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艺术教育模式优化问题研究探讨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09:00

 

 第1篇: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强烈推动下,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公共艺术教育是提升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有益智力因素。近几年,虽然大部分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横向来看,与欧美国家的状况相比,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总体质量和水平还不算高,还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直接影响着公共艺术教育的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层的顶层设计问题


  (一)政策层面


  关于艺术教育的政策问题,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指导性的文件,但是指定的还不够具体。高校类型的不同,在课程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实践教学的项目和质量评价体系机制等各个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说,这种宏观的指导性缺乏具体性,它的操作性就可见一斑了,学校层面上执行起来就会显得不够从容、茫然无措,实施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管理机构缺乏


  许多高校并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设置艺术教育相关部门,即便有些设了这样的部门,也没有履行好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过分注重学生单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管理视野不够长远,存在短期行为


  大多数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方案基本上都包含在人文素质教育方案中,或是通识教育方案中,艺术教育并没有单独的教育方案。就只有在形式上开设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八门课程公共艺术选修必修课。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实施步骤、方案、措施等。教务处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只是对公共选修课的学分给出要求,并没有具体到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学分[1]。


  (四)经费欠缺


  经费问题不解决,艺术教育就无法向前推进,当然,近几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力度也不斷增加。很多院校都开始建设了艺术院系,但这是专业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还十分的落后。真正将经费投入到公共艺术教育的学校还不多,经费的保障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五)评价机制不完善


  艺术教育评估不是简单的知识和认知评价,它是一种价值判断,如果没有得力、科学的评估措施和机制很难发现艺术教育的问题,更无法衡量大到学生层面、小到学生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


  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问题


  (一)课程门类设置单一


  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做法都是将艺术教育作为选修课来选,学生只能选择开设一个学期或者至多两个学期。这种名副其实的“选修”。即便教师讲得再好,对于一个不懂乐理知识的人来说还是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学生如果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想继续学习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教育的意义[2]。


  (二)教材内容陈旧


  由于各个高校开课科目的雷同比如大部分学校课程都是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电影欣赏等等。在教材的使用上导致有许多类似教材出现。这些教材许多都是针对专业艺术教育的,有许多并不适合公共艺术教育。很多教材缺乏针对性。当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艺术课程都是全盘西化的,缺乏地方性,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民族舞蹈等课程严重缺失。


  (三)教学方法落后


  大多数公共艺术课的教学都是传统讲授欣赏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虽然也播放ppt、播放音乐,但是学生未完全参与其中,这种被动式的填充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程、慕课、翻转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改写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定义。教学也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


  三、师资问题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的开拓者和高雅艺术高尚精神的传播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任何教育体制的关键因素,是构成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履行好自己的专业职责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培养学生独立的品质和坚强的毅力乃至完善的人格。


  大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处于重要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去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因此说教育本身来讲就是一门艺术,怎样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需要传播的美和认识带给学生,如何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受和吸收是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师既要专注教学艺术,又要专注学术,由学术带教学,由教学带学术,争取做到教学与学术互溶。


  (一)结构不够合理


  教师师资队伍的结构是制约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一大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独立的教师编制,更没有独立的垂直结构,还有些院校的教师连正规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教师的职称和学历都偏低。担任艺术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刚刚脱离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没有那么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很难将自己的所学所用去最大限度的影响学生。高学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教师普遍的年轻化,教师经验有极大的不足。


  (二)科研动力不足


  教学和科研历来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科研对于专职教师来说是教学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科研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科研任务、科研成果也是作为评价高校教师重要业绩的依据[4]。


  (三)评价与奖励机制不够科学


  地方综合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师资建设中,普遍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但是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在不断地壮大,为了更好的将这个队伍发展下去,同时能够解决教师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有效地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是必要的。


  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是任何机构团体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办法。在这方面许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大,如果不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师的积极性就很难从根本上调动起来。高校管理者应该以制度留人,事业留人,以关怀留人。通过物质奖励、业务培训进修、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创建、创新创业奖励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刺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不断的进取,促进公共艺术教育全面发展。


  四、课外、校外艺术实践活动问题


  (一)艺术活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学校对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构。学校的课外校外活动属于学校关注的边缘,缺乏课堂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一体性,缺乏对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重视。


  课外艺术活动、艺术实践是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实现手段。一些条件好的高校可以组件起学校自己的乐团、舞蹈团、剧社等学生社团。但是不同的高校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也有一些学校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没有其他相应的形式组织教学。这里面的原因很多,由于缺少组织和管理,导致很多有一定特长的普通院系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5]。


