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好习惯培养谈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大体是认真读书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读书读报的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做教师的就应通过讲道理或运用具体事例来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向学生讲《小偷针大偷金》的故事,使学生知道故事中的人就是因为从小养成了偷偷摸摸的坏习惯,才会有那样的下场。让学生明白,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时不能动摇。如上课时教师要求查阅工具书,学生很容易做到,但平时读书读报,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句子,自觉地去查阅工具书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就需要教师事先教育,从学习需要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的角度阐明查阅工具书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要求,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乐于查阅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学中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教师不能轻易把答案告诉他,应鼓励学生去查工具书,自找答案。查到了、理解了,就会有满足、愉快的感觉,并不认为是什么麻烦、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需要。
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培养好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多项,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叶圣陶说过,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了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必须分散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取得实效。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学生要有认真阅读的习惯,做到精力集中,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要有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记录、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这么多的习惯要学生在一时间养成是不现实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步提出要求,一点一点培养,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在低年级引导学生爱上读书,感受读书的乐趣,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并把读音注上字头,边读边想书中讲的是什么?读后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听。到了中年级应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查阅工具书弄懂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弄清其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圈圈画画。到了高年级学生读书就应在中低年级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圈画出优美的词句,还要在句旁段边写些自己的感悟,书写自己的见解,如此常抓不懈,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此要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如培养读书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教师可在开学初的某一篇课文教学时提出要求,用“·”标出精彩的词语,用“~”画出优美的语句,用“——”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用“|”分层,遇到不懂的问题用“?”标出。在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旁写上自己的感悟,把精彩的语句,重要的资料,名言警句随手记录下来。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圈点画记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分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圈点画记的具体方法。但光是提一次要求,学生练习一次,是不能形成习惯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提醒学生坚持按此要求读书,让学生在每篇课文的预习中都如此圈点画记。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抽查训练,逐步形成学生自觉的行动,在反复的练习中完善和巩固,真正做到自动化。
培养好习惯不能半途停顿,稍一懈怠,懒散的不良习惯就会重新抬头。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在一、二年级时的作业规范、工整,到了三年级就变得潦草、难辨,甚至连作业格式都不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那是因为一、二年级着重了汉字的书写教学,到了三年级相对而言是放松了这方面的训练,故会有中高年级书写差而低年级书写好的现象。
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不能仅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更重要的是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教师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向学生阐明意义反复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从学生的点滴抓起,逐步积累,对学生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教师本身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摒弃不良的习惯。◆(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