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开全的萍乡春锣说唱艺术历程及艺术的策略分
著名萍乡春锣表演艺术家雍开全被人们誉称为“春锣大王”。他在其50多年的春锣说唱艺术表演历程中,在对萍乡春锣曲目的继承发展、萍乡春锣唱腔与表现形式的改革创新及萍乡春锣演唱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 雍开全及其萍乡春锣说唱艺术历程
雍开全,萍乡春锣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45年4月,雍开全出生于江西萍乡城内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父亲是忠厚朴实的裁缝,母亲是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完全没有家庭艺术熏陶的雍开全却从小爱好文艺,上小学时就跟着邻居蔡伯伯学习拉二胡,经常参加学校一些文艺宣传演出活动。1959年8月,小学毕业的雍开全凭借他练就的二胡技艺考上了萍乡市湘剧团,朴实笃诚又聪明好学的他学起了唱湘剧必掌握的长沙话,跟着彭正斌师傅练起了毯子功、把子功、台步等,开始了他学戏演戏的戏曲表演生涯,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萍乡采茶戏演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64年湘剧团改为萍乡市文工团,1968年合并为萍乡市文艺工作团革委会委员,这期间他主动向下放到萍乡的中央歌剧舞剧院蒋有勇老师讨教,苦练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唱起了歌剧和京剧。1971年萍乡恢复了采茶剧团,他又师从邓小岩先生学唱采茶戏,在萍乡市采茶剧团他先后担任演员、副团长,其间1980年调入萍乡市文艺学校(江西省文艺学校萍乡采茶班),1984年回团。2005年退休后被聘为萍乡市老干部艺术团艺术顾问。多年的摸爬滚打、勤学苦练将雍开全历练成了一位非常出色、成绩斐然的采茶戏演员,从艺几十年他成功塑造了多个形象生动的舞台形象,多次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及省级的各种表演奖。
雍开全学唱萍乡春锣始于1960年,天资聪颖、敏而好学的他受当时荣孝善、刘思桃、谢吉生等民间春锣艺人广泛传唱萍乡春锣、培养演唱人员的影响,也开始了萍乡春锣的学唱,从此与萍乡春锣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雍开全学唱了大量的传统春锣唱段,为传统春锣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开始,雍开全和徐依广、朱建辉等人合作创作了大量的春锣新曲目,演唱中他对萍乡春锣的唱腔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富有浓郁乡土特色和民俗风味的萍乡春锣从单一说唱,提升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演唱,将萍乡春锣推向了一个新的繁盛时期。1982年开始至今,他经常代表江西参加各种全国性的曲艺展演和比赛活动。1989年,他的第一盒“萍乡春锣”专辑磁带由江西音像出版社录制出版发行,一时萍乡城乡大街小巷都流传着他的春锣声,他的“雍式春锣”演唱成了众人学唱春锣的范本,他也由此被人们誉称为“春锣大王”;专辑磁带和之后陆续出版的音像制品还远销港、澳、台、东南亚及美国、巴西等地,受到海内外祖籍萍乡的各界人士的欢迎,为宣传、推广、普及萍乡春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演戏是雍开全的主业,而演唱萍乡春锣原本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凭着坚韧执着的艺术追求、扎实深厚的表演功底、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和对民间曲艺萍乡春锣说唱艺术的酷爱,加上国家大力挖掘、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地民间文艺工作者群体对继承发展民间曲艺积极创新实践的影响,在萍乡春锣唱腔设计及演唱表演等方面取得了可贵的成就。从事萍乡春锣演唱50余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创腔演唱了一百多首春锣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曲艺演唱大奖。可谓是中国曲坛一位颇具影响的表演艺术家。
2 雍开全萍乡春锣表演的艺术成就
雍开全是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的唯一省级传承人,多年来他为萍乡春锣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斐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对萍乡春锣曲目的继承与发展