  (二)艺术活动场所与条件不够完善


  除了上述所說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外,各类艺术院团社的活动场所也是基本硬件保证。由于一些高校对于艺术团日常排练的训练场所提供不足,图书、音像等资料匹配不足导致这些艺术团体难以开展相应的活动。


  由于学校没有指定相应的艺术实践工作量认定办法,导致教师在开展对学生艺术团指导时的积极性不够,学生在进行课外艺术实践时就不会得到中肯的指导意见,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再加上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教师职称和艺术经历都不够丰富,在管理和指导各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经验,从而使教学管理和指导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尽管一些院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外聘了校外有关专家授课,但由于聘请的指导教师往往是兼职,存在诸多的不稳定性,对于开展乐团的日常性工作指导不够,从而无法真正发挥兼职教师的价值[6]。


  由此可见,由于我国教学目标、教学方针与现在的艺术教育有些脱节,我国现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针与现在艺术教育严重脱节,无法满足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此外,在传统观念和传统教育的作用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艺术教育的理解认识不到位,认为美育课程是副科、选修课,可学可不学。这部分教师对于通史类课程的认识有误区,有待加强。教师尚且可以理解,很大一部分管理者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把公共艺术教育、人文素养类课程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都作为专业之外的选修课对待。在课程设置上,公共艺术教育的课时量过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等方面没有科学的评估评价制度。从而导致许多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形同虚设,形式主义过重,学生很难从中学到艺术的真谛。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否则会极大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


  作者:连凯凯

  第2篇:浅议中专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不少艺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指出:必须打开传统的课堂教学封闭之门,还给学生一个主动和良性发展的天地。作为新世纪的艺术中专教育者,理应改变观念,勇于创新,不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任务型,应试性的课堂为体验性。自我实现型的课堂,以一节节优质高效的课时努力实现中专音乐艺术教育的不断优化。


  1正确的教学理念及和谐教育是实现优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优化教学首先要从源头上优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认真备课,写教案到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都是在为教学氛围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这一环节倘若马虎应付、敷衍塞责,优化教学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端正教风、教态、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主动,热情和创造性的方面。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提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艺术中专的教育工作者,其使命应该是: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道,授人类先进文化之业,解学生人生目标追求,思想品德修养,社会价值观之惑。这无疑对艺术中专教师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我们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一名在学识及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达到政治合格的中专生;其次是一名在音乐艺术方面达到中等专业水平的文艺工作者。


  2中专教学目标的确立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的与整个中专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正确且统一的教育大纲,明确教学实质性内容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确立的目标同样也是整个中专音乐教学的归宿和始发点。如今中专的音乐教育中接音乐受教育的学生是文化知识层次比较高青年。他们风华正茂,自我意识强烈,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竞争和参与意识旺盛,更加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研究的兴趣和爱好.同样他们也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中专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性很强,他们渴望提高自己对美的理解和包容能力外加艺术感悟的修养。这样的话,中专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应当建立在科学社会对各层人才和知识结构与总体素质的要求上,成功的塑造出一大批高等音乐教学所需要的音乐专业过硬艺术能力全面的中专音乐人才。


  3改变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活力


  对于中专生而言,他们的模仿能力与记忆力都是超强的。如一首新歌就只是听那么几遍,他们就能深刻的记住,而且有着极强的演唱欲望。若音乐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生唱谱,学生可能会很快就失去对于演唱的兴趣。因而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心中的演唱热情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在进行音乐唱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富有感情的、大声的将歌词朗诵出来,通过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内容来对歌曲的演唱情绪进行体会,并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对其进行表达。例如,音乐教师在教授《七子之歌——澳门》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朗读歌词。通过歌词的朗读,学生可以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倾诉,是失去母亲的孩子对于母亲的真切思念,并且希望能够再次回到母亲的身边。然后,教师可以对澳门离开中国母亲的历史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过去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感情的深入与思维的联想,学生学唱歌曲的欲望与兴趣也得到有效地激发。当学生真正学会歌曲后,就安排学生进行展示,如可以通过学生齐唱、小组唱、个别领唱、独唱以及男、女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表演歌曲。通过这种活跃的课堂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


  4提升艺术课程校本教材的内涵


  不搞形式,走过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如果以上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改善,那么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中等艺术教育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茂盛,为上一级高等艺术院校输送的艺术人才也会是优秀的人才,我们国家的艺术教育才会走上良性循环之路,为了我们国家的明天的艺术教育更辉煌,我们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献计献策,默默奉献,从源头上把握好学生的艺术基础教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增强法制和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育中,中专音乐唱歌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審美情操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中专音乐唱歌教学又有极大的特殊性,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注意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把握,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对法律观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远大的理想,为人师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进行培养,从而有效提高中专音乐唱歌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作者:刘诗盈

