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美化物质环境 彰显文化自觉的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16 09:12

 我校以美化校园物质环境为抓手,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环境文化,努力实现学校的文化自觉,即充分体现校长、教师、学生的文化觉醒、文化反省、文化创建。
  一、校园空间:统筹利用
  城中实小东校区创办于2005年8月,功能定位为城郊结合部的配套学校。校内各建筑以宽大的走廊相连,浑然一体,楼与楼之间有主题植物园。为满足管理运行及师生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对校园空间进行了统筹利用,具体做法:一是将校园空间进行了整体概念划分,设为西边进大门区、北楼行政办公区、南楼学生俱乐部区、东边体艺活动区和中间学科教学区;二是根据各区的功能,进行相应的主题文化建设;三是倡导文化自觉的物质环境建设理念,让一个个有追求、有温度、有品位的物化细节,展现校长、教师、学生的文化自觉,从而成就学校实施“新爱心教育”的主题校园文化。
  (一) 勾勒发展蓝图
  东校区开办之初,周边群众对办学质量心存疑虑,第一年只有283名学生来报名上学,生源复杂,四年级以上语、数、外的班平均总分比老校区少约60分。为尽快办好学校,我们首先组织了办学大讨论,确定了学校愿景,明确了“建设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智慧流淌、活力四射的新型学校”的办学目标。
  校园进大门区整体设计为“学校愿景区”。正面教学楼间最高处走廊外侧贴上了“相信潜能、充满期待”八个大字,以反映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左边底楼走廊里开辟每年“改变学校教育生活十大事件”栏目,告诉大家我校每年的办学方向、办学业绩,特别是与办学目标尚存的距离。右边大厅陈设“校训”,半边低矮的围墙上装饰大型镂空浮雕,浮雕描述学生“活力四射”的校园生活画面。校园北楼进口处陈设多功能展示厅,全面展示学校办学追求及荣誉、教师的业绩。楼群朝东的走廊外侧最高处贴上展示“是花儿就应该尽情绽放,是鸟儿就需要展翅飞翔”办学宣言的大字。底楼连廊陈列反映建校百年历史的展板。
  学校愿景区的每一处文化标识都围绕学校“实施新爱心教育”的价值取向,倡导“尊重差异、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勾勒了百年老校在新学期的发展蓝图,展示了学校文化的整体框架。
  (二) 欣赏各类师生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更多地看到差异中的“差”(即水平的高低),而忽略了“异”(即种类的不同)。我校首倡的新爱心教育更多地将视角拉向“异”,开阔教育的视野和教师的心胸,努力发现教育中更多的可能性、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从而认识每个人的价值。
  我们在校园里设置了五个主题专栏,引导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育人文化的觉醒。
  1.党建之窗
  此专栏设置于西入口处。教师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党支部建设情况,有利于充分认识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2.体育名人堂
  此专栏展出了近两年来在市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资料。它们的位置在人群来往最频繁处,表达了学校改进办学方式,努力实现由“智育突出”向“德、智、体、美、劳诸多并举”转型发展的决心。
  3.音乐名人堂
  此专栏陈列了近十年来千余名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奖的资料。其中特别突出了获国家金奖项目的资料,昭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大幅合唱团、民乐团获奖照片,展示了百年老校的办学底蕴。
  4.“城中最美学子”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并不一定是“三好”学生、学生干部、考试分数特别高之类的学生,但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他们是我校校训“成于勤奋、功在严谨”的形象代言人,代表了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看似寻常却又并不寻常的人。近三年来,我们分“有毅力、有专注力、最让人感到温暖、珍惜时间、会锻炼、会选择”等专题,评选表彰了上千名“城中最美学子”。我们为他们专门设计展出了精美的表彰专栏。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与这项评展一起,表现了我校“尊重差异”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看后都能真切感受到我校教育质量观由重视个别化发展转为重视全员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校在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有人生的出彩机会”。
  5.教师赛课荣誉榜
  课堂是学校文化自觉的主要现场,我们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拼搏,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为近几年市级以上赛课获得一等奖的61位参赛教师设立了“光荣榜”。光彩照人的名师形象直观反映了“技艺精湛、以爱育爱”的教师发展目标。
  当然,我们特意不安排“接待各方来宾、上级领导来校”等照片上墙,因为他们不能直接反映学校文化,更多的空间应该留给“智慧流淌、活力四射”的师生团队,这样,有利于形成“不尚空谈,用实绩说话”的评价文化。
