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讲《理想的风筝》看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生语言的发展,有赖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以《理想的风筝》为例浅析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想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指导训练,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碰撞的平台,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一次试讲,交流汇报是这样的
生1:我觉得刘老师不怕困难,读了第8自然段中的句子。生2:刘老师很爱国,读了第4自然段中的3句话。生3:刘老师很幽默,读了第3自然段刘老师残腿由来的句子。……
学生的自学汇报没序,从文中记叙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残腿、讲课提问、放飞风筝来看,内容线索是层层深入,情感线索是步步提升,然而学生却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在默读书看到哪,想到哪,汇报就说到哪,真是东一榔头西一斧。当时的交流状况与我设计的环节、预设的结果简直是背道而驰,我的指导无从下手,我的评价指导语言显得苍白无力,只能草草收兵。
反思教学,这节课学生的学习认知之所以是肤浅的,是因为我的教学设计只备教材而没备学生所致,教师不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考虑,所以学生的思维没有条理,汇报没有章法,也就根本谈不上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二次试讲,我引导学生先从第一件事情汇报
生1:刘老师是个幽默的人,读相关句段。师:你是从刘老师说腿残这件事的内容中感受到的,那从刘老师言行中还能感受到什么?生2:我还能感受到刘老师的乐观和坚强。他的腿虽然残了,但是他不自卑,因为他能笑对残腿的现实。师:这段的描写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们无语……
学生的理解概括相对来说是全面了、具体了,语言也比较规范,在引导中注意了调整语句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明白,但思考的角度单一。苏叔阳讲刘老师的i件事,感情是层层深入越来越强烈的,对老师开始是尊敬、接着情感发展到崇拜,最后上升为崇敬。学生只从刘老师的行为表现中谈看法,而忽略了老师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角度单一,也削弱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次试讲: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
师:第一件事从刘老师笑谈残腿由来的言行中感受其幽默、乐观、坚强。那从学生(结合板书)的角度看刘老师笑谈残腿的这件事,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同学们听刘老师说残腿的由来,开始是笑,然后是酸涩,后来是尊敬,老师的言行教会学生要敢于正视现实,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苦与难。(结合资料,苏叔阳受老师影响在病魔的两度折磨下依然能笑着说出——“心宽一寸,病退一尺。我是去见老朋友啦”。这样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是得益于刘老师当初的影响。)
师:(结合板书整理学习思路)从“笑谈残腿”这件事中感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是从刘老师的自身行为的表现和通过他的表现对学生产生的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评价。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思路一老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来交流汇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中学生就能从刘老师自身和刘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两个角度全面谈感受了。
师:刚才我们是根据每一件事来评价刘老师的,现结合板书和自己的理解对刘老师做一个全面的评价。
生1:刘老师是个坚强乐观、热爱生活、有追求的人,在他的影响下苏叔阳考入了历史系。他在学生的心中从小就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理想的风筝。
、
生2:刘老师爱学生,不仅爱学习好的学生,也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不论是回答正确深刻的,还是回答不好的,刘老师都能一视同仁,刘老师的课堂从没有批评和讽刺,只有鼓励和启发,所有的这些表现都能看出刘老师是个热爱学生的人。
生3:刘老师笑谈残腿让苏叔阳明白了要以乐观的态度承受苦难;刘老师学识渊博、热爱工作的敬业精神,让苏叔阳有了理想和今后发展的目标;在对待回答问题的态度上,也明白了怎样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
生4:刘老师腿有残疾,却敢于挑战用腿的运动——放风筝,从他放风筝时那么的幸福开心,可以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做人。我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爱生活的人。
通过三次试讲,我不断完善了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我认为,要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思考,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巧抓课堂生成。通过点评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全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规范学生的语言,重视再修改的过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