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究
由于口腔医学研究生未来就业方向差异较大,使得其教育具有特殊性。本文首次根据研究生未来不同的发展方向,将口腔医学研究生细分为四型,即专业学位全科型,专业学位专科型,学术学位临床型,学术学位科研型。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使每个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有所收获。
牙齿的健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牙科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口腔医学教育。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最早始于1917年,加拿大牙科医师林则(A. W. L indsay)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科中设立牙科系,当时全国只有600名专业培训过的牙医[1]。目前我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是不断深入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的学科,口腔医学教学重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2]为了将口腔医学临床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的教育体制区分开,2000年出台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将口腔医学硕士和博士分为口腔基础医学学位(学术型),口腔临床医学学位(专业型)两个亚类[3]。但即使这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学生,对于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对于专业型学生,未来有的渴望成为口腔全科医生,毕业后进入民营医院从事全科医生或者自主创业开牙科诊所,而另一部分则致力于成为口腔专科医生,磨砺自身的专科技艺,在专科医疗机构专门从事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或正畸等亚专业。由于口腔专业是临床操作性极强的一门专业,即使是学术型学生,未来真正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相对较少,虽然愿意继续读博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4],但仍是少数学术型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或专门从事科研工作,而毕业生工作岗位即被要求具有独立接待患者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诊治疾病的能力,所以部分学术型研究生也需要一定的临床技能。因此对口腔医学研究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整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锤炼其综合素质,使每个研究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研究生阶段有所收获,从容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
一、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分型
根据研究生未来发展方向不同,可把口腔医学研究生细分为四型:(1)专业学位全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口腔全科医生工作;(2)专业学位专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口腔专科医生工作;(3)学术学位科研型:学术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或深造;(4)学术学位临床型:学术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口腔临床工作。
根据上述研究生分型的不同,对口腔医学研究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每个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有所收获,适应未来的发展。
通过加强导师之间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规范临床培训标准、完善临床能力考核制度、完善病例讨论制度、强化科研训练和教学训练、创新合作学习互助交流模式等一系列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整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个性化培养方案
(一)明确学生想法,细分类型
实际上目前很多应届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前对于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区别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做出选择。因此在口腔医学研究生入学初,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让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攻读研究生学习的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而细分类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所改变,因而第二学期进行的第二次调查问卷,对明确其分型更为重要。
(二)针对分型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1扎实理论基础
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是高级的专门口腔医学人才、优秀的口腔临床医师,使之在专业领域内具有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因此无论哪一类型的口腔医学研究生必须有扎实的丰富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入学后第一学年的基础理论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生分型的不同,可提供多种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课程应较本科生课程大幅加深,形式亦应不同,主要是大量阅读、课堂讨论及考试。通过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再学习,让研究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明确自己的方向。
2针对不同分型学生,个性化培养
(1)专业学位全科型。对于这些未来想成为口腔全科医生的研究生,需要掌握对口腔各科的临床操作能力,目前专业型研究生以轮科的形式进行其他科室的学习,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将各科室导师的此型学生集中在一起,导师之间沟通对这些学生共同培养。一般在收集病史、体征后,学生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才能制定出全面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全面的治疗计划包括各科的参与。这样不但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互助合作,而且也是服务患者、提高医疗质量的好方式。
(2)专业学位专科型。口腔医学是以独立的临床操作为主的实践活动,临床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口腔科门诊工作的开展,专业学位专科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口腔临床医生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培养高层次口腔临床专科医师。贯通学科精要,专精所在专科的基本功。此型研究生在本科室每周至少保证4天的临床实践时间,科室有严格的监查监督与考核机制,研究生指导教师培养各学生从收集病史到全面检查以及制定各种治疗计划,指导研究生对每个患者的诊断处理,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打分和写评语。每周有一次病例报告,研究生需要用电脑或幻灯、模型等完整地报告自己的病例。毕业时,研究生要对患者的管理与记录的全部病例等简要资料汇编装订成册。最终目的是要求他们能针对某个疾病、某个病症,与其所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自如[5]。
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应以临床课题研究为主,在完成课题的基础上也能够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3)学术学位科研型。要求学生尽快进入研究角色,尽早地在导师的指导下了解自己研究方向和涉及相应的研究领域。应指导学生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以及技巧,并指定精选的文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做文献抄读。学生应大量阅读有关的国外文献资料,并撰写相关文献综述,提交课题组开会讨论,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定期检查实验记录本。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每学期末由导师对学生的科研学习和工作进行鉴定和总结评价[6]。
(4)学术学位临床型。对于此型的研究生,立题需要导师的指导和指派,难度相对较低,尽量在一年时间内完成,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掌握研究相关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和素养,在达到毕业要求的基础上进入临床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临床技能操作,专有所长。此型的研究生可能是未来三甲级医院的中坚力量,要求他们应既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临床工作能力,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成为临床、科研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培养综合素质
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口腔医学人才的重任。研究生除应具有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外,还应该具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从事社会工作、进行人际交流和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的能力。所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教育,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并定期举办人文讲座和心理讲座,确保研究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提高其竞争和适应能力以及抗压能力。
总之,口腔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作为高层次、高质量的口腔医师,其临床能力应是知识内容、逻辑思维、综合分析、接受与实践操作等诸方面能力的综合。高素质的口腔医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创新思维的科研能力,因此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采取一系列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提高口腔研究生的综合水品,在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上齐头并进。
作者:牛玉梅 綦佳 朱林博 吕行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