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6-04-15 15:00

  i引言


  2009年3月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优化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未来战争不再是传统的肉搏战,而是陆、海、空、天、电纵深立体化非线性的综合战,是采取超规矩空袭战、天战、导弹战等多种作战样式的非接触作战,未来军队是由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类技术人员组成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武装集团。为主动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军事训练转变和院校教育转型的迫切需求,中央军委提出“把硕士生培养中心从学术型为主转移到应用型为主上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目前已成为当前军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点。


  研究并解决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问题,是贯彻落实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提升军队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凸显军事院校计算机教育特色,提高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增强研究生岗位能力素质,推进军队院校建设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教育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曲折,甚至会走弯路。对于计算机学科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转型探索,需要深刻领会研究生教育转型精神实质,对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培养方法、培养路径、培养模式、管理办法和教学组织等各环节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2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内涵


  所谓军队应用型研究生,是指知识、能力、素质达到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并具有鲜明的部队色彩、较强的实践应用特征以及明确的岗位指向的高层次军事应用人才。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要以部队需求为导向,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具有更高的军事实践能力和军事综合素养,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知识,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担负专业技术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较,存在如下基本内涵:


  一是着重应用实践知识。与学术型人才需要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同,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并重,即不仅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有过硬的应用实践知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又要注意知识的一定深度。


  二是注重军事综合素质。应用型研究生应有更突出的军事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军事综合素养。特别是要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保卫国家安全的使命感,要有明确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要有过硬的军事指挥和管理能力以及熟悉或驾驭新型军事装备的能力等。


  三是注重综合运用能力。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军队应用型研究生在知识认知风格上更侧重于“体验”而不是“分析”;在知识结构中更突出“意会知识”而非“逻辑知识”;在能力表现上更精于“综合”而不是“高深”;在素质养成上更注重“实践风范”而不是“理论修为”。


  四是注重能力体系全面。知识越专门化则越有利于具体能力的形成,实践能力越强则越有利于更精细知识的获取。应用型研究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向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特别强调具有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五是注重岗位需求指向。与学位型研究生比较,应用型研究生应更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应用于部队实践,直接为部队服务,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而言,应用型研究生的能力可分为岗位通用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两部分。岗位通用能力是基础性能力,是所有应用型研究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洞察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身体心理能力等。岗位任职能力具有定向性,是针对某一类甚至是某一岗位而言的,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能力要求。


  3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问题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展研究的过程,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仍旧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对科研能力要求不高,应着重培养其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还有,目前相当多的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在进行论文审阅时,仍旧过于强调理论突破,对学员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着力解决项目中具体问题类的学术论文很不认可,打分不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是研究生生源来源于一线部队的比例不多,尤其是全职研究生比例更低,同时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岗位指向性不强,使得毕业研究生在部队,特别是在一线作战部队的认可度不高,存在“用不了、提不了、稳不了”的现象。


  授,科研前沿的跟踪研究和讲授水平很强,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对部队一线情况、部队实际装备、部队现实需求把握不清,导致教学内容和研究生研究方向确定存在大而空、海市蜃楼的感觉,与部队实际岗位需求和实践问题对接不准。


  三是因军队体制方面的原因,军队研究生与外界的学术交流相对较少,因繁琐的手续、严格的政治审査和审批程序,到境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或邀请境外高水平专家访问和交流的渠道不畅。长期处于这种大环境中,研究生的大科学意识受到影响,科研视野狭窄,科研合作畏首畏脚,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很大。


  四是一些军队院校基础性研究较多,在单一学科领域研究较多,在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较少,存在着与地方科研单位的研究内容趋同和科技资源浪费现象,军事特征不明显。这种现象固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跨学科理论研究不够深人、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进展缓慢、宏观政策和管理机制不到位,也是造成新兴与交叉学科成长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五是创新能力比较缺乏。从基层反馈的情况和科研状况来看,在基层和机关工作的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较缺乏。一方面,研究生不善于分析部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另一方面,结合部队建设实际搞科研学术的水平不高,发表的有创新的高质量论文数量很少。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提出是对偏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式的修正,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和部队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全面素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要求。为此,需要注意把握好如下一些关系。


