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12-07 10:27

  摘要:优质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对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着关注度、系统性及饱和度不足等问题。有效解决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存问题,需遵循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回归研究生人才教育本质。为此,高校应从搭建全员育人体系、铸造全程育人链条、打造全方位育人矩阵这三个方面着力,不断创新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三全育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创新路径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自此,“三全育人”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顶端,肩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1]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除第一课堂的学习和科研外,推动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的高效有序开展,是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和关键任务。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要求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更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充分增强研究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陶冶研究生思想情操、培养研究生健全人格、锻炼研究生能力素质及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面临着新的要求。


  (一)凸显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属性


  “三全育人”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强化广大研究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新时期和新阶段,高校必须学习好、贯彻好和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中凸显思想属性。在开展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具体过程中,要逐步深化德育“为首”“为先”“为本”的地位,确保校园文化活动对他们人生信念、价值追求以及行为准则产生积极影响,并强化其责任担当,使其厚植家国情怀。


  (二)凸显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全”特性


  “三全育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促使高校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和人人育人。在全国范围正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大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凸显“三全”特性,做到人员上无懈怠、时间上无空档和内容上无遗漏,积极构建“全员参与组织、全程密切关注、全方位加强培育”的三维立体模式。同时,在构思具体校园文化活动时,要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活动认识、活动管理和活动内容三方面实现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统一,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存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度高、综合性强且工作量大的系统性工程。“三全育人”的提出,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也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指明了方向。但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工作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理念认识不够深和体系建设不够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员育人合力的形成,全程育人系统的衔接以及全方位育人高效的联动。


  (一)高校及导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关注度


  全员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实施基础要素,在整个育人体系的推进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规划,优化顶层的“人才培养”格局,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落实主体进行联动协调,不断完善学校研究生培养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德育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群体以本科生为主,活动品牌和活动形式在本科生群体中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近年来,国内高校研究生人数和规模正逐年扩大,但研究生在成长背景、价值理念、年龄构成、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和人生追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导致为本科生开设的校园文化活动不能直接应用到研究生群体。与此同时,高校统筹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未能及时向研究生倾斜,较少主动开发适应研究生的校园文化活动,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缺乏活力和关注度。


  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培养是导师管理制,导师对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科研和活动安排有很大的管理权。2018年,教育部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2]。但高校各学院各门类各学科等发展不均衡,导师的能力、责任意识及指导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着部分导师对研究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态度。在科研任务较重的研究领域,“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时有发生,能充分认识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辅相成,主动鼓励并关心研究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师较少,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动权和能动性。


  (二)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全程规划缺乏系统性


  在全程育人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了解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和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全程育人理念,有计划、有主题且有特色地开展适应研究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


  目前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对象以整个群体为主,大众化的活动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研究生的共性需求。但研究生从进校到毕业,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在不同阶段其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也在持续发生变化。在低年级阶段,研究生主要以提升思想素养、丰富课余生活和夯实专业基础为主。在高年级阶段,研究生更加聚焦就业创业和社会实践等领域的活动,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如何增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全程规划的系统性,有针对地开展适合研究生阶段成长的活动,激发研究生在不同阶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研究生从“以参加为主”向“以成长为主”转变,这是提升研究生校园文化效能过程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及内容缺乏饱和度


  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通过各种教育载体协同发力,多渠道、多方向、多平台打造培育面向未来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教育载体的发力点,理应不断扩充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实现研究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无缝”对接。


  当前,研究生作为高校学历层次最高的学生群体,有其不可忽视的特殊性,在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等诸方面表现出与本科生不同的特点。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很多差异化需求。而现在高校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多维度校园文化活动较少,活动内容过于注重学术讲座和技术分享,忽视了全面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尤其是忽视了对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育,造成研究生社会化与个性化矛盾突出,心理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落差,自我认知与自我改造相差甚远等问题的出现与凸显,这种缺乏饱和度的校园文化形式和内容,无法满足研究生群体的综合成长需求,也无法形成推动研究生健康成长的机制体系,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路径


  高校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高地和人才高地,亟须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体系,这对培育当代优秀研究生,增强国家高端人才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当前,国内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已正由过去单一的研究型精英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共存的局面[4],此时,第二课堂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三全育人”视域,结合目前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破局,需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回归研究生教育本质,从搭建全员育人体系、铸造全程育人链条和打造全方位育人矩阵三方面着力,创新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思路。


  (一)优化研究生校园文化顶层设计,搭建全员育人体系


  一方面应横向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导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视,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推进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等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设计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规划,营造“同心同德,共策共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导师培训平台与制度建设,健全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强化导师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引领、文化素养、身心锻炼及创新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领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将研究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获奖情况纳入导师人才培养绩效,营造导师潜心教学、用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应纵向构建“校级活动出品牌,院级活动强特色,班级活动重参与”的活动模式。充分发挥各学科、各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创新工作和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形成学校搭台、学院唱戏、班级全面参与和个体积极体验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格局。通过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校院两级研究生会、博士生俱乐部、研究生班级等组织、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及研究生干部的全员育人体系,扩大研究生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激发研究生特色文化活动的创造性,提升研究生基层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二)遵循研究生阶段成长规律,铸造全程育人链条


  高校要遵循研究生阶段成长规律,从全局战略把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和整体发展的原则规划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结构体系,建立健全覆盖研究生全程成长需求的活动设置机制和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在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发展,在沉淀中升华,不断优化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保障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作用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其中,面向低年级研究生的活动可重点设置思想引领、学术创新及文化体育等类型的基础素质提升活动类型,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让研究生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建立学术科研志趣,加强身心健康锻炼,打造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基因工程。


  而對于高年级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重心则可倾向于坚持寓教于研,产教融合,积极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5]。以提升研究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努力将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活动融入高年级研究生培养过程,积极鼓励、扶持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和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长远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引导研究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打造全方位育人矩阵


  鉴于目前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饱和度,高校可以从思想引领平台、学术创新平台、文化体育平台以及社会实践平台打造全方位育人矩阵。通过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育人理念,拓展活动平台,优化教育资源,完善管理机制,更有效地发挥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才培养功能。


  思想引领平台,应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可通过主题团日、报告宣讲、研讨分享、征文演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引领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铸造高尚品行,提升广大研究生确立梦想、勇于奋斗、勇担使命、成才报国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学术创新平台,可举办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坛和名师大讲堂等系列讲座,并充分组织研究生参与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不断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提升研究生科研志趣。


  文化体育平台,可契合研究生生活需求,以文促学,开展研究生“三走”体育运动赛事、研究生歌手大赛、研究生辩论赛及研究生诗词创作大赛等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促进研究生科学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有效融合,营造高雅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社会实践平台,可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为活动支撑,通过走进名企和研究生模拟招聘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研究生了解社会需求,做好职业规划。同时可鼓励研究生利用暑期实践机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充分发挥所学专长,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四、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一批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且工作能力优的优秀综合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三全育人”理念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未来应用也会在更大范围、更多角度和更深层次上继续推开。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思路进行研究,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期待更多学者结合未来人类进步与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将“三全育人”的理念与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融合,敢于开辟新领域,勇于提出新观点,善于产生新成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和人才培养范式。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下一篇:MLIS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提升对策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