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读《“危机”想象与美国革命的特征》有感—普

发布时间:2015-08-01 09:11

摘 要:在阅读完李剑鸣教授的文章《“危机”想象与美国革命的特征》后,让笔者对美国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普通民众在革命中的作用也更加希望做一个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的目的就是强调“普通民众”这一群体的重要性。文章在界定了普通民众即白人选民这一范围的情况下,从普通民众的社会地位、政治参与以及对在美国革命中的作用出发,逐步论证其在美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普通民众,美国革命,白人男性,选民,重要性
  在《“危机”想象与美国革命的特征》的文章中,李剑鸣教授提出,美国革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危机的产物,建国精英以“自由的危机”为核心的“危机”想象,成为革命动员、推进国家构建的主导话语。他将“美利坚的危机(American Crisis)”定义为“美利坚的关键时刻”,并集中论述了“危机”话语在反对英国、战争时期的革命动员、以及立宪运动中的运用,并具体分析了这种“自由的危机”建构途径及其产生原因。1
  整篇文章的观点十分新颖,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美国革命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疑惑,有两点疑惑并未能从文章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李剑鸣教授认为,美国革命发生的情形并没有我们说熟悉的革命发生前社会的深重的苦难,并进行了一定的阐述,认为英属北美殖民地并不存在明显的政治或社会危机。2这一点应该是其论述整篇文章的基础,但是其论述过于简短与笼统,并不能让一个传统观念在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我完全的信服,究竟美国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英国的北美殖民地政策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北美民众,是一个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着的问题。另一个疑惑便是民众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美国革命?在李剑鸣教授的此篇文章中,突出强调了精英阶层通过“自由的危机”的话语领导美国革命,而将普通民众放置于革命的被动接受的角色,认为“美国革命并不是一场全民运动,它首先是一场革命精英所领导的政治革命。”3这一观点强调了精英阶层的作用,但却又忽视了普通民众在美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所以,笔者便产生了进一步探究普通民众这一群体在革命中的重要性的愿望,希望以不偏不倚的眼光看待这一群体,并为以后的研究与讨论普通民众这一群体做铺垫。
  历史学家纳什曾说:“要想真正地体会美国革命的‘生命与灵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改变了普通民众的战争经历和议程。这些普通民众可能是热情的边远农夫、城市技工、深海水手、女性支持者或者食品暴乱者。他们最为梦想着一场使所有美国人满足的胜利,并付出了最多的抗争、战斗和死亡。”4 “普通民众”一词在当时北美殖民地被广泛地使用,但其所指很不确定,而本文倾向于将其定义为选民,他们在13个殖民地普遍被认可的定义是:具有一定财产资格的成年白人男性自由人。当美国人在谈论到革命是“人民”的胜利的时候,“人民”这个词通常表示的也是白人男性。5他们当中有商人、制造业主、土地投机者也有农民、码头工人和工匠。
  选择这一批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因为普通民众在北美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他们广泛地参与政治活动,对美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就普通民众在北美社会中的地位而言,尽管精英阶层在领导革命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妇女在家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无疑还是普通民众。
  其次,因为北美普通民众普遍接受了基础教育,并且大部分人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北美的普通民众能够有广泛的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受教育程度上还是从经济能力上来说,北美殖民地的普通民众相较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有着更为普遍的政治参与能力。因此他们对政治的影响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在殖民地的选举中投票是民众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较之英国当时90%的人无权参加选举的状况,殖民地在政治权利方面具有相对的广泛性。6并且随着美国反英运动的逐渐升温,普通民众的政治意识觉醒,要求扩大选举权以及其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呼声传遍了合众国的乡村和城市。1776年春夏之交,在马里兰安纳波利斯近郊操练的一队民兵坚持所有拿起武器保卫殖民地的人都应当拥有选举权。因为这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全部解散。最终,摆脱英国统治而建立的新殖民地政府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主动降低了选民条件。7
  最后,在这种广泛的政治参与条件下,北美普通民众能够对政治产生影响,进而对美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革命领袖之一约翰·亚当斯将1760年至1775年这段时期定义为“真正的美国革命”,他声称,革命在战争开始前便已经完成,因为革命实际上已经发生在了“普通民众的心中”。即美国革命并不只是真正地赢得独立本身,而是一种由效忠英国到效忠美国的根本性的观念的转变。8并不是所有历史学家都会同意这一观点,但是不可否认,普通民众对英国态度的转变对美国革命进程的实际推动作用。以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为例,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仅三个月内就销售了12万册。9他对英国政体及其国王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严厉的鞭答,推翻了数百年来压在人民心上的“忠君”思想的巨石,进而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民主思想。并指出北美的唯一选择就是独立。独立对北美人民来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同时对北美独立后的社会满怀信心的进行了构想。10《常识》激励了那些犹豫不决的大陆会议的领导者,实际上成为号召激进派的号角。而业已形成的广大民众的激情的推动有便是促使领袖人物接受《常识》的观点的原因之一。11
  1765年下半年,以技工、短工、劳动者、海员、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革命团体在波士顿、费城等大城市中相继建立。这种团体有各种名称,不过它的通称是“自由之子”。在相当多的地区,“自由之子”都是抵制英货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波士顿惨案便是以“自由之子”为主体的抗英力量同英殖民者之间的重大交锋。“自由之子”中的普通民众的勇敢行为使得殖民地的统治者大为惊恐,官方的文件和报纸对他们进行恶毒的咒骂,把他们叫做“暴民”、“罪犯们的子孙”和“捣蛋分子”。而美国革命的领袖人物则把他们看作挽救国家命运的力量而对他们的功绩大家赞扬。12
  1773年,工匠和技工独立地成立了“技工委员会”,它曾募捐帮助被英国封港的波士顿 的穷人,严格实施不进口措施;他们组织“通讯委员会”,劝说木匠和石匠宁可失业也不去波士顿帮助英军构筑工事,他们阻止商船用于运输英军以及军用物资。13
  在战场上,普通民众是美国革命中的主力军,他们拿起武器,英勇反抗英军。他们的游击战令装备先进的英军也束手无策。他们追求自由,呐喊着“不自由,毋宁死”,并真正地践行了这一口号。一位英军小分队的队长在经历了一场战役后惊讶于美军们的英勇赴死;一位效忠派女性在给其侄子的信也中写到“他们不是为了挣钱而战斗,而是为了自己和后代而战。”14同时在有大陆部分英军驻扎的波士顿,普通民众组织了谍报系统。1775年4月康科德之战中民兵之所以能够狙击、重创英军就因事先得到技工的报信。15
  在独立战争中,普通民众这一群体不仅以其极大的勇气与热情推动了建国精英们做出与英国决裂的决定,还组成了各种秘密社团进行反英斗争,推动着美国革命的进程。在战争的过程中更是英勇无畏地投入战斗,对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些非精英阶层的自由男性白人,是人口中的主体,家庭中的主人,拥有着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地位。教育的普及,经济的富足使得他们能够广泛地参与到政治中去并对政治产生影响。进而,在美国独立运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英勇战斗,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推动力量。可以说,他们是美国革命中真正践行用生命追求自由之人!故本人对这一群体在美国革命中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些探讨。但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加之材料的搜集不易,故未能对普通民众在美国革命中的具体作用做更深一步地探讨,此文只能算是一篇对普通民众的研究的初步的学习,以期能对这一群体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上一篇:浅论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

下一篇:中职音乐欣赏课创造性实践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