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
关键词: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以下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不是指简单的音乐创编,而是泛指创新的意识、胆识、意识品质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和善想、善说、善做。聆听音乐、欣赏歌曲、节奏练习、乐段创作以及舞蹈律动等等,无不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丰富的想象,音乐就不能栩栩如生,就不能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创作时,老师首先要帮学生打破音乐创作的神秘感,从一个乐句开始逐渐发展到一个乐段,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完成一些创作练习时允许学生有多种答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有意留时间给学生自由创作节奏和旋律,使他们充分发挥在音乐天地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乐句的意境、速度、节奏、力度等要求即兴地无拘无束地用各种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喜欢经常用一些启发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这首歌曲我们用哪一种情绪来演唱比较好呢?让我们尝试试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好吗?这首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对于学生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动作和不同的理解等都肯定为“创新”,并始终留给学生创新的天地,让学生在唱唱跳跳、轻轻松松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在音乐教学中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 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迅速、准确的反应能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声乐的演唱、音乐的欣赏、乐器的演奏,以及舞蹈律动,在所有与他人合作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往往需要注意与合作者、指挥者的配合协调,对他们的声音、手势、表情等要能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这就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丝毫不能分神。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