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野生”与"圈养〃下的当代雕塑艺术教育困
在诸多的拍卖会上,我们往往能见到拍卖方把上世纪40.50年代的老艺术家作品归为当代艺术板块现象。殊不知,当代艺术的羿定不仅是从时间上划分的,更应该考虑艺术家作品本身的内在当代性。
一、当代艺术的特征
何谓当代艺术?至少应该凸显以下儿个方面。第一,当代艺术的当代性首先必须观照当下问题,具有明M的时代性。当代艺术-方面要反观当代人的生活、情感.体验等内容,另一方面要具有新的表达方式、叙述形式以及新的媒介.材料、观念等。表达什么,如何表达?都应该具有当代性的•面。第二,当代艺术作品要显现出艺术家个体的身份特征。艺术的当代性不仅要体现时代的总体特征,而且要体现出个体的差别,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语言、阐释习惯甚至作品展示方式都可纳人其中。任何无差別的艺术不是艺术,更无所谓当代性。第三,当代艺术的精神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整体面貌,就雕塑而言,汉代雕塑的大气朴拙、唐代雕塑的雍容华贵、宋代雕塑的世俗化倾向、清代雕塑的纤细繁复,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一个时代无论枳极、正面、阳光,还是颓废、萎靡、堕落,艺术家的作品能真切地切人到一个时代的脉搏,就不失为那个时代的艺术代表。不仅如此,当代艺术的精神还体现在挣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种创新力量。即使带有悲剧色彩,具有悲壮的精神面貌,有痛苦,有牺牲,多曲折,多变化。这一艰难曲折的阵痛,就是我们当代艺术家最深层的精神支撑,就是我们创造当代艺术形式的一种最根本的精神。第四,当代艺术的“野生性”。
这种野生性不是艺术家放任自流式的任其自生自灭,而是潜滋暗长式的情感真诚、自然的流露。回顾艺术史,一个时代的艺术,或者说一个流派从边缘走上历史舞台,由野生进而走上主流位置,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印象派在强大的古典主义艺术中生存壮大的并具野生性的历史时期,是其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发展阶段。现代主义脱胎于后印象派,后现代主义反诘现代主义艺术,无不经历这一进程。中国当代艺术脱胎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屮国现代艺术思潮,很长一段时间,其发展一直处于一种游散、民间、野生的状态。威尼斯、圣保利等国际性双年展,加上北京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的多次主办,给处干野生状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影响中国主流艺术的机会,其本身的内在活力.市场上的强劲表现、现照当T生活的震撼程度,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反思应该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野生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变化多样,更多的是来源于思想观念的变革,而且它不是靠简单的“订单式的培养、圈养式的教育”能够实现的。野生性是当代社会生态下的个体艺术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圈养”下的当代雕塑艺术教育现状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从发生、发展已有几十年,上世纪80年代“星星美展”上耳目一新的王克平雕塑《沉默》,90年代中国观念艺术的先行者隋建国的《中山装》、展望的《假山石》,新世纪初刘建华的《迷恋的记忆》以及戴耘的《奔驰车》等等,这些作品见证了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历程。蓬勃发展的雕塑伴随着当代性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天生具有“野生性”的中国当代艺术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形成广两股势力,前者以宋庄、“798”等艺术区艺术家为代表.后者以学院、画院,各级美术家协会艺术家为代表,两者互相渗透,融合和影响,其边界日益模糊,其中不乏具有“两栖”身份的艺术家存在。当代艺术在商业上的成功和发展,给学院雕塑的教育带来的冲击难以想象,从当代艺术研究院、雕塑院的成立,以及各大美院开设的实验艺术系和气代雕塑艺术课程的设置都可见一斑。各大艺术院校每年的雕塑毕业展,几乎是历史上各大流派和艺术形式的大杂烩,写实的、抽象的.表现的、传统的.现代的、当代的作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其中不少雕塑作品不乏表现出被“圈养”的痕迹,令人深思。这种带有明显影子的痕迹,在各级、各类大小雕塑展览中,也不是个別现象。当代雕塑艺术的“野生性”环境受到挑战,雕塑艺术的当代性就令人生疑。当代艺术就是一支野生花,这种野生的奇葩不同于温室里的花朵。
艺术的直觉意识和艺术教育的能动作用有着先天的矛语和冲突。屮国近百年来的美术教育,给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提供了诸多发展空间,对当代雕塑艺术繁荣起到了不可估t的作用。上世纪20、30年代,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术教育一直延伸到今天,其艺术成就令人瞩目。同时期,艺术大师林风眠开创了中国现代主义艺术教育,为奠定、丰富中国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等老辈雕檀家对中闽雕塑艺术承前启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几代雕塑家的共同努力,中国,代雕塑教育取得了可涔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国美术长足发展的同时所显现的不足——审美的单一、语言的雷同、创新的空缺等弊端,都表露无遗。近些年来,“全国美展”雕塑作品表现出来的有高度没高峰的现象不是一届两届,毎年各大美术院校雕塑毕业生作品的大同小异,各级双年展,三年展雕塑作品所呈现出与“世界接轨”的痕迹和烙印,这些展览作品和同时期其他美术门类比较,可以看出雕塑艺术的发展明有点滞后,这种现象都值得思考。这些现象与传统意义上师傅带徒弟的旧有惯性思维和中国髙等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圈养”式的教育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它与多年来美术“圈养”脱不了干系。
三、避免圈养所引发的对当代雕塑艺术教育的思考
1.理清东西方艺术的优劣,建立足够的自信意识。
