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问题研究
【摘要】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有规划有组织地帮助研究生掌握有关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并对研究生群体进行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让研究生群体了解实现身心健康的主要路径和方式,并学会对不健康心理状态加以调整和矫治,以此使研究生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和心态来面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研究生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动力之一,所以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的普及,研究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上,作为高素质人才的研究生在校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影响我国国民教育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群体。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段大概处于22-30岁的范围内,他们正处于成年早期的阶段,面临着学业、就业、结婚等多方面的压力。由于学位的特殊,研究生群体同样面临着来自国家、家人以及自己等多方面的压力。多角度多层次的压力以及较为薄弱的抗压能力使得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婚姻,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研究生作为国家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许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现象和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刻的调查分析。
二、研究的意义
近些年来,本科生们由于心理素质过低,或者不能承受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采取冲动性的做法时有发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研究院教师叶斌也曾说: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中呈现了倒金字塔的排名态势,到了研究生阶段呈现了"井喷"现状,高校心理步入"学历越高,心病越重"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多聚焦在本科生群体上,对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还相对淡薄,因为人们往往认为研究生的学历相对较高,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和经历并且生活在相对于现实社会更为单纯的学校里,并没有产生影响学生心理的压力与困扰。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因为人们所看见的只有学生的表面,而并未发现学生所背负的压力和在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中所拥有的心理特点,因此研究生群体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身心健康状态标志着人有较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和个性发挥水平,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个人能力发挥潜力,而健康良好心理状况则是研究生成长和发展,乃至研究生正常学业、生存、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日渐增大,学生群体也被从小灌输“不好好学习就吃不饱饭”的理念,导致公民普遍处于高压力的环境下生活,出现了许多诸如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不太正常等亚健康状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一直都是不全面的。传统的健康概念是身体机能的完好、没有生理上的缺陷和疾病。实际上,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比生理健康问题危害性更大。现代理论研究证明,心理健康有利于身体健康,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大学生、研究生群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有较为成熟的心智但又缺少社会的历练与经验,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并且他们自己往往无法解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尤其重要。
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优缺点可以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不骄傲自大,有着符合实际的目标、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条件下能够理智的对待自我,个人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化中可以达到一个平衡。能较好的认识自己、知错就改并且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解决问题。
(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仅能保持自我,还能够接受他人。往往乐于交往并善于交往,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认识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他人口中能有一个良好的口碑,能与较多的人友好相处并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三)对于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研究生不仅仅可以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且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现实。敢于对未知发起挑战,不会轻易对自己说“不”。有着乐观开朗的性格,面对新环境有较短的适应期能够快速的融入新机体,不会存在恐惧躲藏以及悲观失望的心理。
(四)拥有拼搏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
能够长期的对某一目标保持兴趣,并且能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性的努力。自己制定的目标不会轻言放弃,有争强好胜的精神。有着坚强的意志和较大的耐挫折能力。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不会退缩逃避,有着不断挑战困难不服输的精神。
(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乐观开朗,对待学习积极认真。有着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以及愉快的情绪。情绪状态比较稳定,遇事沉着冷静不会因为一件事有着较大的情绪波动。具有自我消化负面情绪的能力。有着扩大的胸襟,很少为自身的缺点以及生活不顺而苦闷失望、怨天尤人。
(六)拥有着健康完整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研究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信念,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和兴趣等人格结构都需要得到平衡与发展,形成完备统一的人格。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既能相互关联又能够彼此分离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传统的知识灌输,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政治思想的学习,对当下世界时事、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变化的分析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质、预防研究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治疗、协助研究生健康生长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传统的书本课程,通过考试让学生强制记忆的教育,所以相比较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研究生群体接受。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互为条件和前提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心理的发展是形成思想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思想的发展变化也会受到心理的约束和影响,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则是受思想的直接影响和引导的。拥有良好的心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学生便会更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为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心理基础,同时还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标的有效拓展与丰富,给思想政治教育供应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为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融会贯通提供了可行的前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差异,同样有助于两者学科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补充。在现实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始终彼此推动,互相补充,在育人方面施展出协同效应。
六、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生中出现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很大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实力的持续发展,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入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根据2020版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数据,参加此项调查的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六十一点九五小时,约百分之七十点零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八小时或以上,约百分之三十六点五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十小时或以上。数据也说明了研究生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其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学生与导师关系越差,则研究生的抑郁、焦虑情绪越多。当询问研究生整体的压力程度时,百分之六十点八的研究生报告压力较大,而只有百分之二十二点七报告压力较小。数据说明压力状况在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报告压力也很大。适当降低研究生的学业负担也是大学研究生心理与健康教育中的要点。根据统计,百分之三十五点五的大学研究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现象,而百分之六十点一的大学研究生都存在着焦虑症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研究生中具有轻度心理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很大,不少学生都处在一个亚健康的心理状况,因此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也需要引起更高度的关注。
