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摘要:中国的高等教育正致力于双一流建设,主要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思想政治建设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建设内容,必须要得到重视。本文在明确党建和思政教育关系的基础上,从高校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现状入手,全面阐述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的作用价值以及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融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党建工作;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对大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现阶段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高校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融合发展,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能够促进国家社会的整体水平得到飞速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
一、党建和思政教育关系
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可以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育人工作得到妥善落实。党建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这几个方面,而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则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准确的说,党建和思政教育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从内容上看,党建和思政教育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无法分隔。此外,不论党建还是思政教育,都涵盖了多个主体,是一个多项互动、综合参与的过程,均体现出广泛性、长期性、全面性的特点。最为主要的是,党建和思政教育二者的功能一致,后者的主要作用在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为后续的党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前者可以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功能发挥。总的来说,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要将思政建设教育打造成高校研究生党建核心内容。
二、高校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现状
高校研究生来源范围较广,生源复杂,不同研究生之间的学习目的各不相同,因此思想程度和精神层次均存在一定的差别。不仅如此,研究生群体年龄分层较本科生严重,最年轻的研究生二十岁左右,最大的研究生在三四十岁,个人层次构成比较复杂。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优秀研究生个人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个人素质较强,还有一部分研究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个人素质不够高,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高校研究生知识水平较高、人格独立、个性较强,对社会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而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定型,很难接受思政和党建继续教育工作。不仅如此,研究生的学习动机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十分明确,其中有一部分为功利性动机,经过了本科阶段的思政教育后,但在研究生阶段更加重视专业课程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对党建和思政教育提高重视。
三、高校研究生黨建思政工作融合模式的作用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深入领会党的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从理论基础的角度来看,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教育性,在育人的同时育心,在高校内推广最新的思想理念,打造出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创造出最为稳定的教育模式。从工具载体的角度来看,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创新性,可以打造出新时代下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平台,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思政教育。从思想层面来看,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模式的过程中,打造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筑稳筑牢思想根基。
总的来说,研究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有助于高校育人目标得到实现、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不仅如此,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教育改革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体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增强。从研究生的角度出发,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在促进其成长成才的基础上,也能够让其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四、高校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不到位。目前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高校较少,而开展这一模式的高校大多采用以下三种模式:1.基层教育单位为主,采用此类型教育模式的高校大多研究生人数较少,低于百人。2.学校集中管理为主,采用此类型教育模式的高校研究生人数适中,低于千人。3.学校院系分级管理为主,采用此类型教育模式的高校研究生人数较多。但上述三种模式中均存在不同程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研究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管理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权利不清、监督不到位。甚至于一部分学校并没有设立专业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岗位,由辅导员兼任。但辅导员的精力有限,除了担任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之外,还需要负责很多日常工作,导致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无法落实。
第二,教育不到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投入教学活动时,积极性和热情较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其他的思想,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较低。从高校研究生开展的思政教学和党建课程来看,大多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而且这两个课堂中教学内容大多相同,重复上课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长此以往,还会产生厌倦感。最为主要的是,无论是党课还是思政教学在整体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时间有限、课程较少,考核方式并不严格。以某高校为例,研究生的阶段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的思政课程,如果额外参与了党课,一个学期仅安排4-5次。所采用的考核大多为论文或开卷考试,对研究生而言,此种考核方式没有任何价值,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重视程度无法得到提高。
第三,活动难把控。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生学习时间较为分散,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要和导师以及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学生、教师。此外,研究生接受教育的时间大多为2-3年,在校学习的实际时间仅有1-2年[1]。如果是学术类型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校集体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多,而专业类型的学生,能够参与的集体活动时间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集体活动时间难以把控,集体活动的开展存在极大的难度,这也是党课和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客观难题。
五、高校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融合模式具体的措施
由上可知,党课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住时代特点和发展轨迹。但在实际融合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展开差异性的教育工作,为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的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内部的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研究生服务,因此,管理部门要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出高素质的思政图教育团队。学校要定期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学习最新的党政方针,定期开展研讨会更新思政教育和党课的内容,在教师沟通过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实现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在校内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让其能够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让其作用最大化发展。比如,高校可以设立独立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管理部门,从高校基层党组织中调取管理人员,配合思政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共同开展教育工作,保证各项教育活动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建立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包括岗位责任制、教育活动管机制等内容,让指定出来的教育方法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2]。
(二)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的课程实践设计
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打造出完善健全的课程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工作时效性,让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得到规范化发展。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课程安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全新设计党建和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并且主动参与到思政课堂中[3]。同时,在开展各项党建和思政教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出研究生党员的模仿带头作用,切实提高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扩大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所有的教育内容中,需要格外注重入党动机教育,严格把控党员质量,打破“重入党、轻思政”的问题,让党组织的整体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比如,高校可以在不同专业院系内建立学生社团,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组成自发性学习团体,将团建纳入到党建活动中,实现统一部署,以党建带动团队,以点带面,逐渐扩散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覆盖。某高校就在各专业院系内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社团,积极学习国家最新的党政理论,提高每一个团员的政治意识。同时关注所学行业最新政治动态和行业走向,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基础上,明确把握住行业动态,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时期,国家各行业都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在推动行业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4]。
(三)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的集体活动開展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的集体活动开展,也能够让研究生教育水平走向新的高度。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建设网络管理平台,不仅可以为党建思政工作融合管理提供机会,也能够为党建思政工作教育活动开展创造便捷的条件。第一,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理论宣传,并且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定期的思政普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学生的群体结构复、价值观固化,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开展过程中,难度较大。但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好的把握住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学术科研活动和思政教育得到有机的统一发展。第二,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发展。比如,某高校采用导师制教育,每个导师负责2-3名研究生,建立微信和QQ群,定期发送心理测试和缓解压力小常识,让研究生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得到提高。通过日常沟通软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和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帮助研究生塑造出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第三,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党课和思政教育集体活动,在学校建立的网络平台上发布相应的活动信息,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打造出网络社区化学习小组,积极推动党建活动开展,切实扩大教育覆盖,让教师可以有效监控网络舆情。比如,某高校按照专业划分学生小组,每个学生小组设立组员,实现自主管理,小组每个学期都要完成具体的党建活动任务,通过相应的思政教学考核。
网络是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新阵地,也是影响研究生精神思想的一个渠道,学校把握住研究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坚守网络阵地,扩大教育覆盖面,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有效的监控思想学习动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及健康的网络平台。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推动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的发展和完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处境其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也能够在无形之中壮大国家的党组织。因此,高校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组建高素质的团队、构建全新的教育平台、更新思政教育观念,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刘宁宁(1981.1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思政教育。王滨生(1975.10-)男,汉族,上海杨浦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热门论文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微时代”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创新研究
- 新时期研究生的“微教育”模式研究
- 全人教育观视角下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研究
- 新时代下农村财政金融体制创新模式研究
- 价值多元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理论构建研究
-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生活情景模式构建研究
- 新时代背景下教与学关系的研讨
- 慕课背景下中国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高校转型背景下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学教育的变革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高考备考讲评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