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传统艺术教育价值和意义
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整个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绩,与我国人民的智慧、勤劳紧密相连,同时,与我国传统艺术教育密切相连。传统艺术教育,造就了历朝历代、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艺术家,传统艺术教育使得中华民族艺术文明得以传承。
一、传统艺术是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世界教科文组织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被世代传承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技能、工具以及表现形式等等。根据这一规定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两大类:第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达方式,比如说,各种表现艺术、民俗活动以及相关手工制品、器具等等。第二,文化空间,比如说,定期举行、展现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头表述或传说,包括多种形式的语言媒介;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节庆、礼仪、社会风俗;关于宇宙的实践与探索;传统技能以及各种文化空间。传统艺术教育正是将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传统的重要方式。也正是由于传统艺术教育的存在,才使得我国古老的艺术文明得意源远流长。传统艺术教育可谓是绚烂多姿,包括老师在内的周朝大司乐就有1500人次;唐代“左右教坊”也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清朝南府中仅景山三学、外二学、内三学就超过了1500人次。另外,“宋画院”之类的学校,甚至没有定额要求。规模性的艺术教育造就了大批量的艺术人才,宣和年间画院,培养出了李瑞、卢章、刘益、孟应之等盛名一时的画家,南宋画院培养出的李从训、苏汉臣、李唐等数不胜数的艺术人才。艺术文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学校的出现,艺术教育又推动了艺术文化的革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向心力的一个精神纽带以及重要标识,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还有利于保护世界艺术的丰富性、多样性。
二、传统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我国传统的艺术教育中,美学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中和”之美。中、和也是传统艺术活动以及审美的最要要求与普遍标准。早在远古时代,《尚书》中就有记载“神人以和”的观点。在清朝初期,《溪山琴祝》一书中明确指出,琴乐[ 第一论文网]以及一切艺术的中心就是“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孔夫子提出的“大同社会”、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等等,都孕育着“和”字的内涵与精神价值。传统艺术教育正是在“和”字中孕育而生,又将“和”字理念发扬光大,延续至今。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物质文明极度丰富的今天,人们受到越来越多腐朽思想的腐蚀以及诱惑,党中央适时提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在注重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艺术教育有着积极作用。人们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艺术修养,而且能够从中深刻感悟到“以和为美”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
三、传统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传统艺术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艺术文明。由于风俗习惯以及地域性的不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文明各具特色。传统艺术在社会进步以及人类发展的精神动力,集中体现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格以及文化特征,深刻孕育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与追求。例如,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以艺术追求境界的高雅、优美以及发展历史的悠久著称。并且作为优秀的民族艺术,被积极纳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殿堂,被更多的子孙后代学习、掌握与传承。比如说,东汉末年出现了一大批的“工书之人”,盛行刻字刻画之风,钟繇的楷书、刘德生的行书以及张芝的今草、武梁祠(山东济宁嘉祥)的刻石壁画,历朝历代的歌舞、书画、诗词等等,今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瞬间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我国古代传统艺术教育的影响以及重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传统艺术是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传统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详细论述了我国传统艺术教育的意义。传统艺术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将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孔宪峰,周秀红.公共艺术教育的特质及其载体意义[J].高教论坛,2011 (11).
[2]马建初.开展民族传统艺术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精神[J].艺术教育,2012 (04).
[3]王慧.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解析[J].美术大观,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