中洗澡,冬天为了图暖和在房里关上门窗烤火等。因此而丧命的事故时有发生,班主任可以结合这些身边的事故带领学生一些分析发生的原因,这些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只有让学生从意识上了解他们的危害,他们才不会犯错。而对于其他的事故,为了防范于未然,要经常提上课堂,让学生们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


  再者,科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和地震,安全事故有关的内容夜应该详细的讲解清楚。记得我上初中时,历史老师在讲长征的时候,特意给我们讲了关于沼泽的知识,我至今仍记得很清楚。所以,我想只要老师多讲,真正从心底关心学生,他们会真正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最后,教会学生临危不变的处事态度。对于突发状况,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紧张,不出错,但是有一种东西却很难受环境的影响,那就是习惯,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每次我们学校聚会结束后,教师都会亲自指挥学生上楼,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自觉的按照顺序进出教室,不再需要老师的监督。我想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多花点时间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万一遇上紧急状况,也不用担心。学生可能不能切实明白一些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更加关注才行,先有人,后有才,安全至上,它必须时刻摆在第一位。


  2、強化突发事件中的逃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信每一位教育者都还清晰地记得“5.12”地震中那位历史上最牛的校长——叶志平,他仅用时1分36秒,就将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疏散到操场,并以班级为单位站好。这就是长期有序疏散演练的效果,作为农村学校,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应强化并坚持做好突发事件中的逃生技能训练。


  我校自“5.12”之后也从中吸取经验,把应急疏散演练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来抓:即每周四的第二节课,警报响起,师生们便快速有序的从各个教室撤出。以下是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技能,供大家参考。


  (1)火灾中的逃生技能


  在对孩子进行火灾中的求生常识教育的时候,应该给孩子以尽可能详细的行为指导,向他们传授具体方法。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一些方法:


  ①向孩子传授火灾中的呼救技巧。如果楼道着火了,而室内未着火,要赶快关闭通向楼道的门窗,然后站在靠窗的地方等待救援;如果是晚上可以用手电筒或者是摔东西发出声音的方法,或者挥动白色衣服作为呼救的信号。


  ②向孩子传授逃离火场的方法。如果在屋子里发现门外冒着浓烟,不要马上开门查看火势,先摸摸门把手,烫就不要开门,否则一开门就可能会发生爆炸;即使把手不烫,开门的时候也不要站在正面,以防火苗突然窜入而被烧伤;如果室内有浓烟,要把衣服用水浇湿,然后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趴在地上尽快爬出火场,以防窒息或中毒死亡;如果身上着火,要赶快把衣服脱下——因为衣服受热会融化并贴在身上,而且有毒性,或者是躺在地上打滚把火苗压灭;失火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电梯,可以从安全通道撤离;如果安全通道已经起火,楼层不高的话,可以用绳子或者床单结成系在窗子上慢慢滑下来。


  ③教孩子在遇到室外火灾时的应对措施。如果在野外遇到森林大火时,应尽快离开火场,并立即报警和通知大人。逃离时,千万不要往树林里跑或者顺风跑。如果一时跑不开,要选择近地的土坑、河滩或者河沟,把衣服用水浸湿,蒙头上卧倒避火;也可以用湿衣服把头包好,选好走到地方,一口气冲出火场。


  (2)地震中的求生技巧


  如果孩子在教室里遇到地震,要听老师的指挥,把书包顶在头上保护头部;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跑到门外去,在靠近墙的位置的同学则可以靠着墙根蹲着;在教室中间的可以在课桌底下躲避。


  如果是在家中,要拔掉室内用电器的插头,并且立即用枕头或者被子顶在头上保护头部,躲在坚实的家具下;或者到厨房、厕所等宽度小而强度大的地方,但是一定要避开墙薄的地方。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如果在电影院,靠近门的要立即逃往外面,中间的人最好是躲在排椅的下面,在前排的可以到舞台和乐池的下面躲避。如果在商店要赶快躲到大柱子旁边或者没有堆放货物的通道,千万不要躲在商品橱窗边。


  (三)家庭层面:要加强学生应“知”的安全常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在安全教育方面,作为农村地区的家长,不但要给孩子“干粮”,还要给孩子“猎枪”;不但要监护好孩子,更应向他们传授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技能。