  (三) 指导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学校里头等重要的工作。对学生有无爱心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工作是否真正重视、落实到位上。建设学校文化首先应服务于校园安全工作。两年前,尽管我们也重视校园安全工作,但大大小小的校园伤害事件还是不断。四年前的教师节前后,六天里竟发生了五次学生流血伤害事故。我们对近十年来发生在我校的伤害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一些现象:一是约80%的事故发生在下午;二是约80%的事故发生在学生快速奔跑时;三是约80%的事故发生在厕所门口。由此,我们加强了课间教师值日岗的建设,使之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1.定岗定人
  每一个转弯处、每一座厕所门口不远处,我们设定了值日岗,岗位标牌上写上了教师姓名,以便校园总护导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
  2.定时定姿势
  教师应及时到岗尽责,同时站在指定的“大脚丫”上。这一姿势取消了原来的“来回巡视”,规避了“漫不经心”,确保了值日教师贯彻目观三路,重点关注危险区域的工作规范。
  3.指定线路
  校园内学生众多,厕所数量有限,学生走路有时慌不择路是造成碰撞、受伤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厕所门口精心绘划了进出路线 ,要求学生循线慢慢有序进出。
 4.张贴安全广告
  我们积极发动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设计校园安全广告,将300幅画面生动、语言易懂的获奖广告张贴于楼梯、转弯口和厕所门口,既为警示之用,更为形成家庭、学校的安全教育合力之用。
  另外,我们继续加强学生课间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两个学期以来,学生在校园内流血伤害的事故再没发生。优化安全教育物质环境,警示教师的爱心和责任,促进了校内特有的安全教育文化建设。
  二、教室空间:个性开发
  教室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一次次教育革命往往是从一间间教室生发开来的。一所学校的品质往往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教室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创建的“第一现场”。
  我校建设“爱心教室”就是建设一个倡导尊重差异、以爱育爱的班级集体。
  我们的工作策略是:以爱心教室的物质环境建设来推动爱心教室的内涵建设;以“一室一品”的特色化开发来推动班集体的个性化发展。
  1.让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尊重
  每一位成员指的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家长乃至与之经常发生关联的人员。尊重,即严肃对待。在这里,每一点意见都能得到重视,每一件学习、生活小事都尽力被严肃对待。倾听、关注、劝说、建议、欣赏、换位思考是经常被彼此使用的沟通方式。规则、秩序、进步、关注是贯穿沟通的内容。这些沟通方式、内容都被静态物化在墙壁上,不断被每一位成员交流分享。
  2.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接纳和关怀
  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要反映以下内容和理念:一是商定实践岗位。每位成员都有一个岗位,它的确定要经历个人选择、集体认可、彼此考察的过程。二是拓展交流空间。主要指学生个人分发“名片”(即自我介绍、自我规划的卡片),同桌赞赏、提醒,师生互相勉励等。三是引导“成群结队”。不仅关注学生正式群体建设,而且注重引导学生间非正式群体的建设。四是提倡“不少一人”。学校组织重大活动时,考评意见总会包括“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一句,提醒各班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
  3.让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得到肯定
  环境布置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一是唤醒每一位学生。用一点一滴乃至被“量身定做”的成绩进步,激发学生自信向上的精神动力。二是激励每一个小组。评价小组才能形成小组,表扬小组才能形成伙伴。我们努力让团结协作、互相鼓励成为学生团队的主流文化。三是鼓舞每一间教室。①一日常规看“三单”(喜鹊报喜单、小鸭醒语单、老牛罚单);②集体比赛颁“四奖”(最佳服装道具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奖);③个人成果进“总评”(体育名人堂成员、城中最美学子、年度颁奖大会等个人成绩荣誉纳入《爱心教室综合评价表》)。
  4.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个性化课程的开发
  我校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习惯优良、好奇心强、特长明显、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构建了“1+4+X”的课程体系。主要做法是:“1”——针对校情特点,加大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4”——整合本校育人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即让学生学会关爱,开发“城中学生品德细节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会欣赏,开发“走近经典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学会健体,开发“小学生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会创造,实施“走进家乡校外德育之旅”课程)。“X”——根据班级师生特点,开发班本课程(即个性化课程)。个性化的班本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丰富的、独特的课程实践中,拥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选择、足够的展现机会,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在二至六年级的教室外墙上专设两块版面,让各班经常展示班本课程(包括教师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
