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茅盾早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几个特征

发布时间:2015-07-28 18:00

 前言:茅盾的人物塑造注重社会人心理由外至内的剖析,进入到了社会历史分析的深层,达到了社会科学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的有机统一。茅盾这些独特的艺术追求,大大提高了我国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水平。
  一、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他的小说艺术最大的成就就在于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形成了一个个人物系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巨大人物画廊,有些堪称杰出的典型,在茅盾先生早期小说创作中,他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实业家形象和传统女性形象
  不论讲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还是论及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都不能不说到茅盾。可能因为茅盾本人就是一名知识分子,同时他的人生又多接触知识分子的缘故,他的创作开始就选择了知识分子,而且是大时代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蚀》三部曲中的静女士、慧女士、章秋柳孙舞阳、李克、方罗兰、张曼青;《虹》中的梅行素;《子夜》中的张素素、惠芳;《野蔷薇》中的娴娴、环小姐等。
  茅盾从酝酿和着手小说创作时起,就和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1926年秋季,茅盾就有了写小说的冲动。据茅盾回忆:“她(茅盾夫人孔德芷)那时社会活动很多,在社会活动中,她结交了不少少女朋友。这些女朋友有我本就认识的,也有由德芷介绍而认识的,她们常来我家中玩。由于这些新女性的思想意识,声音笑貌,各有特点,也可以说她们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和她们处久了,就发生了描写她们的意思。”就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来看,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称时代女性)形象远胜于男性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尽管茅盾先生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为数较多,性格各异,丰富生动,但我们又可以把她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蚀》三部曲中的慧女士、章秋柳、孙舞阳;《虹》中的梅行素;《子夜》中的张素素、惠芳;《野蔷薇》中的娴娴、桂奶奶等为代表的“叛逆型”时代女性,她们不仅具有自立意识,而且还有了一定的自立能力。
  另一种类型就是以《蚀》中的静女士、陆梅丽;《子夜》中的林佩瑶;《自杀》中的环小姐等为代表的“温顺型”时代女性,她们接受了一定的新思想,但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不满但又不知如何反抗。“叛逆型”的女性慧女士、章秋柳、孙舞阳等个个漂亮健康,充满了青春活力,散发着女性魅力。她们易于狂热,也易于消沉;易于冲动,也易于焦灼。虽然在外表上,表现过一些狂热乃至坚强,但在本质上,在内心深处是极其脆弱的。孙舞阳爱着方罗兰,但出于理智,她说“我不能爱你”;慧女士在抱素身上进行了对所有男子的报复后,想到自己的前途自己的“爱情”,有了“若在家里,一定要扑在母亲怀里痛哭一场”的心理。慧女士们内心是极其矛盾的,她们本是弱者,但又得在别人面前摆出一副刚强的姿态来,有了苦恼不便向人诉说,眼泪只能往自己肚里吞。
  茅盾先生早期笔下的时代女性中还有这样一部分女子,她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环境是束缚,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如《创造》中的娴娴在丈夫的“创造”下走在了丈夫前面;《子夜》中的“玉女”惠芳在张素素的带动下,走出了那间自设的禁闭室,离开了长兄吴荪甫一手遮天的吴公馆,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这部分女子不像慧女士、章秋柳那般“肆无忌惮”,但她们勇于挑战束缚她们的封建势力,也属于“叛逆型”的时代女性。
  相对于女性青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描写来说,在茅盾早期的小说创作中,男性青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论数量上还是人物形象丰满程度上,都只占了一个不很重要的地位。较有代表性的男性青年知识分子有《蚀》中的李克、方罗兰、张曼青、史循等。而这些男性青年知识分子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李克为代表,他们不仅以满腔热情迎接并参加了革命,还毫无保留地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们不仅具有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而且当革命竟如低潮时并没有被反动派制造的腥风血雨所吓倒,仍然继续英勇地斗争下去。李克在《幻灭》里,是静女士去武汉参加革命的有力鼓舞者;在《动摇》里,他是以省特派员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小县城的,当革命危机逼近的时候,他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茅盾先生最优秀的作品非《子夜》莫属,《子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塑造了吴荪甫这一实业家形象。在茅盾的早期作品中,实业家还有孙吉人、王和甫。在本问中以吴荪甫为代表来分析。