  第3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加入了诸多新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进行探析,以期给教育同仁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欣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后者为基本技术,也是整合学习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專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2.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欣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欣赏包括传统音乐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欣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行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小学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的部分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今,社会对从事电子美工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导致了电子美工人员异常缺乏。在我国,电子美工人员的培养数量有限,国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大幅低于国外。症结在于电子美工需要双向复合型技术(美术和计算机作图相关知识),而我国在双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知识,可以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里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为其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可行的。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同时还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提升自己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以及灵活选用教学策略的能力。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教师应当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作者:杨如玉

  第4篇: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引言


  在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普遍受到学界推崇,并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途径,是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教育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


  1工作室教学模式概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或名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工作室教学模式对旧的教学体系进行革新,有利于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巩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项目。


  2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现状


  2.1校企合作弱


  企业真实生产运作与学校教育,两者在本质上有差异,在基本出发点、服务对象及追求的目标等多方面有着明显区别。企业追求效率,重视项目的设计成果,以效益为着眼点,学校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重视学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企业的运作,要求项目进程符合生产周期的节奏,学校的教学进度,则必须依照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来开展。工作室既要达到商业运作的要求,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协调行业与教育各自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这使工作室产生对自身准确定位上的障碍,也引起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兼顾双方需求,工作进展不畅。


  2.2学校教学范围窄


  项目来源越丰富,工作室教学越能获得保证。同时,依托院系建立起来的工作室,毕竟只是小型机构,成员的学术构成和研究方向是有限的。工作室接受的项目课题涉及领域宽泛,容易导致设计成果水平粗浅,教学研究上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譬如在包装设计领域,设计与其载体是紧密相关的。针对不同的包装材料,如金属、塑胶等,包装设计的考量有着很大区别。一个工作室,不可能细致研究所有包装材料。如果承接的任务属于自身并不擅长的领域,容易导致开发设计的水准较低,甚至出现技术性的缺陷。教师或专家在项目中的指导不够到位,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3制度建设力度不足


  工作室规范程度较低,缺乏明晰的责任分配和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容易流于随意。工作室成员是因为项目而聚集在一起的,不像行政班级那样具有稳定性和组织性。个别成员容易在项目进程中出现懈怠,直接影响到任务的正常进行。考核评定和奖励机制的拟定不够细致全面,成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2.4教学队伍沟通不强


  目前一些工作室的师资组成虽然体现综合性,在结构上比较合理,但不同学科的教师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互动。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综合把握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直接体现为工作室项目进展衔接不顺畅。譬如包装设计专业工作室需要由艺术和工科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但艺术类教师缺少包装结构及材料方面的知识,而工科类教师缺少必要的设计审美观念。这导致学生的包装设计作品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缺陷。


  3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3.1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了教学与企业的联系,与社会相关设计行业进行良性合作,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紧密结合校内校外实训,了解设计的方法、工作流程等。同时在校内和公司进行不同阶段的实训,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行业的各种工作方式,也使企业全面了解学生整体水平,进行一对一的实效实训,帮助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力求多元化的完成教学与社会能力的综合培训,使教学与企业项目相融合,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设计人才。


  3.2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实际项目、科研项目和参赛结合的方式,以整合的模式运行工作室教学。有项目的时候做项目,有比赛参加赛事,再者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为目的的科研项目做补充的教学内容。根据项目的需求规划工作区、交流区、资料区以及制作室等,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进行项目时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共享。工作室以不同专业团队为单位,团队中还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老师,学生根据项目及自身情况选择对应的团队进行实践学习,工作室学习以一个项目为一周期,进行按需受教。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确立自己的专业强项,在就业中有的放矢。


  3.3完善制度建设


  项目开始之初,指导教师依照设计流程,按学生特长进行分组,并制定详细任务安排。每个小组负责设计过程的某一阶段,例如市场调研、创意定位等。小组成员对所接受的任务负有责任,需要定期汇报。另外,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避免工作室人员散漫。对学生的参与度、工作业绩等方面确立考核机制,在成绩评定时区分优劣。可以利用项目经费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给予适当激励。还可以通过树立典型,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给团队以精神的优越感,调动成员积极性。


  3.4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工作室教学模式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全面的,教师不再只教授一两门专业课程,而是要对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全方位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双师制”,外聘教师来弥补。本校设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外聘优秀设计人才负责技术传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表现能力,同时定期开办学术交流会,互相进行技能培训等活动。


  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工作室模式建立,是一种符合时代、市场的教学方式,展现给教师和学生的是一个开放与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通过建立工作室模式的教学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式、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培养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刘上冰

上一篇:声乐教学模式创新应用探讨论文(共4篇)

下一篇:中国古代服饰观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