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和反思方
“三九”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必挖空心思创设怎样优美的情境,设计如何恰当的过渡语,安排怎样有层次的课堂练习;也不必为了小组是否建设完善,学生是否掌握并能顺利预习而烦恼。真可谓:简单、高效、快乐。试以四年级上册课本第二单元的《直线、射线和角》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运用,并有所反思。
常规口算(1分钟),“小导员”到板前组织学习。
“小导员”:常规训练,口算练习,请某某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某小组长喊全组起立,组员依次口算;“小导员”组织评价口算的优劣。
一、引导自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第二单元《直线、射线和角》,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导员”组织读)
(一)出示学习目标
“小导员”:让我们看看自学提示,带着任务学习,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提示。
(二)出示自学提示
(三)学生自学(5分钟)
“小导员”: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独立完成自学,可以在书上用铅笔做标记。
(四)小组内组织讨论探究,并做组内展示(5分钟)
师:请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合作探究学习,并做出你们组最佳的答案。
生1: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
生2:用发光的手电筒照射,说明了射线是直直的1个端点,不能度量。
生3:你们能在本上画出一条完整的射线吗?为什么?我们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射线呢?
生4:不能,射线是无限长,不能测量。
……
二、指导展示
(一)汇报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准备补充,教师要适时指导)(8分钟)
学生1:射线是直的。
学生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学生3:射线不能量出长度。
……
师:同学们对射线、线段、直线了解了很多,也探讨了很多。那么角是怎么构成的呢?
生: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师:同学们找一找角。
后进生1:三角尺上有三个角。
后进生2:数学书上有四个角。
……
(二)全课总结(2分钟)
师: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你有哪些收获?
三、辅导检测
1.完成练习四第1、2题。(找两名后进生上前板演,其他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课堂检测(一般是练习册上的习题)
(一)填空
(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处长,就得到一条( ),直线( )端点。
(2)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 )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 )叫做角的边。
(3)画一条长 8厘米长的( )。
(二)选择
(1)经过两点能画( )条直线。
A、1 B、2 C、3
(2)角的两条边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3)线段有( )个端点。
A、1 B、2 C、3
(三)判断
(1)一条直线长20厘米。 ( )
(2)直线比射线长。 ( )
(3)由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 )
(4)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教学反思:
这就是“三九”模式下的课,一堂没有任何“花样”的实实在在的课,用的唯一教具也只是写上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的课件,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静悄悄地看书、做练习,即使是在“小组内组织讨论探究”环节,也井然有序。
反思一:它是简洁的课。教学环节简单,即先自学、后指导、再辅导,任何一个新课都能套用。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良好秩序、安静的学习空间。
反思二:它是高效率的课。在这样的课堂里70%以上的时间学生都在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讲解大约只占六七分钟,把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练习。课堂的起点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讨论、练习产生错误时,首先不是教师解疑释惑,而是请学生讨论、更正,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做练习和检测。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至少独立做了20道左右的题,其中有几道还经过全班讨论。
反思三:它是快乐的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样的课中找到快乐,过去只有机会听而且还不一定听懂的后进生,现在能够大声地回答问题了,也能上台板演,不论对与错,没有一点压力;好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解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享受成功的喜悦;中等生能在一次次顺利完成练习中,为取得较好的成绩而满足。更主要的是它将课后练习转化为课堂检测,真正给学生减负,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发展课后的兴趣爱好,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