  当传统女性的权益受到冲击时,她们不像时代女性那样反抗,而大多采取自己独特的方式——撒泼打骂。在《子夜》中,曾沧海那非正式的小老婆阿金与曾沧海的儿子曾家驹勾搭成奸,曾家驹的老婆出传统女性的本能,大骂阿金。于是,曾府上演了曾家驹老婆与阿金吵架,曾家驹打老婆的活剧。按理,罪责在曾沧海、曾家驹父子头上,该打该骂的是他们。但曾家驹的老婆和老太太偏偏不敢骂男人,只得骂比她们更弱小更可怜的阿金。传统的男权主义伦理道德观念在传统女性的脑子里已是根深蒂固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态深深地制约着她们。
  二、茅盾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现实主义文学的精髓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再现,使文学成为真实的时代的镜子,用茅盾的话来说就是“人物与环境同时在作家的关照之中。”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茅盾是一位政治的,社会的作家。‘个人区区小事’是不能吸引住他的,只有那伟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才最使他激动不安。”茅盾曾明确表示《呐喊》中的乡村描写只能代表中国人生的一角,《彷徨》中的这两篇(指《幸福的家庭》和《伤逝》)也只能表现‘五四’时代青年生活的一角。因而也不能不使人犹敢到不足。这里,显示了他与鲁迅文学观的个性差异,也显示了他看待文学的独特角度:文学应该描写“大中国的人生”,以忠实地反映时代的社会历史内容。那么,在茅盾早期创作小说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在怎么样的呢?茅盾的怎样通过对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实业家以及传统女性的描写来真实地再现中国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的社会现实呢?
 如果把茅盾早期小说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和鲁迅 笔下同类女性形象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鲁迅主要是“横向”铺开,层层深入地写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女性的戕害;而茅盾侧重写传统的宗法制解体时女性既要在这动荡的岁月里求生存但又为传统的文化心态束缚的生存状况,揭示了历史与现实对女性的双重制约。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帝国主义入侵。
  早在一九三0年一月,毛泽东已经指出:“伴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矛盾而来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帝国主义让步的事实,这就发展了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资本家从拼命压榨工人找出路,中国工人则给以抵抗”。茅盾便是以他对吴荪甫以及吴荪甫和工人之间结成的关系所做的真实的描写,表现出毛泽东所揭示的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这个真理。
  总的来说,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状是危机四伏的,外面是侵略者虎视眈眈,内部封建残余思想严重、军阀割据内战不断。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人生命运和时代命运密不可分,在矛盾的早期小说创作中,通过对二三十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实业家及传统女性的描写,剖析了他们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展现了时代风云,体现了社会寒流和时代风涛对人物追求个人生存价值的影响。
  三、和鲁迅先生一样,茅盾也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但鲁迅是把为人生和改良人生与改造国民灵魂联系在一起,以启蒙主义和思想革命为宗旨;而茅盾则着重表现人物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揭示时代对于人的命运的影响,他早期就说“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做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的人生,乃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人生。不过描写社会的病根而欲以文学或戏剧形式出之,便不得不请出几个人来做代表。他们描写的虽只是一二人、一二家,而他们在描写之前所研究的一定是全社会全民族。
  在茅盾先生早期的小说创作中,《蚀》三部曲、《野蔷薇》、《虹》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时代青年,特别是时代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考验,对光明的追求,对革命的向往;《子夜》通过对实业家吴荪甫走上失败道路的描写,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再现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复杂矛盾,触及了政治上、经济上的敏感问题。
  在《蚀》的扉页,作者有这样的题词:“生命之火尚在我胸中燃炽,青春之力尚在我血管中奔流。我眼尚能谛视,我脑尚能思维,尚能消灭。该还有我报答厚爱的读者诸君及万千人生战士的机会。”作为人生的探索者,茅盾和他早期小说中的人物一道对人生的价值进行了深沉的思考。

上一篇:小学课间操改革的研究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高校钢琴分级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