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影响因素的实证探讨
一般来说,艺术类大学生给人一种追求自由、个性张扬、思想天马行空的印象,但缺乏有关的实证研究。当代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对规则、满足和社会交往具有某种最低数量的需要。本研究拟考察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艺术类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哈战荣等在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学校归属感内涵后总结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通过接触校园社会环境,逐步感受到被所属集体、学校所接受、尊重等心理体验,进而产生的自己成为学校一部分的身份认同且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的稳定情感”①,本文采用这一定义。
一、对象与方法
对象:调查的对象为福建省四所高校美术专业、音乐专业等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1份,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分析软件中,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
工具:在杜好强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②问卷基础上,结合并研究的需要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共分两部分:首部分为《学校归属感量表》,共有12题;第二部分为《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量表》,共计三个部分27题,分别为学校环境、学生服务与管理、师资与教学。
二、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适用性分析
(1)问卷信、效度分析:经分析,《学校归属感量表》《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895、0.936,分半信度分别为0.866、0.867,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的效度主要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进行测量,经逻辑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测试问卷的效度达到统计测量的要求。
(2)主成分分析:从检验值中得知,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的KMO值为0.918,球形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P值为0.000,表明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结合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相关指标值,表明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可得到量化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两个公因子。前2个公因子反映了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相关变量总方差的76.51%。因此,本文用前两个公因子来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进行评价。 根据确定的两个主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对其实施方差最大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为矩阵。根据旋转后结果显示,第一个公因子在“我认为自己是这个学校的一员”等项目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单个因子载荷超过0.5)。这些因子主要反映了学生对于自己身为学校一份子的身份认同及其行为表现,我们称之为身份归属感。第二个公因子在“学校给了我家的温暖”等项目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的体感体验以及学校生活对其精神层面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情感精神归属感。
(二)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总体状况与差异检验
1.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总体状况
据表1,艺术类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上的总得分,均值为40.48,量表共有12题,采用的是五点计分法,3为中间值,因此中间水平得分为36分。据此判断他们总体上缺乏对学校的归属。从表中数据可知艺术类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对学校身份上的归属,这表明有关院校在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关心和关怀程度仍需加强,切实做到以生为本。
通过相关分析。学校归属感与身份归属感和情感精神归属感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9且在0.01水平(双侧)统计学意义上显著,且情感精神归属感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系数更高。
2.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检验
(1)不同性别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差异
据表2,艺术类大学生归属感总体上男生略高于女生,在身份归属感上男、女生基本相当,在此两者上,男生和女生的归属感并无显著差异;在情感精神归属感上,男生略高于女生但在该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生源地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得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归属感在总体上以及身份归属和情感精神归属两个维度这三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来自农村的艺术类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上均高于来自城市。这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熟度有关。城市孩子的成长条件从小就优于农村的孩子,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且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而农村大学生更加成熟,更加朴实,责任心更强,“家”的意识更浓厚,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并对集体产生认同与归属感。
(3)境内外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
据表3,来自境内(中国大陆)和境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归属感在总体上以及身份归属和情感精神归属两个维度这三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来自境内的艺术类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上均远远高于来自境外的。这是因为来自境外的艺术类大学生,他们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异地他乡求学,环境的陌生感、文化、语言以及习惯与家乡的迥异,他们需要更加长久的时间来适应在求学高校的学习与生活。
(4)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据表4,担任学生干部的学校归属感及其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且在三个方面两者之间在0.05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缘由在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他们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所组织开展的大量学生活动也更多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情感投入;在当今更加重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时代,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总体上较非学生干部群体高,他们因能力和付出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同和肯定。
(三)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1.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与其影响因素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P<0.01),而且这三个因素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下面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
2.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以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以三个影响因素为回归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师资与教学因素外,另外两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这两个变量可以解释
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57.4%的变异。这两个变量对于学校归属感的预测作用大小为学生服务与管理>学校环境。标准化回归方程为: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12.219+0.678*学生服务与管理+0.156*学校环境
结语
总体而言,以调查的福建四所高校为例,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总体偏低,位于中间水平;他们的学校是归属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生源地、境内外、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影响因素方面,学校环境、学生服务与管理、师资与教学是影响其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在对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学生服务与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将学校建设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提升学生的精神归属感,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学校付出越多,用情越深,其生命的体验越深刻,生命越辉煌,与学校的联结也越紧密”③。
重视高校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做到“以生为本”。学生服务与管理是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键性因素,高校教师,尤其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切实做到服务育人,关心和关怀学生,尤其是境外学生,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产生“在校如在家”的感觉。
就学生自身而言,应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以及集体活动中,培养自我良好的集体意识,在锻炼中展示自我,获得更加积极的心理体验,提升责任意识与集体归属意识;在当今网络时代,重视“家园式”立体社交网络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注释:
①哈战荣,杨向鹏.高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理论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②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③阳泽.论学校归属感的教育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2009(7).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