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07 14:21

  摘要:通过对某高校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课程体系尤其是公共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本科教学内容部分相同;教学规范性不够、随意性较大,教学方法较少采用研讨法;师生交流与沟通少,阅读和论文指导不深入,缺乏全面指导等。这些问题已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因而改进研究生培养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姚利民(1960-),男,湖南安乡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大学教学原理、大学心理学研究;;朱黎旻(1989-),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教学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研究生教育也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招收研究生58.97万人,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硕士生143.60万人),毕业研究生48.65万人。[1]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必然带来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正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指出的那样[2],从总体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工作并没有与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的热情相适应,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师指导等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提高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3]。为了解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特别是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研究生培养,真正落实国家“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精神,我们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某高校500多名导师和2000多名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报告并分析该调研结果。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程体系欠合理,教学内容与本科重复严重


  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要环节,研究生入学后都要选修一些课程,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载体,合理的课程体系和适合的教学内容将为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继续学习、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从研究生课程学习方面来看,高达85.42%的导师认为课程学习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能力,说明导师看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反映出我国研究生培养特别是硕士生培养更多地受重视课程学习而不注重科研训练的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注重科研训练淡化课程学习的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4]对我国研究生学习的影响不大。尽管我国研究生培养重视课程学习,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却并不很如意。研究生课程体系合理性和教学内容适合性现状见表1。


  表1显示,就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而言,导师认同整体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公共课程体系合理的比例分别为35.22%、42.33%和44.51%,对整体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不确定的分别为59.13%、51.65%,反对即不认同整体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公共课程体系合理的分别为5.65%、6.02%和55.49%。可见,不足半数的导师认为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合理即他们对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不高,特别是对公共课程合理性的评价最低,说明研究生课程体系尤其是公共课程体系存在不合理问题。另一项研究也表明,在涉及课程内容前沿性、课程设置数量适当性、课程结构合理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多样性等五个维度的求学满意度调查中,研究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满意度是最低的[5]。导师对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稍高,或许是因为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的确高于整体课程体系和公共课程体系合理性,也可能是因为导师能更有效判断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合性主要体现为研究生教学内容要比本科教学内容更高深、更专业、更前沿、更新颖,从差异性来说,导师认为研究生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内容部分相同或重叠的高达77.67%,研究生的相应比例更高,达79.71%,这说明尽管研究生教育是高于本科层次的教育,本应在课程内容上更高深、更专业、更前沿、更新颖,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并没有达到高深、专业学术性、前沿性、新颖性的要求,存在重复本科教学内容的问题。我们推测,教师本身的知识高深性、专业学术性、前沿性、新颖性不够、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不了解以及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准备不足,可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显然,这必然降低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吸引力,使研究生丧失课程学习的兴趣,难以使研究生得到更高深、更专门的培养和将他们引向科研前沿。


  2.教学过程规范性不够


  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程体系和适当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前者已如上述,后者调查结果见表2、表3。


  表2显示,高达61.35%的研究生认为教师没有按计划课时开课,30%的研究生认为教师任意停课、更改上课时间和地点。另一项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见表3),教师擅自更改教学计划和随意减少课程学时的分别占19%和33%,擅自停课、缺课、调课的38%,擅自找人代课的23%,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现象较普遍,占56%,高达59%的教师上课时使用通讯工具。这说明研究生教学不很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不如本科教学那样严格、规范。研究生教学中不按照教学计划、不遵守教学规范的随意性问题肯定会影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醒学校有必要开展研究生教学检查,加强对研究生教学的管理,减少乃至杜绝研究生教学的随意性,确保研究生教学的规范性,这可从表2得到反映。


  56.06%的研究生认为学校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不严格,认为有必要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检查的导师和研究生分别占67.79%和70.09%,更多导师(94.17%)和研究生(91.68%)主张加强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管理。多数导师和研究生同意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检查和加强教学管理,这是学校严格管理、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群众基础。笔者相信,通过授课教师的自律、学校管理人员的检查和严格管理及研究生的监督,一定会有规范的研究生课程教学。


  3.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是主要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接受调查的导师中,24.13%完全采用讲授法给研究生讲课,75.87%部分采用讲授法,其中41.25%的导师80%的时间采用讲授法,29.83%的导师50%-80%的时间采用讲授法,4.79%的导师20%-80%的时间采用讲授法。这与陈闻等发现的58%的研究生认为授课教师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结果[6]比较一致。说明讲授法依然是研究生教学的主要方法,而着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分析和研究能力的研讨法(Seminar)[7]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更没有成为研究生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法之所以在研究生教学中盛行是因为:一是讲授法具有使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讲授的内容、使学生短期内获得较多知识因而具有经济有效的优点[8];二是由于讲授法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教学方法,甚至“在将来很可能仍然是这样”[9],教师对其非常熟悉,惯于采用;三是研究生扩招带来班级规模扩大,如某校就曾规定,研究生课程标准课堂为公共课90人、学科基础课30人、公共外语课60人,班级规模扩大增加了使用研讨法教学的难度,而讲授法较适合大班教学。