第一,中华民族冇荇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历史蔚为壮观,神类繁多,形式多样,思想意W源远流长。中国人很早就有自己的宇宙观,界观,其文化和艺术遗产可以和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相媲美。传统价值体系是我们足够自信的基石。第二,近百年来我们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对西方顶礼膜拜地学习和借鉴。20世纪20、30年代,不少仁人志士不远万!漂洋过海学习西方文化,50,60年代学习前苏联现实主义艺术,80、90年代学习西方观代、后现代艺术,这一百年来的学习,有共识,有争论,冇收获,有丧失,过程极为艰难痛苦。晚清到开国阶段中国文明彻底全盘崩溃的时期,这个崩溃是根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全盘崩溃,经过这一百年的阵痛后的今天,我才有自佶的现实基础。第二:,早在t世纪70、80年代,西方也在反思现代性问题,主要是在检讨西方现代社会的负面问题,所以德国当代哲学家、会学家哈贝马斯才会为传统意义的西方现代性枯神进行辩护。西方现代性之所以问题是因为它还没有完成,而很多西方学者都是对现代性持批判态度。西方现代艺术的成果我们能谨慎地接纳和批判,我有一今全面辨识西方艺术的确态度和高度。第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艺术和西方业d或即将成为传统的艺术,既适肖代艺术创新发展取之不尽的宝藏,也足两个摆在中围艺术家面前的隐形枷锁。这不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或是在西方现代艺术黾所能找到的现代性、,代性,而垃强调艺术家个体创造环境.或者说蛙艺术背珩的文化背景。自信心不是建立在嘴h说说而巳,而是要建i在自身强大的文化背下,才会有真正的自信,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2.尊重个体的直觉意识,提供当代艺术的野生性环境。
“野生”是与“主流”相对的,其有別于学院范式的创作体系,它是个体自发的自身生存经验和特有文化背最的杂交结晶。在当代雕塑艺术教学中,一方面,基本技术.技能得提供给学屯,学习创造的基本手段,同时这手段也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要的在于教师给学生提供获得基本技能和手段的发挥空间和实验可能,并不是要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抓住丐代艺术的最核心问题来幵展教学。学院僵化的教学体制容易陷人孤立地研究雕塑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教条之中,把雕塑艺术研究局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导致了从根本上抓不到雕塑艺术的核心问题。显现出中学院式艺术教育当代雕塑艺术的创作原则、价值取向不一致。同时,在学院固有的行政运行机制下,中国雕塑艺术教育的滞后并不在于它是否选择“写实”或是否应走向“当代”,而是由干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艺术院校普遍已经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权力体系,加之多年来雕塑艺术教产业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艺术教育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原本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改变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气代雕塑艺术的价值体现在当代人和当代文化的关系之中,表现为人的行动、独立和自由,为现实坆未来世界提供了鲜活的能量,带有流行文化特顷。社会现实一方面是所谓主流的话语权,还控制着诸多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具有生机活力的广阔“民间",正蔓延着有别于主流意识的话语,既是矛盾体是较对手。民间的“野生视觉”同样基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艺术现象,但其视角、结构有新的解构和不一样阐释,而且是全新的、生机勃勃的。艺术的天然厲性在于它的野生性、自觉性和民间性,,代艺术这一块正是突出广这久违的迟来的一面.很有冲击力和生命力。当今的学院雕塑教育恰恰很难做到这点,养”的命运在所难免。在中国,下经济浪潮中,雕塑艺术创怍者对商业的热衷,对文化思想内涵建设轻视,不仅与气今世界文化趋势和人文精神相恃,而a也有碍亍,代中国雕塑教育的大力发展。
3.过分强调“是否当代”,不是艺术评判的标准,要认清当代雕刻艺术理论的使命和作用。避免被“圈养”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应该对当代雕塑艺术理论进行构建,因为当代雕塑艺术的理论建构和评价机制是零散的。当前,中国艺术的许多专家、学者,一直在参照西方的理论概念,来i全释中国的当代艺术,以一种中国经验式的理论,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提供有效的解释。这种既是中国的乂垃世界的模糊认识论,在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高度。理论界应该寻找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回顾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在中国直觉发展时期,理论界显得惶惑其至还有不安的窘态。这表明,中国美术理论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明显滞后于新喂的艺术形式。两项比较,艺术理论明显依附于当代艺术,缺乏独立性。
其表现一方面是理论界直接被动地用两方的当代艺术体系评价中国的当代艺术,其理由在于中国的当代艺术本身就脱胎干西方;另一方面体现在理论界间接使用东西方“混搭”的话语来阐释当代艺术现象,看似有声有色,其实生涩、简单。为避免将西方的特殊理论错误地升为中国普遍、有效的理论,中代雕塑艺术理论应该充分体现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在深刻理解,认识西方的特有理论下,以渊源深厚的东方文明作为基础,以髙屋建瓴的姿态,建立独立完备的中国当代雕窀艺术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不是用干对当代雕塑艺术的实践指导,更多的是作用干当代雕塑艺术的评价和批评体系中。至干这些理论对于雕塑艺术家到眩有多少杀伤力,那是艺术家个人的事。理论家不是审判官,吏不是指导者,他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充气文化思想对艺术影响的传播者,它的能量就在这里。当代雕增艺术理论不能成为“圈养”的同谋,不能成为当代雕塑创作的羁绊。可预见到将来终有一天,当代艺术理论完备到足以让雕塑艺术家心悦诚服的时候,那也就适当代雕塑艺术没落的开始。枯槁于完备的理论体系中的当代雕塑艺术,肯定缺乏活力和生机。
四.结语
当代雕塑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什么样的土壤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以“圈养”的形式人为机械式地培育艺术学子,无异干拔苗助长。当代雕塑艺术教育不同于过往的任何艺术形式教育,艺术的内在规律不能靠人为的催生和“激素”的刺激,这是目前当代雕塑艺术教疗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郑宣彪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下一篇:如何让小学生体验合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