  一是把握好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应用型研究生应该紧贴岗位需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为此建议应该采取按岗定向培养方式,与指定部队、机关的专业岗位进行一人一岗的定向培养,这样教育培养目标指向性很强,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但是,这种培养方式很容易忽略人才全面发展,陷人任职教育培训模式。要注意,应用型研究生不仅要考虑当前职能履行问题,更应该考虑长远和全面发展需求,不是培养发展后劲不足、只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同时,部队发展建设中所遇到问题很多,也要求应用型研究生能够站在军事理论和技术前沿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按照操作手册行事。


  二是要把握好应用型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之间关系。对于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在坚持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是研究生目标培养中不可或缺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如果科研能力存在严重缺陷,其应用能力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未来高科技战争是专家、工程师为主导的战争,要求军事人才不仅熟练应用手中高科技武器,还必须具备科研攻关能力,能够灵活处置突发事件。


  三是把握好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词是实践能力,这是人才的本质特征,而创新精神是军队发展的灵魂,是应用型人才的宝贵品质,两者相互支撑。实践要以创新为目的,实践过程不断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战斗力,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和理论的再认识;实践过程必须需要创新,以产生新的知识。如果没有创新,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会沦为简单的技能培养。同时,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实践中贴近岗位实际需求的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


  4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为此,从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角度,构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blob.png

  上述培养模式是个循环迭代的持续优化过程,主要包含过程维和基础支撑维。过程维包括教育定位明晰、调整研究生生源、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教育培养实施与过程监控、质量跟踪评价和优化改进。支撑维包括教员素质提升和部队干部任用制度体系优化等。


  教育定位明晰主要是明确应用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目的、原则、基本定位等。除一般性原则之外,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还应该紧紧贴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体系作战能力的总体目标,用好、保障好现有的信息化武器装备,能够研究和解决好装备应用、发展、集成、优化等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创新性提出解决方案。


  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生源需要进一步向部队干部倾斜,重点招生具有理工科背景,愿意扎根部队发展和建设的干部。同时任用制度也要鼓励支持干部的离岗上学,增加在职干部得到研究生教育的机会。


  优化教学体系与条件重点从日常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与实践问题相结合,尽快进人一线科研实验环境,加强导师组的培养支持等。


  教学培养实施和过程监督要加强军事特色的塑造,课题、论文等要切合信息化实践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时间充裕和自由的科研环境,压担子重点塑造应用实践和动手能力,宽进严出。


  质量跟踪评价和优化改进要建立适合于应用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论文评审标准,不仅注重培养过程评价监控,更要跟踪培养后的使用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偏差,调整完善。


  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深人探讨。


  4.1坚持实践指向优化生源


  目前军队院校研究生大都是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部队锻炼经验,毕业后第一任职能力往往较差。因此,为了保证我军研究生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还应该从生源环节人手,从目前主要招收应届生逐渐转向以在职军官为主,逐步压缩或者根本取消在校本科生直接就读研究生的比例,扩大从部队招收研究生的名额,真正把政治合格、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的好苗子选到研究生队伍中来,增加在职干部得到研究生教育的机会。目前,外军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侧重于培养具有部队实践经验、年龄较轻的优秀军官,如俄军规定:报考军事学院研究生,必须满足年龄35岁以下和在部队基层指挥岗位工作5年以上两项硬条件。


  同时,需要加强体制制度调整,加大一线主官的学历要求,优化课程和教育培养,形成一线干部能够脱岗学习、愿意脱岗学习的氛围。海湾战争中,指挥这场战争的美国各军兵种司令部七个指挥官中有六人受过研究生教育,参战的全部美军军官中每三人就有两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被称为“硕士导演的战争”。在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和曰本等国军队,要求少校以上军官必须获硕士学位;美军军官中硕士、博士比例接近40%;俄军在校研究生占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美国空军每年约有1500名少校晋升为中校,其中,获学士学位者的晋升率为50%--60%,获硕士学位的晋升率为70%--80%,获博士学位的晋升率为85%--95%。


