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中要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同时要加大其招生数量,在培养目标上,要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专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今年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基本上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持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在整个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1.1师资力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担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教师不具备工程实践经历,也没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的没有科研项目作为支撑。对专业学位的硕士生采取放羊式培养。只是把学生当成获得自己科研绩效分的手段,没有真正从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角度去培养落实。
1.2保障体系不健全
虽然各个高校均有相关的针对研究生培养的方案,但是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的不够全面和具体,很多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的表面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形成。
1.3学生认识不到位
很多专业学位硕士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专硕的真实涵义,很多学校把专硕的学生当成学术型硕士生一样来培养。学生要在其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上有清晰明确的自我认识。
1.4优质课程建设滞后
要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学位硕士生,一定要有优质精品课程作为支撑。好的课程要有好的老师来上,但是好的老师也不一定能够开发出好的课程。很多学校的教师都缺乏国际视野的课程研发理念,也缺少一支结构合理和优质课程研发团队。
2协同保障体系构建
2.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克服同质化培养弊端,也要克服现有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要不断地变革专业学生硕士生的课程形成机制,要引人多主体参与的、能够在动态中形成的新机制,增强课体系的掌握扩展能力。要建立“教材开发、资源融合、学生介人”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形成机制。
2.2合作育人模式
“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一种“理论环节到实践环节多次反复”的多方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在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基础上,突出政府机构的协调作用和用人单位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将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部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与部队的主导作用、学校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配合作用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符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型”转变趋势,有利于明确合作育人各方的权责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高效地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螺旋提升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不断循环的实习一应用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的方法来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政产学研用”育人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3总结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并根据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不断探索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构建,为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做出努力。
刘小洋,刘万平,刘超,张宜浩,黄贤英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