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实践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实践在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报告挑选了南京晓庄学院开辟的两项专业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专业实践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开展情况、实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解决的办法。这两项专业实践活动一是独立实践课,二是学科竞赛。
独立实践课是新闻传播学院在正常课时之外开设的课程。首先由老师开出课程,形式主要就是专业实践,课程涉及平面媒体、影视、表演等,每门课程计划学时28学时,1个学分,由老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学时。每个学期学院内部组织教学委员会对各门课程进行考核,确实有实践成果才能算老师的工作量。每个学期都有独立实践课的开设。《新闻编辑学》课程根据学院独立实践课要求,开设过《数字作品制作》的独立实践课,共两次。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多方位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系列化课外科技实践活动[1]。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科竞赛是学校层面组织的,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拼搏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由老师申报,学院推荐,学校删选,最后立项。每年的年底组织专家考核评审结项情况。学科竞赛的立项结项工作是以一年度为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报告采取的是访谈法。分别做了对学生和老师的访谈,从师生两方面角度来看待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
访谈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教师的访谈材料来源于2016年11月8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本院召开了一次教学实践课的座谈会。参与座谈的是开设了独立实践课程的老师及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大概10人左右。座谈时长1小时40多分钟。
学生的访谈在2016年的上半学期来实施完成。以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在学生实践中的情况为调查题目,对新闻传播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大概10人次。
三、研究分析
1.对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的作用
(1)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都是以专业实践为主要实施内容,着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大部分的课程在课堂进行,无论是教学时间还是老师的精力,都不能有效、深入地展开实践活动。专业实践课的开展就是弥补学生实践不够的短板。
①有的是掌握了新的技术。12广电新闻班的王同学说,“比赛(方正飞翔比赛)很好,挺喜欢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方正飞翔才起步,软件存在很多bug,给我们使用,碰到问题反映给他们,他们再去处理。这样整个软件就很完善了。过程很好,比在教室听那些老师有的没的讲些好太多,不如自己去学东西,印象更深。”
②有的是使书本知识得到了应用。13广电新闻2班的余同学,“经历了整个杂志的编写流程,发现原本我们平时不在意的字眼,其实都是笔者和编辑精心编排,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平时我们不在意的某些专业知识,最后发现是可以运用于实践的。某些编排的方式,某些吸引读者的手法,其实书里都有所提及。这种实践形式是非常可贵的,使书本知识不再局限于考试和文字,可以更多地运用于实践当中。比较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有其真实意义,不经过实践检验,永远无法体验到知识的真谛。”
③有的是锻炼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必备的写作能力。15新闻传播1班彭同学,“主要是写东西,长时间不写作就会很不适应去写东西,也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有个组织可以要求定期写点东西挺好的。学校并没有给我们强制安排写作,但实际上我们很需要加强文笔多写多练多动脑子。只是我主要负责第三版面,一般都是写一些紧跟社会热点的东西,我觉得第一版经常写新闻稿的收获会更大。不管在新媒体部还是普通写稿,我都觉得可以锻炼策划能力,我们经常会跟着学校和社会最近的热门话题來定具体每一篇的内容。跟着十分快报我还认识很多学长学姐还有老师,还有一些好朋友,其实对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帮助。”
15广电编导2班胡同学,“有必要多开展这类的实践课程,新闻专业的就应该多接触写新闻,也有利于综合素质发展”。
(2)心理素质造就