  4.2坚持为战思维优化教学体系


  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要直接为部队服务,实现“教为战,学为战,训为战”,必须根据部队作战训练需求,科学解决教学体系问题。优化军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体系,应当以适应未来军队任职需求、培养知识获取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兼顾拓宽学术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军政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要求。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适应应用能力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要打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研究方向课”的课程体系,把任职教育教学中运用的专题化教学引人研究生课程教学,以问题研究取代教材或章节内容,变学科化内容为专题化内容,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为主向解决问题、突出能力本位转变,实现内容体系由“章节目”单向讲授为主向“新热难”问题动态研讨为主转变。教员应面向部队和战场,把研究和教学重点转向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进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二是拓展适应应用能力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设计上,注重扩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完善制度安排,为研究生参加各种军事实践活动提供时间和平台。在课程教学、科研训练、中期考核等各个培养环节,突出应用能力标准。加强合力培养力度,在课程教学上改变过去“一人一课”的教学模式,变“一人通讲”为“多人一课”,变“导师通讲”为“导师组集体授课”,变“本专业授课”为“跨专业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和单位界限。坚持课程教学培养和导师指导培养相结合,改变以往学徒式培养模式,实行团队育人。在教学方法上加强自主式、研辩式、参与式、互动式和实践教学,提高研究生学习自主性。


  三是加大以适应应用能力需要的保障条件建设力度。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和能力训练大纲,加强研究生能力自主训练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拓宽研究生参与部队演习、研练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渠道,增加在部队兼职、代职、任职的岗位和机会,使研究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任职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导师和研究生参与部队课题研究。设立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专项经费,在研究生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参与军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下部队代职和参加演习以及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4.3坚持实践核心改进质量评价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理论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培养单位的学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是“课程成绩+学术成果+论文”,以量化指标衡量培养质量。但是,以应用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在坚持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研究生的运筹谋划、组织协调、指挥管理、综合表达、调查研究和专业创新等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从以课程成绩和学术成果为主转变为以能力要素为主;明确应用实践能力评价标准,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增加课堂研讨、口试答辩、实践操作、想定作业等考核方式比重,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中突出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方法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主体由院校为主转变为院校与部队相结合,强化研究生任用情况跟踪,建立研究生任职情况档案,掌握研究生任职情况及其能力表现,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应用能力动态考评标准提供借鉴。


  4.4坚持综合性提升教员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任务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校就应该学习如何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经验对于教员的自身素质而言,也是一种自信的基础。尤其对于具备较强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员,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对作战指挥系统、对部队实际工作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这样研究工作才能与军事需求相结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为部队所使用。同时,教员需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授方法的综合传授能力,以把丰富的知识、科学的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合适的方法传授给学员,这是教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教学有规律,不仅要广泛学习和吸收其他领域先进有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


  要做到上述要求,需要打破院校与军队的人为分割,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美军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军院校的导师队伍实行轮换制与职业制相结合,所谓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的军兵种要求,对部分导师实施部队与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陆军、空军系列一般为三年,海军系列一般两年。职业制是指根据军队研究生学科建设需要和导师个人实际情况,将那些优秀的导师长期留在院校从事教学。这种体制既保持了导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又通过轮换制使其具有活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导师轮换这种形式,把部队发展实践与院校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军队院校要确立为部队服务的理念,无论是院校教员还是研究生学员都应该经常深入部队调研,通过到院校代职、讲学、任教,或者到部队代职、调研、参与部队训练演习等形式,使军校教员及时跟踪部队建设实际,不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实践经验,使自己的研究课题对于提高作战效能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带领研究生下部队参加部队战备演习、训练改革和装备建设等工作,组织研究生进行战地推演、战例现地教学和综合演练等教学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化。另外,在导师队伍结构方面,应该吸收部队人员参与联合指导,形成部队与院校相互沟通、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利用优势互补,合力培养人才。


  5结束语


  军队院校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院校管理部门完善教育机制,需要研究生管理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教员,导师群策群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实践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军队院校才能培养出满足部队需求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上一篇:研究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特点调查

下一篇:学术生态视角下研究生学术创新激励机制异化及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