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二胎政策下的幼儿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8 05:50

在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增长太快导致人口拥挤,而是出现了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等新问题。面對迅速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变,我国人口政策由计划生育变为全面二胎政策。二胎政策的实行对社会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毫无疑问,二胎政策有着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教育行业,特别是幼儿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于即将到来的二孩潮,有以下几点看法。 

  加强培训,注重质量 

  随着二胎幼儿逐渐长大,几乎每所幼儿园都在扩班,以迎接新生幼儿到来。幼儿数量增多,教师的数量随之要增加。而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幼儿教师的数量是不够的。但是,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的作用影响很大,所以不可能只招人看数量而不看质量。因此,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和高数量的幼儿教师,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高质量,所以对不管是在职幼儿教师还是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人的来说,都有了新的挑战。 

  那么,如何去迎接新的挑战呢?有调查研究表明,孩子处于幼儿时期的这代父母几乎都是有一定知识教育水平的,所以他们懂得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不在意孩子教育需要多大的成本,更关心孩子是否能接受好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有的幼儿园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做得很好,加大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水平,从组织活动到写作能力,都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也有许多年轻的幼儿教师产生危机意识,自己从网上买书,比如《新教师如何带班》《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教师20项修炼》,年轻的教师们努力求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知识素养,以应对不断涌来的二胎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的行为反应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注重幼儿的反应,以此来改进自己的工作。 

  幼儿教师在二胎政策出台以后,老教师要深入了解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给自己充电,或者在工作的同时继续进修,跟上幼儿教育的潮流。 

  正确引导,关注幼儿成长 

  因为二胎政策的实行,许多父母选择了生育第二胎,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第一胎孩子的想法。而有很多现在园内的孩子都是作为家里第一胎,并且家里又有了二胎。事实上,这种现象也给幼儿教育带了一些问题。 

  第一胎孩子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幼儿一旦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就会觉得原本自己单独的爱被突然出现的另一个人分走了,占有欲的不满足,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父母不要他们了,抛弃他们的想法,从而陷入心理障碍的桎梏。在平常的生活中,容易出现情绪激动,过激的行为。甚至过于严重的会被诊断为一类儿童心理疾病,十分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去关心这些孩子,主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告诉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不会分掉父母的爱,以及如果有了弟弟或妹妹,自己还多了一个亲人,这样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一些症状,老师应该和家长积极地商讨,建议家长关注已有孩子的情绪,给头胎儿更多的爱和关心。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妈妈已经怀了二胎,一胎的孩子在上幼儿园,这个孩子就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影响。他认为在妈妈肚子里的这个弟弟会分掉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他了,从而经常有过激的行为,或者发脾气。教师趁着妈妈放学来接孩子的机会,提出建议,希望她经常找孩子沟通,对孩子直言“不会因有了弟弟,就不喜欢你了”,以解除孩子的心理顾虑。此类事情,只要发现,就要赶紧纠正,不能让它萌芽长大。就二胎问题,父母要尊重并且征询孩子的意见,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很多时候父母的关心和承诺比老师的道理更有用。 

  加强幼儿园教育软实力 

  二胎政策带来的幼儿教育问题不仅体现在幼儿教师和幼儿身上,也体现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幼儿园上。随着幼儿数量的激增,幼儿园也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来。但是过了现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园便将面临更激烈竞争,到时候也许连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学传统都没有办法支撑。因此,幼儿园从现在起,培养自身的师资力量,加强自己的教育软实力,有危机意识避免在黄金时期之后被淘汰十分重要。 

  结合现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前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几乎都停留在最浅显的表面,因此主要是满足需求。然而,社会对人的素质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未来,充满个性化的教育会占据主场,而家长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幼儿园要把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突出表现出来。 

  二胎政策的实行还影响了其他各方面,但是对于幼儿教育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幼儿教师以及整体的幼儿园三方面,所以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


上一篇:初探如何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下一篇:儿童绘本英译汉翻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