在访谈中,发现学生们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收获之外,还有不少心理上的收获。人生旅途中,大学生涯里,有这么一段经历,是美好的记忆。这样的心理收获有:
①对梦想的追求和专业激情。13广电编导2班吕同学,“说实话,我很开心能够做这个微信平台,我带领十分快报加入了江苏高校媒体联盟,通过这个平台我认识了其他高校志同道合的一些小伙伴,我感觉到他们都有很大的热情在里面,同时会给我很多的启发。因为我觉得在我们学校来说,无论新闻意识也好、激情也好,或者做媒体的这种技术、形式、内容,好像跟其他学校要差一点。所以,我一开始其实都在模仿,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看别人怎么去做微信推送,慢慢的去总结经验。一开始的阅览量正常都是个位数、十位数,好一点的时候也才百位数。到了大三的时候,我可以做出比较高质量的推送,比如《江苏省一所开挂了的大学》,以及《晓庄版南山南》,这两篇推送都到达了3万多,在晓庄是最高的记录。还有其他几条推送也有过万的,作为一个微信小编来说,阅览量是对我工作的反馈,直接影响了我做这件事的激情。”“我肯定是认为做这种实践课程是非常好的,它直接能够激发我们作为媒体人的热情,多开展这种实践也给我们一个与别的高校交流沟通的机会,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做一个合格的媒体人。”
12广电新闻班王同学,“如果要说心得的话有很多方面。最后为了修改赶时间,我们几个人在老师的办公室都熬了好几个晚上,就不睡觉去做。然后每个人每天都想着怎么把自己的那个部分做好。所以那个过程你会很享受,会很喜欢团队合作,不管结果如何。”
②同学间的感情加深。12广电新闻班的王同学说,“除了专业以外的收获就是,我们5个女生在一起工作。最后因为一些问题,我们还一起熬夜做,互相鼓励,互相支撑,这大大地促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即使现在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也会时常联系,感觉大家还在彼此身边一样。”
③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13广电编导2班盛同学,“还有就是统筹能力。我们团队一直都有十几人像收稿件和改稿件还蛮锻炼人的。”
15广电编导2班胡同学,“收获了团队合作精神。在记者节的时候,大家分了各自的人物,我和4、5个人负责金话筒主持人选拔的人物。经过这件事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师生关系的增进
此次调查,一个意外的发现是,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学生们常常反映,如今师生交流少。老师们总是很忙碌,科研任务重,不少高校远在大学城,老师们每天上课舟车劳顿,种种客观主观原因妨碍了师生间在课外的交流。而在实践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比课堂上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课外的实践活动就意外地成了一个师生的交流渠道。
新闻传播学院的潘老师在座谈会中谈到,“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加深师生的感情。这种感情甚至比在课堂上建立的感情要深。在一起办报这么长时间,学生们也付出了不少。我们连一次聚餐都没有搞过。(因为餐饮费的报销非常困难)我只能把学生往家带。由于厨艺欠佳,只能带少数几个学生去家里(吃饭)”。
郭老师说,开展活动时,遇到吃饭时,下馆子都是她掏钱,总不能老让学生吃盒饭。
(4)就业的新方向
在校大学生一般很少考虑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即便有的同学会产生困惑,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到底对将来就业有多大帮助。但他们在忙于上课之外,也找不到更好的答案。专业实践尤其是学科竞赛,常常是由社会上的某些机构、企业、公司、协会来举办,他们掌握着就业市场的前沿动态。就业市场缺少什么人才,需要哪些技能,会通过他们举办的竞赛来体现。本人参加多次的有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方正杯系列大赛,就是以掌握最新的排版软件为技能基础。学生的获奖作品甚至能吸引某些如出版社等合作单位,拿到出版社的出版版权。更多的学生由于掌握了最新的新媒体排版技能,为自己就业找到了一条新路。
12广电新闻班的王同学,“收获是蛮大的,掌握了这个软件(方正飞翔)的运用,懂得了排版,对于我们找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进报社进杂志社等,编辑不仅要懂内容的编辑,还是要懂些排版的。”
12广播电视编导1班的陈同学,“新媒体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多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新的选择,而且现在我们了解的自媒体还不是很多,像方正还在起步,我们自己了解也不多,但去做开拓我们眼界,提供一个新的想法。”
12广电新闻班的李同学,“这种实践形式挺好的,对于我们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就比如我,进纸媒就需要会排版。这个软件就像PS、PR一样,都是技术上的内容。多了解,多掌握一门技术真的很有帮助,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嘛。”
2.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
