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探析
一、民族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国,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十三亿人口。民族音乐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戏曲、说唱、民歌艺术基础上一种新型艺术。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扬而来的,是所有中國人共用的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就是在这些艺术文化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1],民族音乐既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又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文化大量融合,民族音乐也和西洋音乐大量融合,我国民族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音乐艺术,与西洋音乐并列于世界艺术之林,在世界音乐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二、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土幅员辽阔,有高原、丘陵、大海、深山,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和人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他们对于民族声乐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民族或婉转、或豪放、或清秀、或粗犷,而且每个民族往往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些都造成了我国民族民族的多样化,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因此丰富而多彩,这是中华文化多元化的重要体现。
三、利用民族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性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民族音乐教育课程,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未对民族音乐教育保持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未能利用民族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民族音乐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精神,利用民族音乐展开人文素养提升教育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具体有几下几方面原因:
(一)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表
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音乐艺术,中国的各民族人民都在音乐创造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本民族的才华和智慧,并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通过民族音乐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些艺术元素和文化元素,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民族音乐中的这些优秀文化元素可以使得学生再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思想和精神上的熏陶[2]。
(二)民族音乐中记载着中国的历史与发展进程
民族音乐并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也记载着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发展变化的进程,例如当日本入侵中国时,我们创作了包括《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在内的一系列优秀民族音乐,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学生们就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之中,再次接受爱国主义教学。现在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观,对于很多历史常识都一无所知。利用民族音乐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再次感受中国的历史,并使得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3]。
(三)民族音乐中代表了中国人性格与情感
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敛,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一直着和平何处的原则。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民族勤劳而勇敢,数千年来艰苦奋斗,为了家人和国家而努力[4]。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再一次接受情感教育,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有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彻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利用民族音乐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利用民族音乐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采取积极有效地策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一)革新教育理念
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加强民族精神的传播和渗透, 缩短大学生与本土艺术的距离感,增强大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敏感性,进而感受美、理解美与创造美。普通高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革新教育理念,把艺术教育课程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 坚持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提出民族音乐教育的新要求,通过有计划、系统地开设课程,把优秀的民族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民族音乐与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融合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及培育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大学文化的有效途径,使民族音乐教育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大学校园成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摇篮,从而推动艺术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师资培训、进修工作,改善音乐教师地位
这种培训将改变高校普通音乐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但又不能单单满足于此,师资的质量也需要得到提高,因此,现有教师进一步进修也需要得到重视。另一个方面,加强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也可提高师资的水平。而要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音乐教育队伍,并提高现有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现有音乐教师所处的比较边缘的尴尬位置,提高其职称、待遇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今高校的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音乐教学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培养;第二,音乐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第三,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存在断层,不能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因此笔者建议,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努力营造师生充分互动的音乐课堂模式,鼓励音乐教育走进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并升华音乐艺术。
(四)改善民族音乐文化的课程设置
确立民族音乐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以民族特色作为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综合性、地域性、研究性的优势,把民族音乐文化引入课程系统,开设富有鲜明民族性、特色性课程, 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五)多途径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意识
在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被忽视和民族文化精神缺失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应该通过积极开展传统艺术及民族音乐的普及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热爱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民间艺术的兴趣。如可以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优秀演员等举办各种形式的民族文艺讲座、展演,让学生能与身边的艺术家和最新的民间音乐作品更近距离地接触;或者积极利用校园讲座、博物馆、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搭建互通平台;或举办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让学生们各自推介自己最喜爱的本民族音乐;还可组织学生参加民间开展的民歌民俗活动,让学生到现场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甚至还可展开学生班级或校园艺术社团之间的民族音乐大PK 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民族艺术瑰宝和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热爱,进而积极努力地去领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有自觉有意识地为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加强文化底蕴而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行列中去。
(六)抓好民族音乐教材建设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我们要狠抓音乐教材建设。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教材鱼龙混杂,质量不一而足,我们应当做好甄别工作,吸收现有教材的精华部分,剔除其落后的方面。民族音乐源自各民族人民的民间创作,因此教材编撰者应当融入各民族的音乐生活中,到民间发现优秀的教学素材,迈出书斋,走向田野,贴近社会,关注当下……将对传统生命力的热切体悟转化为深沉的学术思考”,并对之进行整理和提炼,从而编撰出贴近现实、科学规范的民族音乐教材,使之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和璀璨的艺术色彩。
(七)多学科互动, 因材施教
在综合性高校里,音乐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来自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面向众多非音乐专业的学子,因此我们要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音乐课堂上,要鼓励美学、民俗学、社会学等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民族音乐的欣赏中升华出其本专业的文化视角,推进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音乐教育者应当关注当今时代热点学科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需要调整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体现民族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培养出具有先进民族音乐理念和高尚音乐品味的大学生,使之成为民族音乐教育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八)改进音乐教育的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学科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尤其如此。当今许多综合性院校都存在着对音乐教育不重视,不注重教学投入的现象,令人堪忧。因此,建议高等院校给予音乐教育充分的物质条件支持,提升音乐教育的教学条件,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使音乐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九)建立立体教学评价体系
建议告别过去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不能单看理论考核成绩,更应注重技能考察与实践能力,建议在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外增设对其教学技能的考察,在考核学生理论掌握程度的同时加强对其音乐实践能力的考核。
五、结语
在高校深入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有着极强的可行性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和音乐教师应当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努力探索相关策略,落实和贯彻高校民族音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瑾.民族音乐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4):165-166.
[2]张振岳,兰萌.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6,(07):76-77.
[3]梁璐.浅谈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措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13-114.
[4]韩静.以音乐为媒介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J].音乐天地,2016,(03):4-8.
上一篇:三宅一生:来自东瀛的服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