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幼儿数学教育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它明确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是一种纯粹的重复练习,而是强调数学活动要与真实任务相联系,初步学习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园数学活动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创设生动有趣、活泼多样的情境。
在幼儿园生活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活动都应充分利用这种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自感受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
同时将幼儿数学教育纳入到自然的整体教育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各个领域的区角里,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 中玩、学数学,在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结合日常生活环节创设数学情景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有许多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对幼儿而言,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和活动中,使幼儿一开始就感觉到数学与现实关联的生动有趣和丰富多彩。
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园中各个活动场所,丰富、变化环境中的数学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积极感知、尝试、摆弄,积累感性经验,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
在喝水、洗手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一一对应现象。一个小朋友一个杯子、一条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杯子、毛巾是一样多的,但如果有小朋友没来,就会出现小朋友少,杯子、毛巾多的情况;这种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使小班幼儿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他们还能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会在生活中根据观察或发现的事物积极动脑筋思考,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吃水果时,让幼儿自己来拿水果,每人5个,幼儿必须数数着拿。
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刺激,都会大声或小声按要求手口一致地数出5水果,然后回到座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过程虽不复杂,却能看出了全班幼儿学习点数的情况,对于不会的幼儿是一次学习,对于熟练的幼儿又是一次练习和巩固,这比枯燥的教具操作和教师示范讲解更具有吸引力,这也体现了在生活中幼儿能快乐的学数学。下午点心吃饼干时,让“吃饼干”来变魔术,请幼儿将饼干变成三角形、变成圆形、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午饭时,让幼儿做老师的助手,请小朋友帮老师分发碗、勺。每组请一个幼儿先数一数自己组的人再按自己组的人数数出相应的碗、勺并分发给每个幼儿。还可能出现幼儿未来上学,这样幼儿能和原有人数比较多少,少了几个人?这样不仅理解数的真实意义,也理解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就直观地把数与生活联系起来。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幼儿学习数学兴趣。
还可以在各个领域中渗透数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数学。如绘画时幼儿无时不在运用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当孩子们画完后评析欣赏时,教师可请幼儿两人一组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谈谈在作品中“我”画了多少个圆形,运用了哪些几何图形,什么线条来构图,哪几个部分用了相同的颜色,什么色用得最多,一共有几处。在小班儿歌《小鸟的歌》活动中,通过三幅不同背景的画让幼儿观察每副图片中分别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在学习儿歌之后,让幼儿来经验谈话,分别说早上、中午、晚上分别在做什么?通过一个儿歌学习,巩固了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二、在操作实践中创设各种情景。
如“多彩超市”中,在每件样品标上1-9元不等价钱。请两名幼儿当收银员,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每名顾客有10元钱,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购买活动;购买时,规定幼儿手中的10元钱只能买2样或3样的水果。在夏天的主题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区角,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
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构游戏中,幼儿在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时,要接触到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以及空间方位等数学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练这些概念,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如:让幼儿明确用了哪类积木或插塑,应该放在哪个方位,哪块应该放在上面,哪块应该放在下面,哪块放在中间,积木的形状是梯形、三角形、圆形还是正方形、菱形,让幼儿搭座“小木屋”等。借助这些直观形象的教玩具,能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娃娃家”中创设“给小动物喂食” ,空的可乐瓶装饰成小动物并贴有数量或点子标记,上部挖一个开口作小动物的嘴巴,另备一只碗,碗中放若干数量的“豆豆”(串珠),幼儿根据数量的要求用勺子将“豆豆”喂给小动物吃。在“益智区”中,准备各种颜色的小珠子,根据一定要求来串珠子,如同一种颜色或者是相隔几种颜色。
认识颜色巩固后,还可练习排序。还可以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的有盖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或盖子上分别用即时贴做成线形或者点状或数字的标记(标记数量、形状、排列方式可以不同),再准备一些彩色串珠,就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的游戏。还可在个区域间安排一个送货员,对于各个区域中缺少的材料做登记,如:每个区域中纸缺少几张?一共需要领几张等。幼儿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习,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生活化,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学习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通过游戏和操作等方式来开展数学教育,让孩子在“玩” 的过程中学数学,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那么地自然、轻松和有趣,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扎实基础。
作者:汪雅婷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5期
上一篇:幼儿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