  4.导师指导问题较多


  研究生主要跟随导师学习、研究,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有效的导师指导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根据指导关系(mentoringrelationship)理论[10],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典型的指导关系,理想的指导关系表现为导师对研究生学业方面的指导和心理方面的指导,即导师不仅给学生提供高的职业支持,还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11]。导师指导研究生现状见表4。


  表4表明,多数导师和研究生都认同导师按时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但师生的看法相差21.36个百分点,研究生的认同度低,这说明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引起高校和研究生导师的警惕,因为完善、科学的培养计划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至关重要。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包括指导研究生阅读文献、与研究生交流和沟通、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指导或修改论文等,调查表明:


  其一,只有少数导师(41.14%)指导研究生阅读40篇以上中文文献,能够指导研究生阅读40篇以上外文文献的导师更少,仅占23.89%。导师指导研究生阅读文献特别是外文文献少,可能是因为导师没时间指导,或因为导师自身外文水平低,不善于指导。必要的文献阅读量、科学阅读文献是研究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的基础,阅读能力是研究生的基本功。这应引起高校和研究生导师的注意。


  其二,虽然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和沟通是研究生培养的常用方式,正是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导师与研究生实现学术、知识、智慧的传递、交换,使研究生产生灵感,悟出方法。尽管某些高校也规定,导师应每周至少保证一个工作日与研究生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检查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并协助解决研究生学习、研究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但仅有半数导师(52.90%)承认与研究生每周交流和沟通1次以上,这自然限制了研究生从导师那里接受指导,影响其学习和研究,说明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和沟通有加强的必要。


  其三,尽管几乎所有导师(99.02%)表示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但研究生认同导师很了解自己学习和思想情况的仅占33.39%,这种差异可能是导师做的和研究生感受的不同造成的,更可能源于导师更关注研究生学业而相对忽视其思想、心理,即理性型[12]指导关系。我们主张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形成教练型[13]指导关系,即导师不仅要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对其进行学业指导,还要关注研究生的思想、生活等,对其进行全面指导和培养。


  其四,国外学者认为,论文撰写过程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息息相关[14],可以说,北美的研究生都是写出来的[15],因而国外十分重视研究生的论文写作,重视和加强研究生论文指导是国外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经验[16]。论文指导特别是写作指导是导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保证研究生受到科研训练、掌握论文写作方法、顺利获得学位等。调查发现,75.95%的导师修改研究生学位论文3次以上,34.33%的研究生认为学位论文阶段导师每周指导1次以上(尽管47.87%的研究生认为每周指导1次以上比较适宜),64.49%的研究生说其导师对其拟发表的论文修改2次以上,这既说明导师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指导,但同时又存在指导不够、修改研究生论文次数过少的问题。


  其五,导师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学业和关心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为研究生提供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表4表明,这方面做得好或较好、不确定、差的导师分别占52.60%、39.59%、7.81%,说明导师为研究生提供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有缺陷,导师科研项目少、科研经费紧张和学校办学资源增加速度与研究生扩招速度不相适应恐怕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六,导师指导存在问题有多方面原因,或是导师的自身水平,或是责任感,或是对整个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熟悉、了解程度,或是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表4显示,导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水平高、不确定和低的分别占22.75%、72.94%和4.31%,研究生认为其导师学术水平高、不确定和低的分别占76.93%、17.59%和5.48%,说明尽管导师的水平特别是学术水平较高,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研究生认为其导师对整个研究生培养环节很熟悉或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的分别占77.64%、17.60%和4.76%,表明尽管多数导师熟悉、了解整个研究生培养环节,但仍有20%以上的导师不太熟悉甚至不熟悉研究生培养环节,他们也许是新手型导师,缺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锻炼和经验,所以对研究生的指导会出现问题。就研究生指导数量而言,表5显示,尽管很多导师和较多研究生都认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合理数量是6-10人,但当前导师同时指导20多名研究生甚至更多研究生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导师指导研究生过多必然影响指导频率、时间和深度,进而对指导质量甚至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17],这是本调查发现导师指导研究生阅读文献少、与研究生交流和沟通少、对研究生论文修改少的原因之一。


  二、结论与建议


  综上,当前研究生培养无论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是课程教学,抑或是导师指导,都存在一定问题,这都影响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正因如此,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并不肯定,这可从他们对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评价看出来,认为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水平有很大提高、有点提高、没提高、浪费时间的研究生分别占总数(2452人)的34.46%、48.69%、10.56%、6.29%。因此,发现和针对问题,从研究生培养过程入手,改进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确是当务之急。如何改进研究生培养呢?首先,要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提升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专业性、前沿性、新颖性,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像抓本科教学那样抓研究生课程教学,通过授课教师的自律、学校管理人员的检查和严格管理及研究生的监督,严格执行研究生课程教学制度,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减少并消除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随意性问题;再次,根据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减少信息传递/教师中心教学法,如讲授法,采用概念性变化/学生中心教学法[18],如研讨法、探究法,同时根据实际灵活选用最优的教学方法;最后,要改进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通过强化导师的指导责任,增加导师的指导投入,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确定合理的指导研究生数量,使研究生在全程学习、研究中得到所需的指导。本文来自《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杂志

上一篇: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下一篇:关于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