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合唱多元化发展视野下的声音训练与运用

发布时间:2015-07-14 08:57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世界合唱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的合唱更是呈现出百花齐开的繁荣景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很多合唱团,特别是一些合唱指挥的思想认识却并没有因此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合唱还停留在“单一”甚至“唯一”论的错误认识中。文章针对合唱多元化视野下的合唱声音训练及其表现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唱 多元化 唱法 声音训练
  一、合唱的多元化发展
  音乐本身是多元的。不同的民族、国家,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决定了音乐的发展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合唱也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合唱比赛——“世界合唱比赛”如今已经举行了七届。从最先的“世界奥林匹克合唱”比赛开始,这项比赛就根据演唱形式、作品题材、作品体裁、有无伴奏、作品风格等设置了20多项合唱分类。当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在中国绍兴举办时,已有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支合唱队伍参加总共26个项目的比赛。这无疑让我们对合唱的多元化又有了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中国合唱协会主席田玉斌在其文章《声音可多变,不可离其宗》一文中提出,合唱可分为室内合唱、歌剧合唱、现代合唱、民歌合唱、流行歌曲合唱、原生态民歌合唱六种形式。从种种的论述和各类的合唱比赛中我们不难看出,合唱的表演、种类以及声音训练等多元化现象已经形成。
  二、多元化的声音训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合唱多以群众歌咏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讲究声音洪亮、厚重,然而缺乏和谐感和统一性。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成立一支合唱团以后,演唱方式却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声音现状。究其原因是中国合唱的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阶段,自合唱进入中国,先后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建立和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抗战阶段,50至70年代的新中国起步建设阶段, 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以及21世纪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很多经典的红色合唱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长期被称作“歌咏”的中国合唱特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因此也接受了那样的声音和表现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合唱得到蓬勃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合唱作品,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合唱团。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内掀起了关于合唱多元化的研究,包括合唱表演形式的多元化、合唱作品创作的多元化、合唱审美的多元化。尤其是合唱声音以及音色上的多元化正在被更多的指挥和合唱团所接受。合唱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声音概念,采取什么样的歌唱方法进行训练,在不同的合唱作品表演中采用什么样的音色来表现等方面引起了众多的说法。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合唱团应该具备良好的声音训练基础,能够演唱多种风格,可根据不同作品要求塑造不同声音特点,且具有相当的声音表现力,这种全面就是一种多元化的集合。因此,这必然会引起合唱声音训练及其表现的多元化。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需要克服一味追求声乐演唱技巧和演唱难度的声乐技巧展示,克服任何作品都用同样的声音来表达的“单一”声音现象,更要摒弃那种所谓合唱不需要训练完全就是纯自然声集合的声音概念。当然,一个团队总有自己最擅长的声音表达方式,但是仅有一种声音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自然的声响是丰富的,音乐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审美载体,应真实地反映具有审美要求的音乐作品,其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三、建立以美声唱法为训练基础的科学发声的声音概念