  5.让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权利都得到保障
  建设“爱心教室”,把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各班通过物质环境布置,展出落实“减负增效、阳光体育、心理辅导、特异体质学生保护”等规定的具体成果。
  我校教室的物质环境布置还包括班级愿景栏、班规班约等,它们与班本课程一起构成了爱心教室的基本模样。教室里呈现的作品真实、自然质朴、有感染力。透过一件件作品,老师们努力传达着一切为学生的全员化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重要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而服务的理念。这,就是教师的文化自觉。它永无止境,历久弥新,自然散发着班级文化的力量。
  三、延伸空间:注重互动
  学校的空间除了校园、教室等常规静态空间外,还有校外空间和校内动态空间,我们称之为延伸空间。在这里,我们努力改变“我说你听”的单向文化传播方式,依靠网络、家长会、主题活动、校刊等交流平台,优化物质环境建设,引发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双向或多向教育互动,以实现学校文化的有效分享、贯彻、反省和再创建。
  (一) 办好校刊《爱心联盟》
  我们都知道,校刊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校按照“办出国内义务教育学校一流校刊”的目标,精心策划了校刊的名字、栏目和刊文。策划是让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以爱的名义,联手、联动、联通、联盟互动”(选自刊首语)的过程。办刊策略有校刊命名海选,刊名题写向学生征选,校刊栏目由教师、专家组反复斟酌,刊载文章面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征文等。
  (二) 丰富教育叙事形式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故事最能承载学校文化,最具文化的穿透力,能让作者和读者实现情感交流,产生文化自省。
  1.开展教育故事“三讲”活动
  一是以教师为主体,讲述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关怀学生的过程;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讲述学生尊重老师、亲近老师、敬爱老师的过程;三是以学生家长为主体,讲述学生家长理解老师、尊重老师、信任老师的过程。
  2.撰写教育流动日记
  我们组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 位,撰写流动日记,日记本互传的过程就是老师们分享经验、智慧的互动过程。每年,我们都会从中选择一些有深刻见解的“草根语录”制作成大幅宣传画面,张贴于校园里。
  3.分发“千字话语”  
  “千字话语”由两部分组成:对一名学生连续的观察日记三至四篇以及最后的综述。期末时,观察者将之整理成一份上千字的材料,并把它提供给家长。“千字话语”展示学校教师尊重差异的能力,引导学生家长客观、理性地教育孩子,从而建立家校有效沟通、真诚合作的关系。
  (三)开发电子大屏幕展示课程
  每个上学日傍晚,近三千五百名学生家长拥在校门口接孩子放学回家,这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难点,但也是实现家校沟通的生长点。我们在正对大门的地方架设了巨大的电子大屏幕,并围绕之开发了专项文化展示课程,使学校的办学想法和实践以及家长支持学校教育的举措(如护学岗倡议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走进千家万户。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审视当下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指出改变现状的唯一可能就是:从宏大走向细节,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概念走向行动,从抽象走向具体。概念只是学校文化的躯壳,没有人文价值的教育生活细节,学校文化便是一个没有灵魂与精神感染的大空壳,与干瘪的谷粒无异。对此,我们深表赞同,并将仔细关注教育教学细节,让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引导教师的文化觉醒和反省。同时,鼓励教师有“了解学生的意识、理解学生的学识、接纳学生的胸怀、关怀学生的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打造一个个有温度、有品位、有文化的细节,深度实现新爱心教育的文化创建。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应始终作为学校文化发展的主要抓手。

上一篇:新课标下任务分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运用记忆规律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建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