雍开全在继承发展萍乡春锣方面不仅体现在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跟着当时的民间艺人学唱了大量的传统春锣唱段。例如,各类《赞春》《赞人》《赞物》《赞民俗风情》《表农事》等,使得一批优秀传统曲目得以保存传承下来;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从80年代初开始他创腔演唱新春锣曲目,主要演唱了《周矿长送子上一线》《查人家》(1981年)、《龙乃古讨亲》《喜临门》《牛郎喜来织女乐》(1982年)、《猪八戒游春》(1983年)、《春满山乡》《巧媳妇撮合老鸳鸯》(1984年)、《送春》(1986年)、《矿山赞歌》(1996年)、《樊梨花义胜鲁智深》(1998年)、《夕阳红似二月花》《三老倌游春》《江西亮出大舞台》《赞萍乡》(2002年)、《古怪歌》《土地忧来财神乐》(2003年)、《赞社区》《考新郎》《打起春锣赞江西》《送郎路上劝廉歌》(2004年)、《请到萍乡来》(2005年)、《三老倌游村》《绿水青山安源红》(2006年)、《法中有情》《养老歌》《安源热土杜鹃红》(2007年)、《永葆清廉促发展》《百花赞》《土地喜迎财神婆》(2008年)、《共谋发展保清廉》(2009年)、《好山好水好萍乡》(2010年)、《春风颂》(2011年)、《劳模赞》(2011年)、《将军回乡》(2012年)等一百多首脍炙人口的春锣新曲,录制“萍乡春锣”VCD、DVD光碟6辑,发行十万盘,为继承发展萍乡春锣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他1982年参加江西省曲艺新曲(书)目预选演出时演唱的《喜临门》在省里叫响,并被录像送华东片参赛,其演唱被人们称为萍乡的评弹。1986年,他演唱《巧媳妇撮合老鸳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新曲(书)目比赛,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997年导演并设计音乐唱腔、辅导的萍乡春锣《报春》参加全国第四届残疾人会演,获文化部、广电部等几部委颁发的创作奖。1998年和2002年,他两次代表江西省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四届中国曲艺节展演活动,分别主演了萍乡春锣《樊梨花义胜鲁智深》《夕阳红似二月花》等曲目,获得好评,为丰富萍乡春锣的表演艺术做出了成功的探索。2006年至2013年,雍开全还主演《劝廉歌》《将军回乡》《法中有情》《养老歌》等多次参加中国曲艺节、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全国曲艺书会、全国曲艺邀请赛等全国性赛事均获佳绩,多次参加江西省艺术节及省级各类文艺调演荣获一、二等奖。
2.2 对萍乡春锣的改革创新
雍开全酷爱萍乡春锣,多年来致力于萍乡春锣的传承创新发展,他从学习民间春锣的演唱开始,一方面虚心学习民间艺人们的基本演唱;一方面积极思
考以往萍乡春锣演唱中的不足之处,潜心钻研如何能让萍乡春锣增加欣赏性、艺术性,使其更具特色和魅力。身为戏曲演员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和大胆实践,将萍乡采茶戏音乐中的[反情调]、[大送调]、[神调]、[服药调]、[四板调]等曲牌的音乐元素和湖南花鼓戏等戏曲演唱中的一些运腔润腔技巧,融入春锣唱腔中,形成了萍乡春锣唱腔音乐的独特风格,从而创立了大众喜闻乐见的萍乡春锣新腔派。在表演实践中,他还充分发挥其戏曲演员的优势,积极探索舞台表现的各种新形式,使得昔日艺人独自走街串巷、入门报春,难登大雅之堂的萍乡春锣发展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各种艺术舞台的一朵曲苑奇葩。
第一,大胆革新萍乡春锣唱腔。雍开全最突出的改革成果是创新了春锣唱腔。他在学习演唱了他人众多的春锣唱段后,强烈意识到萍乡春锣老唱腔中演唱者随口清唱、口语化特征鲜明、旋律音韵过分依照地方方言音韵的单调行腔,不利于萍乡春锣的发展,于是他锐意改革,广泛吸收地方戏曲的养料,不断完善春锣唱腔。例如,在他的新腔演唱标志性曲目《喜临门》中,其间唱词“我春锣打到野鸡冲,都哇你打铳的老兄喜临门”,如果按照以往的萍乡春锣基本唱法是:
而雍开全在演唱时根据书中故事情节的需要,为了带动现场观众的情绪,大胆地将邓小岩演唱的萍乡采茶戏《寨上红》中的反情调元素吸收进来,将其演唱为:
高腔起唱、特色的变化音、“野”字的装饰音结合上坡腔的演唱,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让观众顿感耳目一新。再加上整个行腔中,他根据萍乡春锣基本音调与湖南花鼓戏旋律调式有些相似的特点,充分地将花鼓戏及本地民歌演唱中的触电腔、垫腔、月口腔、滑音、倚音、波音及衬词衬腔等润腔方法运用其中,并特别讲究用发声技巧使得高低腔自然流畅、收放自如,字正腔圆、优美悦耳,这样新创出的春锣唱腔曲调,克服了以往唱腔低沉平淡、吐字不清等弱点和缺陷,旋律显得起伏跌宕、娓娓动人,这样的演唱使字和声的结合展示出浓郁的乡音雅韵风格个性,加强了唱腔的张力。焕然一新的音乐润腔,使唱腔变得激情感人,使之产生了特殊效果。通俗、幽默的唱段,在他纯熟轻松的演唱技巧中,将萍乡春锣浓郁的乡土韵味,唱得格外诙谐、风趣。
他还善于学习借鉴各路萍乡春锣演唱的改革经验。例如,起腔时吸收了上栗县艺人荣孝善的“高调起腔”,结尾处他吸收了青山矿文艺宣传队周新元表演春锣时融入萍乡民间音乐曲牌[大送调]的唱法,从而改变了萍乡春锣音乐的单一枯燥的曲体结构,将单纯的上下句平述结构改为依据说唱情节“起、平、落”或“起、平、转、落”结构,加强了叙事功能的表现力,同时尝试春锣音乐以唱为主、唱念结合的新路子,拓宽了春锣表演路子,提高了春锣艺术表现力。
第二,丰富萍乡春锣表现形式。随着唱腔音乐的创新发展,雍开全和其合作者们又在春锣表演形式和伴奏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原本萍乡春锣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就是单纯的一人身背锣鼓走村串户采用走唱或站唱的形式。为了增加萍乡春锣的舞台演出效果,萍乡各路春锣演唱者都积极在演唱形式上做了很多尝试与改革,特别是以雍开全为代表的萍乡本地春锣不断在更新变化,他不但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特长,在一个人的单口演唱中加强表演性外,还有了与他人的对口、群口等多种形式,有时又运用曲艺中的“跳进跳出”形式一人演两个甚至三个角色。他与创作者们在设计春锣表演中还融入了其他艺术形式。例如,数板的增加、合唱伴唱的运用、伴舞的出现等,并创新了春锣短剧、春锣小品、春锣歌舞等表演形式。例如,春锣歌舞《请到萍乡来》、春锣剧《法中有情》等都是成功的典范。