  声音音色、音质的训练是合唱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合唱作品,基础的声音训练都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指具有完整的呼吸支撑、良好的声音通道、正确的共鸣位置以及规范的语言表达所发出来的声音,具备这样方法的演唱称之为科学的演唱。很多人都认同美声唱法具有这样的功效和作用。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唱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能够使合唱团更好地达到合唱训练中呼吸的支持和声音的协调统一。因此,用美声唱法的要素和方法对合唱队员进行声音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合唱团也都采用美声唱法进行最基本的合唱声音训练。
  四、各种风格合唱作品的声音训练与运用
  根据声乐理论家田玉斌的总结,现在的合唱大致可以分为室内合唱、歌剧合唱、民歌合唱、原生态民间合唱、现代合唱和流行合唱六种形态。这六种风格的合唱团在基础训练时几乎都使用美声唱法的原则和要求,但在具体声音的使用和要求上其实各有不同。
  (一)室内合唱与歌剧合唱
  室内合唱来源于欧洲的教堂合唱,声音讲求“轻柔美高”,为了达到声音高度的融合性,多采用直声的演唱方法进行演唱,直声其实也是美声唱法中的一种减少声音波动的声音使用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声音的统一、谐和,但在力度上却有所欠缺。我国现在有很多的学生合唱团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合唱训练和演出。
  歌剧合唱是指在歌剧中表现大的气氛和场面时,或者人物场景转换时所演唱的一种声乐表演。根据歌剧会有大量咏叹调和宣叙调演唱的特点,歌剧中的合唱也更多的讲究声音的共鸣、力度的变化以及声音幅度上的变化,这正是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和特点。我国的群众歌咏中也包含有这样的演唱要求,尤其在追求声音的洪亮、气势的宏大时,我们也有意无意地借鉴了美声唱法来进行训练和演唱。这种合唱的声音相对直声,波动要大一点,声音的力量要强一点。现在很多艺术性风格很强的合唱作品,比如《雨后彩虹》使用的就是美声唱法。
  (二)民歌合唱与原生态民歌合唱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各种风格的民间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合唱,更有采用民歌素材改编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歌合唱作品。这些作品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也带有浓厚的民族生活习性。在演唱这一类的合唱作品中,保持其本真的民族特色和特有的音色效果是最重要的,这些民族特有的声音音色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其他音乐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经过祖先不断地总结、演绎才流传至今的。因此,笔者认为 科学的演唱方法除了包含美声唱法,也应该涵盖我国流传至今的民族声乐演唱、戏曲等的发声方法,以及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独特的发声方法。这样的演唱方法才有根、才是本。我们要用不同的训练提高合唱团团员的基本演唱技能、锻炼演唱的各种机能,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不同合唱作品合理地调整和使用自己的声音,从而培养出能够塑造不同音色的演唱能力。直声、轻声、抑制声、真声、假声等训练都是为了达到某一种音色或者某一种音响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能说哪一种方法就是绝对的“唯一”。合唱的美感就是在不同的音色、和声以及声音的张力上的集中体现,即便是同一首歌也会有不同的形象和音色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声音塑造,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掌握演唱一种音色的能力。比如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合唱团演唱的《畲族情歌》就至少采用了两种以上的声音进行演唱。
  (三)现代合唱与流行合唱
  对于现代合唱和流行合唱,有很多人并不清楚其中的差别。现代合唱主要是指用现代的作曲技法创作的合唱作品,比如曹光平的《天湖纳木错》、杨鸿年的《引子与托卡塔》。这些作品常常表现一种特定的声响和情感,有不太确定的音高和相对复杂的节奏,演唱时常常模拟自然界的声响,采取一些非乐音的声音进行演唱,有时还会加上一些特性的乐器。流行合唱作品大都是由一些经典的流行歌曲或者器乐曲改变而成的,具有贴近人们现实生活、朗朗上口、直抒胸臆的特点,比如《菊花台》《夜来香》等。这类合唱作品大都节奏多变、节拍没有固定规律,声音大都讲求自然流畅、富有动感,且常常有和音乐相吻合的肢体动作。现代流行合唱还会加上布鲁斯、爵士、说唱、摇滚等流行音乐元素而显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因此在声音的使用上就会更加百花齐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合唱的种类还将更加细化,了解每一种合唱作品的音乐风格是确定合唱声音运用的关键。从最基本的声音训练到最终的舞台表现,给团队一个正确的合唱观念比教会他们演唱几首歌曲更为重要,尤其是作为指挥要加强对各种合唱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建更加多样的合唱团,合唱的事业才会越来越有前途。
  参考文献:
  [1]田玉斌.声音可多变 不可离其宗[J].歌唱艺术,2012(1-2).
  [2]田晓宝.当下中国合唱多元化发展道路[J].中国音乐,2009.
  [3]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5]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6]徐武冠.合唱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上一篇:论四川音乐学院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效果研讨

下一篇:室内歌剧的发展及艺术价值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