(二)主动向校内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较少
现阶段很多院校都已开创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不过仍有一些院校还未专门开设面向研究生的学生心理咨询服务部门。然而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选择拒绝主动向校内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他们更倾向于默不作声或者去医院有关的心理部门诊断。
(三)专业老师的缺乏
与其他学生所学的专业课不同,心理健康老师常常是以兼职的方式任教,大部分并不是专业学习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也往往不能够切实的解决学生的问题,该课程也被学生们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部分老师并没有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在专业素养方面有所不足,只局限于对自身学科领域的探究,没有深层次地认知心理健康的内涵。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美融合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而心理健康教育者也不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无法将心理健康理论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只能将两者视作完全独立的学科来分别施教,所以教育的结果常常不尽人意,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七、导致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原因
(一)学习压力过大导致长时间的心理应激
压力的有关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人体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与压力成正相关。研究生们担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对个人发展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与期望,因而必须解决学业、研究、论文和职业发展等诸多的社会实际问题。据调查还存在接近一半的学生经历过考试的失败存在考后焦虑的行为。长期的心理应激可能让人类产生意识偏差、焦虑症、情感冲动、失眠等问题。如果学生自身的压力处理方法和社会支持能力无法适应当下的多重压力环境时,研究生们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心理问题。
(二)恋爱过程中遭遇了情感的创伤
我国当代在校研究生年龄一般处在23-25岁之间,正值热恋时期。根据调查大学生恋爱主要有六个类别:心理慰藉型、功利型、性欲型、游戏型、理想型、志同道合型,且不成功率超过百分之八十。由于缺乏恋爱方面的知识,许多研究生在与自己的情侣发生冲突后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常常会引起双方焦虑,压力过大等情况。不正确处理恋爱中的情感纠葛导致影响学业,或分手后承受不了压力而轻生者,也时有发生。
(三)不具备交往能力、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生时期是一个追求友情又渴望独立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研究生既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又恐惧寂寞,总是陷入个体心灵闭锁与渴望与别人沟通的心理矛盾之中。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研究生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不愿意,不敢甚至根本无法和别人相处。而如果在人际交往互动中无法解决自身的心灵需求时,研究生们就更容易形成压抑、不安等负面心态,以至形成了更加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这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在家庭氛围和睦的环境下的孩子往往就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加活泼开朗。部分存在家庭问题的研究生心理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创伤导致日常生活的焦虑甚至影响学业。当前在读研究生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也不占少数,研究生群体心智都已成熟,开始为读研为家庭带来的负担而焦虑,长时间的焦虑便会产生心理问题,导致学生成绩严重下滑甚至辍学。
(五)情绪问题
拥有稳定的情绪状态,是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研究生的负向情绪如果高于正向情绪,从而会引起很多亚健康的症状,值得引起重视。研究生阶段主要的不良情绪有抑郁、无精打采、躲避集体活动等。据调查统计,抑郁是研究生群体中最为普遍的不良情绪,能够造成抑郁的因素有很多,家庭贫困、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考试成绩不理想、失恋等等。研究生群体因为社会上的经历不足,没有较强的心理防线,便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抑郁会导致学生无精打采、生活没有激情、失眠、遇到挫折容易放弃等,长时间的抑郁会对学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研究生群体常见的情绪问题还有情绪失衡,研究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而他们对情感的控制力却比较弱,具有不稳定性。个体负向情绪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难以控制自己,冲动暴躁,不能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问题危害很大,轻则影响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业,重则成为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
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健康补充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内涵,也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内涵越来越接近于学生的精神生活。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采用理论灌输,课程内容并不能提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们仅仅按照课本记忆理论知识应付考试,并不能落实到行动上。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和健康的文化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能落实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使学生们感受到教师也是学生的协助者,在心里自发的进行思想教育,提升研究生思想教育课的时效性,收获良好的效果。
(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心理教学人员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的研究,进一步发挥心理教学的积极功能,充实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内涵,从而较好地开展对研究生的法政课程、思想和道德课程。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主导地位,更不会直接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将其作为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有益补充,以进一步充实和健全思想政治教学的内涵系统和方式系统。
(三)做好研究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根据近年来中国研究生心理与健康危机事故多发的现实状况,高等学校应当逐步形成起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中心,与学生、院系和专门医学院所间的心理危机转介制度为保证,以培养导师、导员、家长、寝室长和各级学生骨干危机预防意识与干预技术人才为重点,全员参加、协调联动的心理健康危机防范意识与干预技术工作体制,尽力遏制与降低心理健康危机事故的发生率,并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险状况提出干预方法,以实现对心理健康危机事故的早发现、早防范、早干预。
(四)强化学生自主心态调适能力的训练
教导学生要恰当地对待挫败,在面临困难时要主动寻找解脱方法并找出教训。使学生能对自身的心态加以掌握和调整,豁达大度、遇事保持冷静、面对挫折不放弃、性格开朗活泼,能合情合理地对自身做出各项要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提高对挫败的承受力。
(五)实行校内全员参与制度
所谓全员参与,并不是指高校内部的全部人员都要像心理健康教育者一样掌握专业的知识、从事相同的工作,而是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其所能的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高校领导应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各科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宿舍管理者应当认真留意学生的衣食住行,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学校汇报。
九、结语
研究生教育经过数十年来不断地发展培养,在教育规模、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压力的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各高校眼下的重点研究对象,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不能单纯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探讨,而应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体现着现代教学中跨学科、跨领域的新特征,更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经验,漫长且重要的工作。目前我们国家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不断完善,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大高校都会拥有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才将自信的从校园内走出,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富强。
作者简介:董婕,山东寿光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