雍开全初上舞台演唱春锣时,开始加入二胡、三弦为他的春锣演唱进行旋律伴奏,后加入扬琴,起敲打节奏的作用。2002年,他到北京演唱《夕阳红似二月花》开始,乐队加进了琵琶。随着雍开全等人对春锣唱腔音乐的推陈出新,他们所使用的伴奏乐器也不断增加,竹笛、琵琶、唢呐等民族乐器都被运用其中,后来逐渐发展至用民族管弦乐队进行伴奏。例如,在《古怪歌》中除了使用惯用的二胡、琵琶、竹笛、唢呐外,还加入了大锣、小锣、钗等民族打击乐器和大提琴、倍大提琴等低音乐器,为了增强奇异效果还适宜地用上了扬琴、萨克斯等,伴奏乐器的丰富使用,使得春锣音乐伴奏更富有立体感、音乐形象更为丰满。越来越丰富的演唱及伴奏等表现形式,有效地增强了萍乡春锣这种曲艺形式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使其成了能传承历史、反映现实、传播文化、教育群众、活跃生活、保存地方语言的集娱乐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说唱艺术。
2.3 对萍乡春锣演唱人才的培养方面
雍开全对萍乡春锣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他一直清醒地认识到要更好传承发展萍乡春锣说唱艺术,增强春锣说唱艺术的生命力,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曲艺的传承重在人才,他希望有更多的后来人来承接这份事业,所以他在创新发展春锣演唱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春锣演唱人才的培养。多年来,他努力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广收门徒,言传身教,不辞辛苦,不计酬劳,带动了萍乡当地专业及业余文艺团体中一大批中青年演员学习演唱萍乡春锣,也非常重视在社会上发现好苗子进行春锣的传承教学。近十多年来,他培养了彭利萍、黄绍辉、易国华、黄建玲、张玉坤、张文标、肖奇良、肖萍、甘露琼、贾勇军等一批优秀的春锣后继人才,他们也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多种曲艺比赛奖励,为促进萍乡春锣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他和曾被中国曲协授予新中国曲艺六十年“优秀中青年曲艺家”称号的得意门生彭利萍一起,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并开始了春锣传承人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目前他们培养的春锣幼苗5岁的李煜阳和6岁的王馨乐就已在今年江西省第七届少儿曲艺大赛中崭露头角,获得曲艺类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萍乡春锣传承发展的新希望。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雍开全多年的辛勤耕耘与艰辛付出,也换来了收获成功的喜悦。自1996年以来,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优秀文艺工作者、萍乡市优秀共产党员、萍乡市劳动模范、中国
曲协“德艺双馨会员”、江西曲艺玫瑰奖优秀表演奖、江西民间文艺奖、民间说唱表演奖等荣誉和奖项接踵而来,并于2000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2008年由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传承人称号和2009年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新中国曲艺60年“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更是对其在为继承发展民间曲艺方面所取得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期待雍开全将萍乡春锣说唱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祝愿他的民间艺术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 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江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8.
[2] 康华.江西萍乡春锣艺术特征初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3] 欧阳文健.“伢伢”进了京“小花”也争春——记萍乡市采茶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雍开全[J].中国戏剧,2003
(07).
作者简介:康华(1968—),女,江西萍乡人,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音乐创作和民间文艺研究。
上一篇:网络语言变和异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