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小学开展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的问题思考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07 08:4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中小学教学中渗透戏剧艺术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了优化学校课程体系、体现素质教育“美育”功能的重要策略。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优化戏剧艺术教学引导作为激活“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中小学艺术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的戏剧艺术教学引导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知识教育和精神培养,融合现代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从而为素质教育打开一扇新窗。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戏剧艺术教育教学;教学问题;教学意义;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48-02


  戏剧艺术是集语言、美术、文学、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戏剧教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艺术教育教学门类,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思维、组织等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创造、合作、鉴赏等能力。新时代的戏剧艺术教育模式需以解决传统中小学艺术类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基本切入点,融合现代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体现戏剧艺术的多元化、趣味化、育人化特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戏剧教学的重要性


  在戏剧表演中,音乐和舞蹈是重要的表现方式,而音乐和舞蹈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具有穿透人心、直击灵魂的强大力量。中小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用戏剧艺术表达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不仅会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戏剧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戏剧教学利于构建“情智课堂”,所谓“情智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智商为主的课堂。针对戏剧艺术教育来说,情商即对文化艺术本质的理解,表现为尊重艺术、信仰艺术、热爱艺术,用艺术精神指导自己探究奇妙的艺术世界,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和鉴赏能力;智商即对艺术知识的理解,表现为了解戏剧艺术的门类,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戏剧艺术表演等等。


  (二)我们不能否认天才的存在,小学生中就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天资很高,入学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基础的艺术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而开展戏剧艺术教育就是为了在完善其艺术知识、提升其艺术素养的基础上挖掘其艺术天赋,发展其艺术特长,从而使其成长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


  (三)传统中小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存在“轻实践,重理论”、“轻技能,重思想”的情况,而开展戏剧艺术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类文化课程的地位,构建“情智课堂”的目的更是为了平衡智育和德育,让艺术教育可以“两条腿走路”,在丰富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升教学品质。


  (四)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基于素质教育大背景,传统文化教育兼顾德育与智育,既能引导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而培养其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能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其文化审美情趣和能力。由此可知,传统文化为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戏剧艺术教育过程中,将丰富多样的民族戏剧艺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成效。


  二、中小学开展戏剧艺术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戏剧师资的问题


  在中小学从事戏剧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戏剧专业毕业的,教师对戏剧有所喜好和了解,但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极少一部分戏剧教师是接触过一些戏剧教学培训的,但是也构不成系统性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结合戏剧演唱或者戏剧赏析,进行简单的戏剧编排。


  (二)学生兴趣不高


  戏剧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和接受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接触的文化与戏剧文化几乎毫不沾边,让他们涉猎陌生领域,虽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但由于戏剧学习难度很大,慢慢地就会消磨其学习兴趣。所以在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的后期,常常会因为学生兴趣不高而难以推进教学。


  (三)没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戏剧艺术教育教学本身出现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属于专业性非常强的教育门类,如果忽略中小学生的性格差异、学习差异和自身天赋差异,那必然会让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就更不必说把戏剧艺术学好弄透。


  (四)学生底子不强


  我们都知道,戏剧学习需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开设戏剧课还不算太晚,但是到了中学之后才开设戏剧课那显然就很晚了。大多数学生没有打下戏剧底子,所以在学习时也无法涉猎更多专业性的表演方式。所以,现阶段的戏剧艺术教育教学仍停留在理论文化教学层面。


  (五)教学环境不好


  大多数中小学校都缺乏良好的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环境,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学校本身难以提供戏剧教育教学需要的所有硬件,比如舞台、道具、化妆品等等,只能构建起最基础、最简单的戏剧教学环境,这也成为制约戏剧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没有成功经验借鉴


  国内各省各市的中小学中,开展戏剧教学的学校极少,大多数都还在探索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戏剧教学方式方法,例如: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戏剧教师的培训、教研等活动。


  三、中小学开展戏剧艺术教育的策略


  (一)基础和前提


  1.基于素质教育要求,推动智育美育同步进行


  在中小学戏剧艺术教育中,构建“情智课堂”是教师优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方式。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戏剧艺术教师需立足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发挥戏剧艺术知识教育和精神培养的作用,丰富中小学生的戏剧艺术知识,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戏剧艺术学习观,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方案,继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2.优化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当下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应秉持“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自学自究,自查自纠”,养成良好的戏剧艺术学习习惯。此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戏剧学习能力就强,对于完全陌生的知识,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身份带领学生探究奇妙的戏剧艺术世界。


  3.教师加强戏剧知识储备和实践训练


  戏剧教师在自身掌握了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以后,应当常实践、常探究,积极地了解戏剧的最新前沿知识,主动地探索戏剧教学的实践创新,可以参加戏剧专家的讲座以及到戏剧名家的工作坊进行观摩、学习、研讨、实践,也可以邀请戏剧艺术家进校园,普及戏剧艺术。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艺术理解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龄段灵活选择,比如对小学生来说,分组合作教学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中学生来说,让他们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则是最重要的,所以实践教学法更为合适。下面,笔者就以这两个方法以及观摩教学法为例进行分析。


  1.分组合作学习法——合作排练


  小学生所排练的戏剧最好是带有一定童话色彩的,而且应该具有相当强的拓展性和灵活性,即戏剧内容本身可以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不会让他们被一板一眼的表演形式所束缚。


  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每一组的人数控制在3-4人,小组共同排练戏剧短片,而且根据戏剧短片的不同内容,教师需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允许他们进行改编和创新。比如小组合作排练《公主与豌豆》,剧中对于公主的未来发展并无详述,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公主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还会遇到哪些挫折和挑战,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


  2.实践教学法——制作演出道具


  中学生所学习的戏剧艺术不单单是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和拓展性就可以的,而要更倾向于探究戏剧艺术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我国的国粹——京剧,并引导学生实践,这将对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也是戏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材料,然后以京剧经典剧目《霸王别姬》为内容,让学生制作楚霸王的脸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亲自动手实操,即使不能画出非常好看的脸谱,但在画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对培养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全国中小学的戏剧教材使用中,教师除了可以参考戏剧领域通用的几本国家教材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学生条件等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戏剧教材,以便于教师教学使用。也可以将教案设计成“教案+模块教学+课件”的模式,形成戏剧教师自己的教案模板。


  3.观摩教学法——观看剧院演出,让戏剧进校园


  可以通过观看成熟剧院演出的戏剧作品,例如儿童剧、话剧等等,使学生对戏剧产生兴趣。也可以邀请戏剧专家、优秀剧目等进校园,通过戏剧演出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参与表演,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结束语


  綜上所述,戏剧艺术教育的推广与普及,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师需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重新定义戏剧教育,立足当下的教育教学问题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教育要求下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任何教学形式都不能一蹴而就、以点概面,要找到适合学校、教师、学生的方式与方法。

上一篇:构建以艺术教育为载体的“尚美”德育课程体系

下一篇:关于借助艺术教育有效实施高校完满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