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发布时间:2023-12-07 12:3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出現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环境,还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活力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作者就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荷花》一课为例,谈一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有效利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情境


  教师在课程的开始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满池荷花的影片,并配上“荷塘月色”的动人旋律,此举能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中逐渐放松心情,并愉快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问:“这样的景色有人见过吗?美不美?哪里美?”有学生说在公园见过荷花,但是粉色的,也很漂亮;有学生说没有见过真的荷花,很想亲眼去看看;还有学生说看着荷花的影片好像都已经闻到荷花的香味了。经过学生的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每个人心中的荷花样子都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他所见到的荷花吧。”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文章中描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同感心理,这种课程导入的方法真实而自然,有效避免了学生面对新知识时产生突兀感。


  第四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精神的升华,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在讲解这一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中作者的想象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真的看到一个个穿着白色衣裳随风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包括头顶的蜻蜓、脚下的小鱼都能够得到充分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眼看到作者想象出的画面,不仅能够形象的理解其看到荷花时的喜悦之情,还能够加深对荷花美丽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有效手段。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文章的重点


  学生对一篇文章理解的不够透彻往往是因为没能抓住其重点,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重点词语和段落,学生只有仔细品味这些语句才能更加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荷花》这一课的精彩之处在于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对荷花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受环境局限,教师不可能真的带学生去池塘观察荷花,但却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荷花各个角度、各种形态的图片,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而丰富的研究对象,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会形成有效的形象记忆,从而达到积累重点知识的基本学习目标。作者在描写荷花时通过拟人、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活灵活现的展现出荷花的美丽,使读者在心中也能开出一朵朵的荷花,同时巧妙地使用了一些系列动词来描绘荷花生长之茂盛,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态的荷花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仔细体会本段中的这些重点词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段课文内容并将“挨挨挤挤”“冒”“破裂”这些动词重点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将其分别替换成“一个挨一个”“长”“裂开”这些词语,再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替换词语后的文章变得平淡了,描写的荷花没有生命力了,从语感变化中体会出原文词语的精妙之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课文含义也为其习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递进式的表现手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可贵之处,作者描写荷花时采用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描写方法,完整的再现了一池荷花的优美景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按照文中作者描写的顺序播放图片,由全景到近景再到细节,让学生可以形象的体会文章这种层层递进的表达,深刻的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同时强化自身对事物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扩展学生的思维


  活跃的思考力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助推器,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的不断扩展,语文科目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在反复思考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无限魅力。


  《荷花》一课旨在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大自然之美的眼睛,作者通过对荷花仔细地观察才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最后可再次为学生播放开课时的导入影片,并提问:“还是这一池荷花,除了作者发现的美,还有其他的美丽之处吗?”有的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荷花虽然生长在淤泥里,但花瓣和荷叶都干净而美丽,这正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特品质;也有学生通过淤泥联想到深埋其中的藕,虽然它身在淤泥里但可以为荷花提供养分还能被人们食用,作用也真是不小呢;还有的学生发现了莲蓬中的莲子,莲子虽苦但其能入药,苦口良药正是说的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其思维运动也得到了发散性的发展。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将自己发现到的景色写出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领悟到文章的主旨,从而主动地去寻找大自然中蕴藏的那些美好。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通过烘托氛围使学生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浸染,进而更好地领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李燕楠。安徽省阜阳市莲池小学(236018)

上一篇: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开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