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评庄子的逍遥观及其现代启示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15-07-14 09:07

  一.《逍遥游》释义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篇名,是庄子的代表作,也是庄子逍遥思想的集中体现。“逍遥”一词,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诗经·桧风·羔裘》有:“羔裘逍遥”、“羔裘翱翔”。朱熹在《诗集传》中注为:“翱翔,犹逍遥也”。《诗经·郑风·清人》有:“河上乎翱翔”;河上乎逍遥”。这里的“[www .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翱翔”与“逍遥”是互文见义的[1]。其含义究竟是什么?人各有论,兹略陈几例:逍遥,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游,交游,这里指社会上与人与事的相处往来。“逍遥游”是一种主观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中不同程度地表现为积极、乐观的一面,当然也含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甚至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这说明“逍遥游”是一种包含着较为复杂含义的概念。
  二.庄子自由观在《逍遥游》中的表现
  1.无待
  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奇特的想象,将自己的理想驰骋于辽阔的宇宙,在飘逸洒脱的字里行间,寄寓他对自由精神的无限向往。无论是振翼奋飞的大鹏,还是低翔近止的蜩鸠,尽管形体大小不同,飞行的高低远近迥异,却都是“有待”的,即有条件的,他们的“游”都不会逍遥,不会自由。庄子将高贵的巨翼大鹏与卑微的蓬间小雀相提并论,是为了说明万物有所待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在人类社会,“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这四等人都是世俗中人,他们和蓬间小雀一样,目光短浅,气宇狭隘,沉溺于利益得失,困扰于功名利禄,他们无法领略心灵建树,仍然为物所累,不能全然超脱;列子能御风而行扬起于现实,忘祸福,不求世上功利,已经是超凡圣人了,但依然拘泥人事,行动有所炫耀,心灵有所感应,还是算不上逍遥。在庄子看来,以上人物不论德能大小,都有不足,都“犹有所待”。而“有待”正是心灵活动的障碍,只有抛弃一切客观条件,摆脱心灵的束缚,达到“无待”,才能“逍遥”,才能得到自由,成就理想人格。为此,庄子用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笔烘托出一个高妙玄远的理想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就是庄子的逍遥境界,这就是庄子所憧憬的精神境界。
  2.无己、无功、无名
  庄子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他心中的理想人格形象。尧让天下于许由而许由不为所动,形象地说明“圣人无名”的深刻含义。尧以“日月出”和“时雨降”来颂扬许由,“请致天下”,许由却以“鹪鹩巢林”和“偃鼠饮河”表明了自已不求“名”的态度。姑射神山之神人绰约神凝,非但“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而且不溺于水患,不热于旱灾,“磅礴万物以为一”。可见,神人不但挣脱了社会关系的羁绊,还摒弃了物质需求,其气度可谓飘然脱俗了。庄子认为,圣人、神人、至人名三实一。而无功、无名、无己则是至人的本质特征。“无功”,即为无为,“不为物为事”,消除求取功利的贪欲。“无名”,即不“以天下为事”,消除求取名声的贪欲,忘怀荣辱毁誉得失。“无己”,即“吾丧我”,超越自我形体,忘其肝胆,不计生死,达到物我两忘,参与天地自然的运行,与宇宙融为一体。这些理想人格能做到“无功无名无己”,也就能够乘坐天地的正道,驾驭六气的变化,无所凭依地游行于广漠无穷的境界中,获得精神上的独立自由。
  3.精神解放的绝对自由
  庄子描述的逍遥境界是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它与不幸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表明,庄子的追求不过是在强大的社会异己力量压抑下所作的精神反抗而已。庄子一生愤世嫉俗,耻于与媚世者为伍;不肯屈身抑志迎合统治者,又无法寄身于天外。无奈,他只有将理想寄托于他的心灵,让思绪在广阔无垠的至大之域自由漫游,以求得一种无牵无挂、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因此,庄子的“游”和“逍遥”的主体是心,游心是心之游,即思想遨游。“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游于无人之野”,“游心于大道”。显然,所游之外不是动荡的现实世界。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是可以摆脱尘垢纷扰的一片净土,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维护其人格尊严和保持人格的自主独立。只有与道为一,才能使人的精神合而为一,才能实现生命的自由逍遥。
  三.庄子的逍遥观对现代人们的启示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庄子蔑视人世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任何外物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其对现代人们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在现实社会里,每一个都在经历不同的人生,但同样都会面临沉与浮、荣与辱、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的矛盾。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着过度物质化、世俗化倾向。人们的心理因素被忽视,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必然伴随失望与烦恼。因此,人人都有一个摆脱人生困境、进行精神自救的问题。庄子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展示了一位超凡脱俗、笑傲人生的隐士的风采,他对精神世界的大胆探索,对逍遥境界的热烈执著追求,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心灵港湾,给人们一种物质以外的精神安慰。庄子所阐释的人生理论及实践方法旨在启发人们思考人生、开拓人生、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这无疑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开阔胸襟,拓展视野,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安身立命,安心立命。诚然,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人们无法回避矛盾,但人们能够在博大纯净的心灵空间派遣苦闷,解放精神,成为独立不移、品格高洁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崔大华,庄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商原李刚, 从逍遥游看庄子的游世主义及其意义,陕西:长安大学学报,2002.
  [5]严北溟,论庄子,西安: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
  [6]关健瑛,与老庄对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东方桥,庄子现代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8]冉云飞,庄子我说,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9]流沙河,庄子现代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注 释
  [1]商原李刚《从<逍遥游>看<庄子>的游世主义及其现代意义》陕西:长安大学学报,2002.3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江苏扬州人事局考试中心)

上一篇:声乐作品《山神》的音乐特征及社会价值的发展

下一篇: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三个层面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