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是学科竞赛参与者、物质基础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整合,是一个整体[2]。有研究认为,学科竞赛的保障有:组织保障、训练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等,这些方面科学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活动的保障机制[3]。
(1)完善的实践平台
从访谈中发现,专业实践活动虽然必须依靠个人积极参与,但一个完善的实践平台能够使其具有长效性。如今,学校层面的学科竞赛和学院层面的独立实践课,经过多年开展实施,已经成为每年每学期的固定项目,吸引着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的参与。
(2)合理的管理机制
在专业实践中,老师们负责专业指导、知识传授,学生们负责认真学习,动手实践。但实际上,由于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都是课外开展的活动,有许多超出教学的工作牵绊着师生们的精力。
①经费问题。新闻传播学院丁老师,排演戏剧《十八岁出门远行》,“经费很紧张。演出时,有老师说,怎么不买点服装,让学生穿着自己的衣服就来了。我们没有钱呀!这笔费用即使是花了也不知该怎么报销。有不少东西,我们就自己花钱买了。大家的专注力在排练和演出上,不想为报销一趟趟地跑,耗费精力。”
②日常管理问题。新闻传播学院魏老师,“有的实践课一个老师就能撑下来,面对再多的学生也没问题。剧团、微电影创作就有问题。一个老师充当了多种角色,集导演、编剧、制片人于一身,分散了大量精力和注意力。是否可以有专门的人员来替老师们服务,把这些杂活都干了。”
③活动开展的时间问题。新闻传播学院丁老师,“由于学生们的时间不好统一,大家的课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在周末或晚上排练。好几个周六,我都是专门跑到学校。”
④设备等硬件问题。在访谈中不少师生反映学校设备技术问题,希望能够改善一下。不少软件比如剪辑特效软件、排版软件只要装在学校的电脑上,无论哪台电脑都会立马崩溃。希望学校给予这种实践课程多些支持。
(3)多方宣传,提高师生参与度
专业实践虽然好,但如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呢。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困惑。
老师的困惑是,每年招新都有“学生荒”。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调动;二来,每个实践课或竞赛活动中,“传帮带”做的并不是很好。
新闻传播学院冯老师在指导院级刊物《晓时代》时就有这样的疑问,学生如何挑选和管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来挑不到人;二来有的学生干了一年,培养得可以出师了,但一升高年级就推出了刊物。技能如何传承?冯老师建议,是否院里的老师可以资源共享,把手头上的学生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利用。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访谈中,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了调查。学生们不参与这些专业实践活动的原因可能有这些。第一,没有兴趣;第二,没有时间;第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们并不了解。
关于如何得知此类信息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和宣传才得知的。
有一個学生是这样说的:“因为我们当时有老师的一节新媒体创意课。然后后来他在课上教我们用方正这个软件。后来他告诉我们说有这么个比赛去年我们学校有参加的,所以我今年也参加了。”
像此类的回答有很多。当然,也有学生是自己通过学校各类平台来了解的,比如:“从校报南京晓庄学院报看见有学姐获奖才知道这个比赛的。”还有学生是这么说的:“因为觉得自己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方向的,觉得自己应该要实践一下,开学那几天看到学校贴了《十分快报》招聘海报,所以我就去参加了笔试和面试。”
四、研究结论
本报告以南京晓庄学院开设的独立实践课和学科竞赛为调查对象,发现,这两项专业实践活动在师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就业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但这类实践活动由于是在课外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平台建设、科学管理、有效宣传等方面都还亟需改进。本报告以访谈方式进行,由于访谈人数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报告的科学性,这是本报告的不足之处。(注:学生访谈部分参考了2013级广电2班葛梦秋、韩梦婷、许愿提供的调查资料,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苏北.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教学体系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74.
[2] 雷金华.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D].浙江大学,2013.
[3] 何颖.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保障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23.
[责任编辑:艾涓]
来源:今传媒 2017年5期
作者:罗艺
上一篇:从传播学视角看微电影广告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