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 “人”“法”双馨的教学方式
生活的艺术在于平衡得失,管理的艺术在于刚柔并济。学校是一方心灵净土,一处精神特区。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既需要刚性制度的奠基和守护,也需要柔性管理的抚慰和关照。刚性的制度散发规则之美,让一切有章可循,井然有序。柔性的管理散发人性之美,如春风拂面、细雨润肤,让人心平气和,心悦诚服。作为学校管理者,“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只有“刚”“柔”并济,“人”“法”双馨,在刚与柔、人与法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能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一、刚性制度——学校管理的规矩方圆
滔滔江河,碧波荡漾。堤岸看似桎梏,实则是对一泓清水“爱的呵护”。制度亦然。“非规矩不能成方圆,非准绳不能定曲直”,制度看似羁绊,实则是维护一个集体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学校,都需要刚性的制度来制约。
1.有章可循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大局、教师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面面“有章可循”,不给管理留死角,不让制度有缺陷。
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让每一条制度都成为集思广益后的民主集中,成为严谨条文下的公正合理。例如:在制定《教师值日护导制度》时,我们先形成初稿,然后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座谈会、教代会等,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才形成这项规定。
2.有章必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执行环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制度具有约束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认可它、信服它,愿意遵守它。因此,每一项制度出台后,我们都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正面宣讲,让老师们了解它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发自内心地接纳,从而自觉地执行。二是发挥制度的示范性。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只有领导干部一马当先,率先垂范,这些制度才会转化为无形的执行力和感染力。在我们学校,校领导注意在各方面成为教师的表率:要求教师7点45分到校,我们一般7点10分左右都到校了;要求老师终身学习,我们几个领导带头参加网上非学历培训……三是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西方著名管理学理论“热炉效应”告诉我们,规章制度应当成为一座烧红的“热炉”,谁碰到火红的“热炉”,谁就会被灼伤。在我校,不管是谁触碰了制度这条“高压线”,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3.循章必公
公生明,偏生暗。公平、公正能保证学校和谐。在执行制度时,学校努力做到:学校制度高于一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为因素,没有人情偏颇,没有暗箱操作,没有远近亲疏。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老师,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同一类人。对那些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老师充分肯定,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那些偷懒耍滑、不负责任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不让他们钻空子得好处。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更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让公平公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
二、柔性管理——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它告诉我们,“柔”的无形威力往往大于“刚”的坚固。柔性管理采用的是非权力性手段,能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对教师产生长久深远的精神激励作用,成为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1.注重精神领航
在软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为教师提供精神上的引领。要从学校现实出发,为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展示学校自身的生长圈,让师生心驰神往;要引导师生基于共同的认识、信仰以及价值感,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采用源于校本的“内生”方式,整合、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多种活动、多维互动深入人心;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等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帮助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品尝实现人生价值的愉悦和自豪。
2.实施民主管理
北田光男先生始创的“金鱼缸”法则告诉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民主参与,增加透明度,才能提高管理效益。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民主管理,以促进相互监管,共同经营学校。我们采用教代会决策制,学校的重大事务,如学校的文化设计、绩效分配方案等都通过教代会,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施校务公开,将发展规划、岗位设置、评优晋级等公开,接受教师的监督;广泛征求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
3.关注情感需求
人是情感动物,教师的情感更加细腻敏感,情感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投入真情,让教师置身于情感的磁场中,使教师产生依恋感、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办公室广泛接触教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通过个别访谈等形式加强沟通,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内心世界;真诚地关怀教师,时时处处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安排,为教师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例如:生日当天,校长会把亲自书写的贺卡送到老师手中;老师身体欠佳时,午间可以到休息室躺椅上小憩……这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了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实效。
三、刚柔并济——学校和谐发展的双翼
制度的执行是一种外显的行为控制,具有强制性,有时会给人带来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管人重在管心。要想实现学校管理的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就应该在刚性的制度中加入柔性的管理,使两者如同张开的双翼,助力学校腾飞。
1.让刚性制度成为柔性管理的落脚点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的非强制方法,它以人文关怀为手段,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柔性管理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没有硬性指标,仅凭个人的感受、体验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证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仅凭人文管理,学校便无法对教育教
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就会出现管理的无序状态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同时人文管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思想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往往无法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柔性管理必须以刚性制度为落脚点,通过制度管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学校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障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2.让柔性管理成为刚性制度的内驱力
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生硬的制度约束人。它过于强调机械统一,往往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形成阳奉阴违、工作消极、爱做表面文章的“颓废文化”。 教育是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教师从事的是精神创造的工作,在文化和价值日趋多元的今天,教师们更注重主体性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更注重心理相容,人际和谐,因而刚性制度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刚性的制度必须借助柔性管理的力量,将各项规章制度的内涵、意义通过教师个体认知结构,合理地理解、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理念,通过情感作用,促使教师自我教育,产生内在影响,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法纪法规与人文关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刚性法规如同人的骨架,人文管理犹如人的血脉,离开了刚性的人文管理,学校运行将陷于瘫痪;离开了柔性的刚性管理,学校发展将缺乏活力。只有努力达成“刚性的制度”与“柔性的管理”之间的完美结合,实现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着力做到刚柔兼济,人法双馨,才能确保学校行走在发展之路上,渐行渐远……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之我见的效果
下一篇:浅谈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