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体育“激趣”三策略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07-28 18:00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究教学方法,通过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一、教学导入趣味化
  教学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成功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设计趣味性语言作为开场白,采用趣味化活动调动兴趣,引发学生上体育课的乐情。例如,笔者利用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前滚翻》的过程中,给学生猜谜语:两手使劲撑,两脚快速蹬,团身向前滚,展体如老鹰。用朗朗上口的口诀编成的谜语,不仅利于学生记忆,又有一定的猜谜的乐趣,学生们纷纷学起四句口诀,很快都会背诵了。在这堂课上,学生们运用口诀,兴趣很高,上课过程中都很主动,课堂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纪律意识差,好动、好奇,做事凭兴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寓教于乐,抓住学生的童心、童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技能学习情境化
  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往往会感到乏味。为此,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意识的提高,激发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的能力。
  1.多角色定位,创设游戏情境。在技能学习中,为了调动学生持续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技能学习设置成游戏情境,给学生进行多重的角色设置,使学生既作为动作操作的个体,也成为集体的一员,关注其他[第一论文]同学的技能操作,进行集体协作,相互探讨,共同提高。例如,笔者上《立定跳远》一课时,将技能学习设置成比赛游戏。这样的设置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既是运动员又是拉拉队,而且还是指导者,小组的成绩与自己有密切关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有了角色的定位,不至于在学习中分散注意力,而且通过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增强了体育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探究情境。为了落实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进行科学分解,设置问题,从易到难,每一步都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就摘到”,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上《助跑几步,一脚起跳,双脚落地》一课时,很多二年级的学生都感到困难,动作很不协调,因此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尝试。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给学生们进行难度降低,分层推进。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智慧,使学习游戏化,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学习的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体育训练竞赛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大胆的创新,改变沉闷、无聊、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设置比赛,促兴趣。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对比赛类的活动都特别积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提高课堂的活力。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快速跑的方法后,笔者组织他们在课内将学生分组,展开接力跑的比赛;为了提高孩子们单脚跳的能力,组织单脚跳抓小鸡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2.适度紧张,体验竞争。适度的紧张,在比赛活动中往往能增强人的注意力,激发人体的潜能。如在快速跑的训练中,学生认为跑步没有难度,很轻松很随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动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创新,在跑道的终点用皮垫做了几个“宝座”,规定每组参加跑步的运动员中,只有第一名的学生才能坐上宝座。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被调动了起来,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去争宝座。
  总之,小学体育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热爱体育、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上一篇:高校钢琴分级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方法创新

下一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