  1、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学习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交通安全常识


  在农村或城郊地区,对孩子的交通安全常识教育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①过公路左看右看,注意防范意外事件发生,不要翻越马路上的护栏和隔离墩,听到消防车、救护车、警车鸣笛时,要主动避让


  ②不在公路边追逐打闹、玩耍。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时,不可边走边看书报或带耳塞听音乐,也不要突然从汽车后面跑出来——这样容易和来往的车辆相撞。


  ③安全騎驶自行车或电摩的常识。应教育孩子养成骑车前检查刹车、车铃等是否安全有效的习惯,中途发现刹车坏了要下车推行;在马路上骑车,不要并排骑车、相互追逐、骑车带人或放车把骑车,也不要在两边车把上都悬着东西而影响转弯,应靠右行驶并走非机动车道,遇到陡坡要下车推行。


  (2)用电安全


  “电”被人称为“无形杀手”。如何确保农村孩子的用电安全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向孩子传授安全用电知识,教孩子安全的使用家用电器。应教育孩子不要触摸电源开关的金属部分或破损的电线,以防触电;不能用小刀、铁丝等金属物去捅电源插座和开关,以防因金属导电而发生意外;电扇转动时,不可把手伸进去,也不可擦拭电扇等等。


  其次,要教孩子不可在电力设施附近(如:变电站、变压器、变压房)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再次,要教孩子预防雷电。家长应告诫孩子在雷电交加的下雨天,不要站在大树和高压电线杆下避雨、不要靠近避雷针和它的接地装置、不要在旷野里行走或者打着雨伞在旷野里跑、不要使用电视机和收音机,以防雷击而遭意外。


  (3)预防火灾


  预防火灾,是农村家长最应做好的安全教育。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


  ①教育孩子安全地使用容易引发火灾的日用品。如,打火机(火柴)、各种炉灶、蜡烛、煤油灯、蚊香等,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家长应教育孩子使用这些物品时注意:


  A、不要拿着油灯、蜡烛等可移动的火源进入阁楼之类的狭小空间或床底下等低矮的地方;应将其固定好并放置平稳,以防倾倒引燃附近的物品;外出或睡觉时,要将其熄灭以绝隐患。


  B、不要在炉灶边放置易燃物,也不要在火炉边玩耍、打闹、以防意外;切勿在明火熄灭之前,直接往酒精炉、煤油灯内添加酒精、煤油等液体燃料,不可与汽油、酒精混合在一起作燃料使用;使用旧式泥砖砌成的炉灶时,应注意不要在炉灶旁堆放过多的柴草,离开灶膛前要检查柴草是否完全进入灶膛内,若是长时间离家外出,还要注意熄灭灶膛内的余火,以防死灰复燃引发火灾;此外,家长还应提醒孩子外出时要关好煤气阀,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的处理煤气泄漏。


  C、不可将燃着的蚊香放置在窗帘、床单等附近,以防这些易燃物因风吹动而触及蚊香火头导致火灾。


  ②常用灭火方法的传授。一是教孩子如何使用灭火用品,二是教孩子在何种场合使用禁忌和特定的适用场合。如:水可以用来灭火,但只能浇灭纸、布、木头等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钾、电石、炙热的金属等遇水易燃烧的物品以及带电的电线、电气设施起火、则不能用水扑救;由于汽油、煤油、食用油等比水轻,且油和水不易混合,水浇上去会使其液面升高、液体外溢而扩大燃烧范围,也不可用水扑火。另外,还应教孩子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特征和功用,学会相应的使用方法,并告诉孩子,“人身上着火后不能用灭火器扑救,否则会造成感染”等等相关常识。


  2、珍惜生命,防暴自卫


  当前,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问题,拐卖和绑架儿童、利用孩子行窃或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小学生“见义勇为”却白白送命的事件也较为常见。家长应注意强化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孩子的自卫应急能力。对广大的小学生来讲,应该把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谨慎的态度去帮助别人。


  3、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具体的行为指导


  ①教育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来访,应采取如下措施:


  (1)独自在家时,决不开门。如果来访者是从未见过面的,不论他说什么好话,都不能将门打开;如果来访的陌生人自称是抄电表或收水费的,或是能道出父母姓名并自称其朋友、同事的人,也不要开门,应将其婉拒门外,并告诉他们在大人回家后再来访。


