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欣赏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素质培养
美术欣赏的过程承载着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品味、感悟、欣慰等的感受。它可以提高人的艺术涵养,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扩大人的知识层面。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不仅在数学、物理、医学等领域卓有成就,在艺术界也是一枝奇葩。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李振道曾提到:“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的双峰聚会。”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也说过:“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因此,美术欣赏不仅仅是一种抒发感情,陶冶情操的课程,更多的是它可以促进其他各个学科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最早提出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上。因此探究性教学思想相对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的方式更会令学生便于接受和喜爱,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研究、归纳、总结,获得经验,增长智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正确价值观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
1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应用的实际教学方法
1.1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鉴于学生大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好奇心很强,对于一些新知识他们喜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先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摸索、探究新的知识,激发学生潜在的鉴赏能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根据内容设置情景,提出难易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因此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手法、内在情感、作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提高审美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
1.2 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创设艺术情境,通过引导教学的方式,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潜能
现在课堂教学大都提倡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来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创新为主的新模式。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填鸭式”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体验是最有效的接受方式,也是最能与艺术作品的内涵相融合的接受方式,教师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可以将学生以团队、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展开引导式教学,通过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艺术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审美修养和道德情操。
探究性教学法需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地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再次体验,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能力。
1.3 在课程中需穿插小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为了更好的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在学生不明白时适当点拨,引导其探究的方向。比如说在鉴赏《拉荷切普及其妻坐像》时,先播放一段关于埃及文化的短片,并在短片中加放古埃及的音乐,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在讨论30分钟后,提问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加以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最终让学生根据提问后的解答及老师纠正后的答案总结出其基本的文化背景、特色、观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正确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1.4 做好课终总结,将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总,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的结果是形成知识点,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汇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其掌握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应在布置的作业上进行改革,做到“少而精”。
(1)应因材施教的布置作业。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因材施教的布置作业,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的布置作业。如学习了《蒙娜丽莎》后,我设计两个层次的作业。1)根据你的观后感,写一篇文章。2)查阅作者简介,分析作品背景、创作手法以及带给后人的意义,从而形成一篇学术论文。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增加课外赏析的作业。课堂的时间总归有限,要想真正的做好鉴赏就必须要博览群书,多积累艺术常识,因此课后的自我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这既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又可以陶冶情操,一举两得。
(3)留一些可以促进想象力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善于想象的人才会善于创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内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2 美术欣赏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1)长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课堂的枯燥无味。“只有兴趣才是学习永恒的动力。”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催化剂。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浅显认识和厌烦情绪,丰富了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郁兴趣。
(2)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它被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所影响。例如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求,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及习惯等。在学习中
除了要有学习需求以外,还要有好的学习目标才可以指引学习的方向,这就是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与需求同样重要,这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将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由安静状态带入到活跃状态,促进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产生求知兴趣和学习欲望,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的奥妙。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意识到在美术欣赏课中既可以熏陶审美感,又可以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放松,同时又储备了自己的知识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
(3)加强了教学的互动和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加深师生间的情感。在课堂中,单纯的授课方式犹如一潭死水,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收效还会适得其反。因此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加课堂的活力,营造出温馨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师生互相交流,增进感情,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作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探究性教学模式发挥了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的作用。在学习中,每位学生通过发表见解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不但可以增进情感,还提升了口才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信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现在,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已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新课程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鲁浩.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DB/OL].百度文库.
[2]宋奎.高校艺术鉴赏课的定位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B/PL].维普网.
[3]探究式教学模式[DB/OL].百度百科.
[4]学习动机[DB/OL].百度百科.
上一篇:浅谈音乐记忆与视唱练耳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