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堂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30 10:05

 语文课堂本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快乐成长的天堂。但过重的学习任务、落伍的教育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装更多的是苦难。语文教学应遵从学生的本性,给学生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快乐天堂。
  一、自主学习,感受快乐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相联的。在语文教学中,新的内容、新的方式都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因此,语文教学要科学地处理教材,善于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灵活地运用教法,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进入其乐融融的境界。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激趣法有:故事激趣,如《女娲补天》、《惊弓之鸟》等;游戏激趣,如《一次成功的实验》;操作激趣,如《动手做做看》等。
  配音导情和配景导情也是很好的激趣方法。如在讲读课文中,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所熟悉后,让他们听著名播音员朗读该课文的录音,感受语言艺术的声韵美、节奏美、情感美的快乐,从而自觉产生模仿播音员去朗读课文,读出情感。教《荷花》一课,让学生边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致爱丽斯》,边听朗读描写荷花的语段。乐曲的第一、二章柔情细腻,正好吻合文中:“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正是第三乐章所要表现的浪漫与遐想。学生欣赏乐曲后,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心领神会。待到他们朗读时,我也给他们配上音乐,借着音乐的渲染,学生读音时而轻,时而重;语速时而慢,时而快;语气时而兴奋,时而激昂,感情十分投入,陶醉其中。
  采用电视录像再现文中描写的情景,能够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涛,更容易读出真情实感来。指导朗读《黄继光》的第三部分,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充分感受英雄的顽强、无畏,产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练习朗读,效果更佳。
  总之,教者可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最佳教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与发展。
  二、自主探究,体验快乐
  (一)讨论探究,体验快乐
  在每节课教学中,对知识重点或难点之处,开展讨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调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争论,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对问题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的态度和意愿,形成创新的氛围,并从获得中学习乐趣的体验。
  教学《爸爸和书》,“我”和“爸爸”宁愿走路,把省下的车票钱来买书。我便设问:“假如你在书店也看到了一本你最喜爱看的书,而买了这本书,你却没钱坐车了,返回路程又那么远,你会怎么做?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三种结果:(1)买书,学习作者的精神。(2)不买书,步行较远的路体力不支。(3)既买书又可以坐车,因为买书后可以到电话亭拨打110,让警察叔叔帮助一下,或买书后走到汽车站,跟大人上车,让售票员以为是大人的孩子就不用买票了。此时,我又组织全班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到底哪一种做法更合情合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此种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以至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二)辩论探究,体验快乐
  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不要人云亦去,应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大胆表达出来。
  教学《落花生》一课,有这样的一句话:“它(落花生)不像苹果、桃子、石榴,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它却把果实埋在地下……”课文是把落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作了比较,从而赞扬了落花生的品格。可有的学生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苹果、桃子、石榴的品格比落花生更好。因为它们既好吃又便宜,既美不胜收又敢于表现自己……我觉得他们说的也非常有道理,于是,临时创设了一场“落花生派”对“苹果、桃子、石榴派”的辩论赛。赛中,学生思路敏捷,口齿伶俐,辩得面红耳赤,既达到求知的目的,又提升了思辩能力。
  三、自主发展,创造快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课文画、课文歌、课文小报、课文朗诵、课文舞蹈、课文剧等系列自主发展、创造快乐的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
  如编排课文舞,学生首先要对课文的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对课文角色准确的把握,然后才能考虑从哪一个角度、用什么方式、配什么音乐、编排哪种舞姿。这一过程确实是一项综合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学完《群鸟学艺》后,学生萌发了要把这篇课文编成舞剧。于是,他们积极背诵,积极搜集与课文故事和情感相配的乐曲,展开丰富想象的自编、自导。
  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发展,并从中体验到创新成功的快乐。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教学及教师主导教学的教学观;树立活动的观点,坚持教学中“教”的活动服务于“学”的活动,以活动性、探究性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

本文选自《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杂志所有。

上一篇:小学数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