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三大基本能力。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又必须依靠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一、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研究生实践能力是指研究生在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和进行教学实践以及从事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与技能。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是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机会较少,课题实践能力较差。目前一个导师带一至十几个研究生,个别甚至达到几十个研究生,有的导师并没有足够的课题供所有的研究生参与,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不够,很难给研究生搭建起稳定的科研平台,研究生大多从事的都是一些科研辅助性工作和较为低等的试验劳动,独自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受到限制。
二是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环节不够严密,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以培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一般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增设教学实践环节,辅助导师完成一定课时量的本专科教学任务。但从目前效果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实践的目的。
三是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社会实践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较早的一项活动,但规模较小,基地建设较少,还存在组织不够严密、实践时间太短、内容不够丰富等不足。另外,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实践基地进行实习或带实习以及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一些传统活动形式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二、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与途径
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紧紧抓住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发展,积极建设稳固的实践平台,引导研究生主动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去。
第一改善研究生培养体制。现在的研究生培养,应该突出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目标和培养形式多样化。研究生必须切合导师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制定培养计划,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尽可能地侧重于科研所需,使课程学习为科研服务,科研实践又为研究生成才服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完全的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管理和培养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传统的以大专业方向为依据制定培养计划的模式必须被以研究课题为中心的精端培养所替代,培养研究生的重点不在于基础理论教学而在科研精神的培养。以科研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势必激发起研究生参与课题实践的兴趣和热情,锻炼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第二完善研究生教学实践制度。传统的研究生教学实践是为培养从事教学工作的高级工作者而增设的必修环节,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和研究生自身发展。研究生教学实践改革,一方面应该从形式上进行改革,打破以往只靠辅助导师教学这种比较单一的手段,更多的采取带本专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批改作业、开展学术研讨会,甚至是兼职本科生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工作,只要有一定的时长和工作量,都应该算作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打破研究生被动完成教学实践环节的局面,研究生培养部门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协商共同设立一些本专科生的教学实践课程,选择优秀研究生担任任课老师,一来可以暂时弥补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又给研究生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和名正言顺的机会,还给部分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带来一定的创收,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第三加大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途径。社会实践是研究生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对于促进研究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最好的课堂。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加强社会实践。而单单依靠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根本满足不了广大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研究生培养部门要组建优势互补的博士团、硕士团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发动全体研究生都参与这项活动,利用假期结合专业深入工厂和社区开展调查、调研和三助活动。特别是文科类研究生,每个假期都要形成一篇内容充实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现在社会对最高学历的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研究生的实践经历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对研究生最为看重的一个方面。研究生培养体制的逐渐人性化,社会对人才要求的精细化,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化,使得研究生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择业方向,向社会所需的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研究生在学习阶段的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决定研究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向着规范化、体制化、科学化的目标发展
我国的研究生学制硕士一般为2到3年博士一般为3到4年,但课程教学一般是硕士1年博士半年。也就是说研究生在校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科研及其他工作。研究生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和本身的分散性,很难保证所有的研究生都能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规范研究生的实践经历和实践任务,科学的评价研究生的实践成果,成为高校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
二是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向着规模化、协作化、社会化特点发展
首先,研究生数量的膨胀带来的培养规模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继而将走向终身教育之路。研究生作为最高层次的培养人才,其培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就出现了规模化特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等待实践的机会来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合作办学带来了研究生培养协作化。目前很多高校广泛开展与国外大学以及国内院所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把一些优势专业的研究生与国外大学共同培养,研究生在本国内上完基础课就可以去国外1年或2年内从事科研工作;把一些弱势专业的研究生与友好院所进行互换培养,给研究生创设优良的科研环境。研究生的这些海外学习经历和校外互访经历给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创造了巨大的资源和财富,起到了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再次,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企联合和教学实践基地的广泛建设,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让研究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研究生感受社会发展,不但增强了研究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能更好地让研究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具有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