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耗低效问题和策略探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尽管很多农村小学数学老师不断努力地工作,而教学质量高耗低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其原因是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合作研讨、求异创新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但是因为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以致课堂教学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见,在新课程中,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从学情出发,实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无法改变高耗低效的状况。
一、高耗低效原因分析
(一)教师因素
1.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理解片面。在农村小学,有很多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不能正确、客观地理解和对待新课程改革。因此,新课改被当做了一种形式,一种只在领导来视察时才拿来用的招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需求度也在发生这变化。如果不改革,那只会让更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知识。大部分教师对待新课改也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去学习、投入新课改,甚至不知道新课改究竟在改什么,以至于使一些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敷衍新课改。
2.教学活动低效。农村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自我反思意识及教学能力较弱,加之同伴互助受到条件限制专业引领有一定困难。老教师死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上课循规蹈矩,课堂气氛沉闷。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有的年轻教师虽敢于尝试,勇于标新立异,但又不顾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也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盲目营造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却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获。长期下来,不仅没有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根本不知道课堂上应该干什么,一些贪玩的学生还把课堂当做了玩耍的地方。因而,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3.偏重教学结果。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习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被动。许多学生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复习、巩固当天所学,更不能主动预习,总结、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不自觉,基本不复习。这样,本来在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就少,回家如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学生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
2.厌学情绪严重。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生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发展的需要,与他们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使学生获得更强的自信心和更多的成功感,这本是数学学习目标的主要内容,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中却收效甚微。
3.学习无用论影响较深。受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整天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完成。
二、解决低效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课改实施的关键。
1.学校应该围绕“怎样进行新课改”展开大讨论。对一些不必要的框框条条,完全可以将其舍去。并且将教师的新课改学习纳入考核范围,但不能只走形式,不务实效。
2.学校应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教师取长补短,虚心向同行学习。要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最优化,教师就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深解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并合理、科学地运用,该点破的要点破,该精讲的要精讲,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
3.改变学习评价机制。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再将学生的成绩当成衡量学生学情的唯一标准,只将学业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在期末总评中,不只发一个学习最优奖,对其他方面优秀的学生也应该奖励;对全面发展、全项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给予全能奖。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立足全面,关注全员。
4.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打破“教材中心论”,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和使用教材,善于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用书与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要辩证地看待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设计理念,切不可为了赶热闹,无视教材的设计理念,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凭主观意识擅改教材。而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实践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进行高效数学教学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身教学,逐步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理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效率。如:复习“比”时,可以结合篮球赛、足球赛的比分等,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喜欢学知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研究表明,有效学习不是凭空而实现的,而要凭借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
和技能。教师如果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其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目前不少学生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学习不断遇到挫折,受到批评,以致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对数学学习畏惧、焦虑、不安情绪渐渐增强,最终彻底丧失信心。所以,教师要格外关心这些学生,指导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科学、合理提高成效。
良好的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甚至书写要强调格式规范、步骤完整,待达到基本正确,再逐步加强其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发挥激励作用。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故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后要及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进步,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如,作业、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难度、不同的题量,只要有进步就给与表扬,对接近及格者要舍得送分,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自信心。
教无定法,适合的、有效的就是好方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正确的方法,以自己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标准衡量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确立一种稳定的教学价值观: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最好、最优地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