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广大一线教师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各种课程整合的模式。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这一角色在我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崭露头角,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有助于儿童身心整体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在教学《雾凇》一文时,我从网上下载吉林雾凇的壮观景象,让学生整体感知吉林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的瑰丽奇特的景象。当学生初步认识雾凇以后,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我分以下几步实施:先出示一棵大树,并用动画技术设计“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的情景。再出示满天是雾气,大树被笼罩,并逐渐挂上了霜花,让同学们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三个叠词。最后形成一棵雾凇,这里可以切换前面几个镜头,让学生体会“一层一层”“银条”“银松雪柳”。通过这样一幅一幅画面的展示,学生学习雾凇的形成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超越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技巧,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语感。良好的语感要靠平时多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语文不仅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情感熏陶的样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蓝本、范本、样本,让学生感悟到文中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句,巧妙的构思,精彩的表达,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净化,情感的熏陶。这一点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更能熏陶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人物的感悟。如我在教学《三克镭》时,用多媒体出示居里夫人做实验及做学术报告时的照片,一睹伟人的风采,让学生想象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实验的情景。阅读小资料《修改证书的故事》,再去反复读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关爱人类,献身科学,大公无私。
三、创设质疑情境,维护学生好奇心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敢于向课本挑战,敢于向教师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教师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不管其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有无价值,都应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敢问、善问,并引导学生走进网络搜索信息,阅读探究,获得知识,情感体验。如我在教《詹天佑》一文时,有些同学满脸疑虑地问:“现在我们国家搞改革开放,欢迎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办企业,还有不少合资项目。为什么清朝政府不让帝国主义国家来修筑铁路呢?”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的资料,这样无需讲解就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巧用辩论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将辩论这一方式引进课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辩论能使学生更好地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我在教《草船借箭》时,学生在网上阅读图像资料和反复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课题是《草船借箭》,而文中居然没有一个地方写到是“借”箭,有的说“这分明是骗箭”。究竟是借还是骗?我把它作为一个辩论的话题,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将持“借”箭观点的定为正方,将持“骗”箭观点的定为反方,要求正反两方从整个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找到支持各自观点论据,然后陈述自己的意见。课堂辩论会开始了。
反方:我方认为是“骗”箭而不是“借”箭,理由是,既然是“借”箭,就应该征得别人的同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还要还给别人。诸葛亮既没有给曹操打招呼向他借箭之意,更没有还箭的意图,这显然是“骗”箭。
正方:我方认为是“借”箭,而不是“骗”箭。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他知道曹操是个狡猾的人,给他明说肯定不会借,只有暗借才会成功。再加上借了还要还给曹操的,所以是“借”不是“骗”。
反方:你们怎么知道要还给曹操呢?
正方:因为诸葛亮还将用曹操的箭攻打曹操,这不是还回去了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课文的契机,学生们跃跃欲试,创造性思维火花就会碰撞,就会闪烁,就会升腾。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充分合理地运用好网络信息技术这一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