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读中自有情的教育艺术
2011版的语文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人教版低年级课文量增多,要充分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思想,说实话,按部就班,以传统教法教低年级学生,时间是不够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生字还不认识,字音尚且读不准,句子读不通,又怎么把厚厚的一本教材里的文章熟读成诵,甚至读出感情来呢?如何课内外整合,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构建高效课堂是我教学思索和探究的重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预习先行,使学生入文
预习和复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在家里预习了,我在课堂上会采用游戏的方法检查他们的预习。如在教一年级课文时,我常会采用“送信”的游戏,检查他们的认读情况。即把生字、新词写在折成信封样的卡片里,我当邮递员,喊着“送信了,送信了!”学生会说:“谁的信?”我说“××同学的”,然后这位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字或词。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击掌表示信已收到。如果读错了,同学集体纠正,齐说“加油!”表示信未收到。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兴趣浓厚,记忆的效果自然就好。课堂上我还采用竞选小老师的办法提高他们朗读的正确性。对于新词或难读的句子,谁读得好,谁就可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还比如同桌一人读一段,小组读、评议等形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朗读跟进,使学生悟情
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指教师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会语言所蕴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中生发学生情感,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这是我们教师课堂训练的重点。我们应该发挥文本的作用,借助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用真情实感来表达出朗读的效果。面对教材中充满了童趣、童味的一篇篇课文,让人忍俊不禁。想读出来的好文章。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讲解分析,不仅破坏了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而且会使学生感[论文写作 ]到枯燥乏味,课堂效率低。于是我尽量用儿童化的语言,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一遍遍地读课文,对学生提出阶梯状的目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比如《雨点儿》一课,开始我给学生创设下雨了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情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讨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数不清的“还有什么?”飘落是怎样落?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读,学生很快就读出了味道,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读。孩子们自然懂得了不管是大雨点还是小雨点儿,他们都很可爱,都为别人做出了贡献。
三、角色体验,使学生入境
如《笋芽儿》(人教版二下)一课,我让学生在了解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个子小的当小笋尖儿,个子中等的当嫩笋,个子大的当竹笋,他们以我的语气讲述笋芽的生长过程,再将学生分三组,分别读三个人的生长。在这种角色体验的引导下,我配以音乐渲染气氛,学生很快融入到了童话中,达到了以读代讲的目的。在《我为你骄傲》一课(人教版二下),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课件出示画面,我在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将邻居晾晒的衣服弄脏了,我看了看周围,没有人,画外音:我该怎么办?让学生简单输出自己的想法后,引出课题《我为你骄傲》。出示第二幅画面,一个酷爱足球的男孩形象。从哪里看出他踢球时十分快乐?从书中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生自由读。谁来当他的队友?帮他读一读。然后课件出示玻璃碎了的声音。男孩现在的心情怎样?队友们请读读后面的句子吧。看来这个男孩也面临了刚才同样的问题,请读一读,从全文中找一些他心情变化的句子……通过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创设了与人物对话、与文本对话的情境,以角色体验,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不言而喻了。
四、课外延伸,使学生长能
孩子朗读兴趣、朗读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还不够。为此,我利用班级阅读课、班会课开展一些活动,如古诗诵读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对对子赛歌等(主要根据《渔翁对韵》的内容进行),使学生的朗读才能获得展示的机会,朗读空间越来越广,丰富了他们的阅读积累。
总之,想让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要先从有声有色的朗读开始。孩子们爱上了朗诵,也就爱上了那一段段飘着墨香的文字,让书香伴他们成长。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