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课主题活动式教育的有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主题活动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然而,随着“主题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常态化”运用的日益增多,课堂上也显现出种种弊端。在主题活动式教学课堂上,不少课看似主题鲜明、热闹非凡,实则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习起点存有差异,课堂生成难以预测,因此产生课堂“散乱的活跃”,教师难以进行有效“掌控”;还有的课上学生的活动内容简洁明了,但对学生而言却缺乏了“思考性”,或者少了“技能训练”,教学洋洋洒洒,热热闹闹,但无实效,使人觉得活动与教学脱节,活动变成“绣花枕头”。这些结果显然与教师采用主题活动式教学的设计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技能巩固训练,教师必须先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才能让“主题活动式教学”扎实有效的开展。本文就此谈谈三种常见的主题活动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一、主题辐射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得更多
冯伯虎教授曾经介绍了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之一:主题辐射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与形式。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大,而且每种活动不一定是必需的,可增可减,而决不存在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主题辐射式要求活动形式尽可能丰富、多样,只要和主题相关即可,活动之间无须特殊组合排列。运用这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就不必在活动的串联、衔接间花大心思,或绞尽脑汁,或生搬硬套。
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张勤坚老师在执教小学三年级《画笔—综合练习》时,就采用了这种主题辐射式进行主题活动教学。
上课前,张老师先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精选的一幅得意之作——电子绘画作品,然后张老师提出学生发言时的要求:“报学号(机器号)、报姓名、报所画作品名字,然后开始介绍自己的作品:画的主题(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想到画这幅画?自我感觉画得怎么样?哪些地方还不太满意或者说哪里我还可以画得更好?……”
接着,张教师依次请几位同学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每位同学介绍完毕,由另外1~2名同学对他的画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不约而同地思考起制作时所用到的“工具、优点及如何改进和完善”。最后结合张老师的小结来概括学生习作的特点,提出一些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意见和建议,相机点题,抛出今天学习的主题活动——“画笔的综合练习”。
课上张老师精心组织了六个活动部分:
1.用裁剪(选定)工具将一棵树,一间房,一枝花,一棵草,一段篱笆一面墙,组成一幅画。2.用橡皮来画画;擦出来的色彩;为一幅画配个框的简单问题。3.圆圆相叠像什么?(人头、鸟、青蛙、金鱼、蜻蜓……)。4.用直线与曲线工具来画(1)幸运“三(四)叶草”。5.用吸管工具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调色盘。6.用脑筋急转弯:“猜猜谁最大?”,讨论画布的大小。
张老师通过采用主题辐射式进行综合性主题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充分认识各种画笔工具的巧妙作用,并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在活动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学生比平时学得更快,学得更多,乐此不疲,体现了主题活动课高效的一面。
二、主题深化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想得更广
主题深化式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它是指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通过活动间衔接,逐步向主题推进、深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主题深化式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机会,培养思维能力。
江苏省太仓实验小学张晓峰老师在执教小学四年级《word主题活动》时,以“做春联”为内容,精心组织主题活动,学生将许多本领都使了出来,才完成了小小的春联,但成功的喜悦却溢于言表。课上,张老师先出示主题内容:要在大门上做一副春联。然后,将做春联分成三个阶段,让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准备“红纸”。张老师要求学生打开学习手册,自主探究,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准备春联的“红纸”。学生对于WORD软件能做出大小规格统一的红纸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这个活动阶段,学生充分运用到了填充颜色,设置图片格式等基础技能的组合运用。第二阶段:写春联。学生都准备好了“红纸”,张老师要求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春联选择一条写到红纸上。学生自主制作,做出自己喜欢的大小和颜色。第三阶段:做“福”字。学生根据选择“自选图形”“基本形状”中的“菱形”画出菱形,然后通过颜色和艺术字的插入,做出漂亮的“福”。最后,学生把做好的福和春联粘贴到大门适当的位置,完成整个作品,学生们快乐的互相展示,感受成功的喜悦(见图1)。
整堂课的活动阶段很少,只分了三步,但是各个活动阶段衔接自然,逐步推进,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又进行组合运用来解决新问题,可谓温故知新,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将word单元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思维训练的优势。
三、主题分解式,让学生活动更容易开展
当教学内容不容易串联或必须细化分解训练时,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必要时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成若干个次子主题,供学生参与完成,这便是主题分解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教学非综合性题材的内容时,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比较分散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主题分解式,这样活动就容易开展了。
例如: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小的陈潇老师在执教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输入文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键盘不同分区指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体会正确指法能大大提升键盘打字速度,陈老师以帮助朵拉闯关夺宝为活动主线,开展了四个活动子主题:“上下左右齐上阵”“12345巧过河”“26个字母闯迷宫”“通过密码取礼物”。每一个子主题帮助学生学习相对应的键盘区域。通过先游戏后小结,再改进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操练感悟,最终达到理解、掌握键盘各手指分工的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告诫我们:“主题活动式教学在产生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同时,很容易使课堂知识、技能、方法等内容含量减少。”随着主题活动式教学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不断增多,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体验与探索,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更要注意活动的思维性与操作的技巧性,将活动的趣味性、目的性相结合,让学生多操作、多思考,这样的主题活动课堂才能动静自如、活而不乱,扎实有效地开展。
(江苏省常熟市任阳中心小学 215539)
上一篇:读写结合训练落到实处的教学理念
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