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舒伯特艺术歌曲《岩上牧人》的创作特征

发布时间:2015-07-14 08:58

  一、曲式特征
  《岩上牧人》在曲式上有着独特的创新,不同于往常的分节歌式结构,也不同于传统的曲式结构,作曲家的创新之处是将声乐曲与器乐曲相结合,使其互相影响与重叠。同样,在结构功能上也不同与以往,作品设有相对独立的单簧管声部与人声声部,在演奏和演唱过程中,能够将单簧管、钢琴双织体、女高音之间的联系发挥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歌词、旋律、配器之间的影响与渗透,结构形式不再单一乏味,具有多样性。作品向人们展示出独有的三部性结构,其独特的曲式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内部复杂化
  对器乐结构与歌曲结构进行划分时,单簧管在第一乐段吹奏两次为女高音进入情绪进行铺垫,是将器乐与声乐的完美结合。尽管都归其引子部分,但是无论从题材还是特征上,从听觉上还是曲式结构上都是对主题乐段的完整叙述,因为在钢琴结构内部运用了单簧管独奏形式,具有很强的结构功能。如219小节至226小节就是由单簧管独奏完成的变奏乐段的初始陈述,起始A乐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二乐句开放,第四乐句收拢,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奏平行,使音乐具有典型的复乐段结构特征,而歌词却仍保留着分节歌的特点,这在舒伯特的声乐作品中较为少见。
  2.歌词与旋律的对位关系
  歌词与结构的关系非常密切。如第三部分中,中间对比段落和再现段落之间的 288至290 小节,歌词为“春天就要来到”,本应属于基本结构部分,但旋律却停留在前后调式主和弦共有的 D 音上,前调主和弦单一的伴奏织体形态使该部分衬词的演唱完全符合再现之前连接的功能。①
  二、织体形态的多样性
  织体形态对结构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作品中,单簧管占有重要角色,随着结构的安排,单簧管时而作为主奏乐器,时而作为伴奏乐器;有时会用支声复调形式,有时会用分裂模仿形式;有时会以主要旋律形态同女高音竞奏,从而形成单独的一段。当和声、单簧管和钢琴织体三者以纯音乐元素的方式提高了声乐旋律和歌词的地位,同时,也建立起一个均衡稳定发展的音乐关系,体现出多样化织体形态与曲式结构之间的关系。
  歌曲第一部分以钢琴和单簧管演奏为主,以恬美为主题,表达对人生幸福的依恋,为女高音随后对遥远思绪的歌唱做铺垫。转而到了第三部分,开始的四个变奏乐段中:第一乐段是由单簧管单独演奏;第二乐段是由女高音演唱;第三乐段是采用女高音与单簧管以对话形式遥相呼应;第四乐段则采用了女高音与单簧管双声竞演的形式。双声竞演以钢琴演奏作为功能化背景,疏密有致。最后,小节钢琴随之重复之前的乐句旋律从而实现首尾呼应,②钢琴织体从始至终建立在低音和弦基础上,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虽然节奏有多种变化,但是在总体上属于较为平稳,起到衬托作用,托起上方两个声部。
  三、和声语汇的简约性
  舒伯特艺术创作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对情感表达、心理刻画等多方面的敏感挖掘,使其成为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创作的第一人。其中,和声语汇是最具有特色的方面。尽管和声表达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但以旋律与伴奏的多样化作为基础,本节中加入了单簧管元素,提高了和声织体的施展空间,更有立体化的感觉,也进一步加强和声织体的对位化。
  《岩上牧人》在作品中以声乐为主,主要体现在歌唱气息控制上,很多句子悠长,声音干净、柔和富有弹性,体现了宁静的感觉。呼吸的力度与发音咬字配合一致,并且有爆发力和柔韧性,这样可以很好地演绎作品。但如果稍稍控制不好,就不能使歌唱状态在极强和极弱两个状态中随意变化,否则也会影响歌唱形态的表达。
  在《岩上牧人》中,为女高音的音色做了大量的铺垫,作曲家特意设计了单簧管较大的华彩段落,是单簧管和女高音完美呼应,呈现了双主题的陈述特性,有卡农式的模仿,有女高音的对唱,在对唱中表现了女高音的激情、自由和起伏跌宕的音量变化,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留恋。
  笔者经过对《岩上牧人》的分析后,不禁被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以及技巧深深折服,同时作曲家在临终前对歌曲意义上的深化,也让我们感到赞叹。《岩上牧人》虽然为舒伯特弥留之际的创作,但其是当之无愧的瑰宝。当音乐响起时,无论是演唱家还是听众都会沉浸在音乐所创造的抒情、恬美的旋律氛围中,这种温馨意境让人的心灵受到洗礼。在作品中的单簧管与女高音之间的互动,让歌词的意境得到升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文字与音符的交流,这种新的歌唱艺术表现,是通过最简单、最朴素的手法,表达出最为丰富、最为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注释:
  ①王娅.舒伯特艺术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解析及演绎[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②曹艺峰.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表现[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参考文献:
  [1]蒋兴辉.生命的恋歌——舒伯特《岩上牧人》艺术特征解析[J].音乐探索,2010(1).
  [2]刘柯.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魅力[J].黄河之声,2009(17).
  [3]龙清萍.谈如何演唱舒伯特的《小夜曲》[J].铜仁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从社会伦理视域角度再论“音乐的价值”的发展

下一篇:师范院校规范汉字书写课程现状总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