  (2)如果陌生人是打听某件事、某个人的,也要注意辨别对方意图,如果对方确实有事,自己又确实能给予帮助,可以隔着门回答。


  (3)听到敲门声,也可从防盗门的“猫眼”看一下,对方是陌生人可假装家里没人而不予理会,过会见没有反应,来访者多半会走开。


  (4)见到成群陌生人,切勿随便开门。若是来了一群陌生人,没有自报姓名而上来就敲门是决不能开门的。若对方急于入室,必要时可打电话跟父母或邻居联系,若来者不善,要一边沉住气,一边打“110”报警。


  另外,还要提醒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可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一人到人少偏僻的地方去,也不要在晚上孤身外出;独自一人在快要到家时,要环顾四周,看看有无陌生人跟随,如果发现有人尾随,而家里可能又无大人时,不要先开门,可以先到邻居家等等。


  ②刚柔并济,机智应对犯罪分子


  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勇敢地与坏人作斗争。但是,也应该教育孩子做一个刚柔并济的人,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在四顾无援的情况下,面对匪徒要摆出一幅受害者的样子,而不可表现得十分潇洒,以免招来更大的灾祸。另外,我们不主张孩子鲁莽地与犯罪分子搏斗,或是用眼神和其他动作激怒罪犯——这并不是教孩子当懦夫,但孩子在毫无反抗能力、伤害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必须学会放弃匹夫之勇、钱财、甚至做人的尊严,以求保住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些固然重要,但生命更可贵——只有让自己活下去,一切才有希望;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开拓未来;也只有活下来,才有可能去指证罪犯,进而将他们绳之以法,同时也避免其他无辜的人再受到伤害。


  ③“见义智为”而不是“舍己救人”


  “舍己救人”的烈士是崇高的,但是我们认为“救人而不舍己”的英雄更值得敬重和学习。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善待它、珍惜它。当别人的生命面臨危险时,你应该积极救助,但不应该冒着自身的生命危险盲目行动——因为你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一样重要;鲁莽行事、用一个人的牺牲去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存,甚至因此而白白送命,同样是对生命的亵渎和不负责任。小学生本身行为能力较弱、生活经验缺乏,在“见义”之时,最恰当的行为应该是积极呼救,而不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直接救助,应该“智为”而不是“勇为”。我们不主张宣传少年烈士,更反对让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冲锋陷阵、争当英雄;而应该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学会采取理性的、恰当的行为去救人于危难之中,学会“救人而不舍己”。


  ④适当的收敛光彩,以保障自身安全


  曾经有一位家长给上小学的孩子买了一款非常时尚、漂亮的电子手表,当他的孩子第一次带着它去上学,却再没有回来——这款在成人看来并不值钱的手表,却引起了比他们的孩子年长的、问题少年们的注意,他们抢走了孩子的手表,并失手打死了高声呼救的孩子。家长心疼孩子,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这种做法自然可以理解,让孩子们穿戴流行的服饰、使用时尚的产品也不为过。这些对于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较强的消费能力的人来讲,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对于有的人来讲,却可能和你的性命一样值钱。小学生生活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相对缺乏,且每天要出入车站、码头,骑车或步行上学;他们应该避祸而不是惹人注目、诱人垂涎和引人犯罪。因此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适当的收敛光彩,以保障自身安全。


  总之,小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广大的小学生既应该有迎接幸福和欢笑的情怀,也应该有面对厄运和挫折的勇气与能耐。我们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教师和学校能重视小学生安全教育,努力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校工作地正常运行,才能保证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作者:龙泽勇


   参考文献: 

  [1]李纪梅.安全应急教师指导手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0 

  [2]李连宁.教育部教育司主编.安全工作集要.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0 

  [3]李连宁.教育部教育司主编.校外活动安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0 

  [4]李连宁.教育部教育司主编.校内活动安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0 

  [5]李连宁.教育部教育司主编.自然灾害防范.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0 

  [6]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小学生安全教育手册.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1 

  [7]攀枝花市公安消防支队编印.消防安全管理.攀枝花公安消防支队印.2003.10 

  [8]攀枝花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市林业局编印.森林防火实用手册.2006.3 

上一篇:让学具为小学数学课堂增加生机和活力

下一篇:试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