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从电视剧《乡村爱情》看东北方言的称谓语特点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1
论文关键词:东北方言《乡村爱情》亲属称谓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称谓是人类社会关系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者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称谓,比较集中地反应了东北农村的人际称谓特点,并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和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内容。
  一、引言
  东北方言的称谓语和普通话的称谓语有一定区别,并有其重要的特点。这与东北人的性格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域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族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土地辽阔,人口密度相对稀少,气候恶劣,冬季大风大雪,严寒干燥,人的性情受这里的环境影响,喜欢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使得语言上形成了急躁,干脆,粗放,说话大嗓门,直截了当,不善辞令的特点。
  本文即以目前热播的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称谓语为例,从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两个方面来分析东北方言称谓语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二、东北方言称谓语的特点
  (一)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主要与亲属制度有关,是一定亲属制度所产生的文化符号。亲属制度反映婚姻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因素,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形式,它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在东北方言中,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比较普遍,亲属称谓不但用于比较熟悉的乡里乡亲之间,而且用于陌生人之间。例如,长贵对醉汉的老婆说:“大妹子,太感谢你了!”
  1.亲属称谓在东北方言中的具体表现也比较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称谓:哥、大妹子、兄弟、叔等等;
  2)名(或特称)+亲属称谓:大脚婶、长贵叔、广坤叔、一水哥等等;
  3)间接称谓关系:孩子他娘、他大脚婶、英子她爹等等。
  2.东北还有一种很特别的称谓方式,即双方为了拉近关系,使彼此关系显得更加亲近、亲热,而用一种换位的方式来称呼,例如(我家)你嫂子、(我家)你兄弟、(我家)你姐夫,或者可以直接说成:你嫂子、你兄弟、你姐夫等等,这种特殊的称谓往往用于背称,或向对方介绍时使用。
  3.亲属称谓泛化 在东北方言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很普遍,适用范围广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际用语。人们在交际中有意使用亲属称谓,强调亲戚关系,以拉近彼此关系,达到交际目的。这种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群体的作用,因此,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近,常会使用拟亲属称谓,家庭成员之间要比其他普通人之间的关系亲密,用亲属称谓指称非亲属关系,往往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例如:
  (1)刘一水说:“……这条新生产线一上,小蒙的豆制品厂,不但能生产豆腐,还能生产豆浆、豆腐皮、豆腐千、豆腐泡等等一系列豆产品,作为她的同学,她的老大哥我深深地为她感到高兴……”(《乡村爱情》第1集)
  (2)谢广坤看出点什么了,说:“七哥,是不是我在这上面站着,你生气了,你要生气我这就下去。”(《乡村爱情》第1集)
  (3)谢广坤说:“兄弟,吹吧你,别把牛吹死了。”(《乡村爱情》第1集)
  (4)刘大脑袋不太理解,刘能就说:“兄弟,我看你也不是外人,哥说出来,你可别笑话我。听说谁能把王大拿招到村里,就让谁干村主任,你哥我也想过过官瘾,嘿嘿……”(《乡村爱情》第9集)
  (5)王天来说:“哥,你放心,我不会对香秀怎么样的。”(《乡村爱情》第13集)
  (6)王云看见谢大脚热情地走过来,老远就叫:“姐,想死我了,你好吧?”(《乡村爱情》第16集)
  (7)谢广坤追着叫着:“七哥,不能由着他,想个办法,比如,抓紧让他们把婚结了,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乡村爱情》第7集)
  (8)刘大脑袋下车,笑着:“哥,一家人都来了,谢谢啊……”(《乡村爱情》第12集)
  从上面列举的亲属称谓词可看出,东北人在邻里之间,称呼多是充满了浓重的乡情和人情味的,虽没有很丰富的称谓词,但简单明了,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即使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会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热情。
  (二)社会称谓
  社会称谓,即非亲属关系称谓。它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需借助不同的称谓来确立说话人、听话人的角色地位。在东北方言中,姓名称谓、身份类称谓是主要的社会称谓。
  1.姓名称谓
  1)直呼姓名,多见于平辈之间,如刘英、赵玉田、王小蒙、刘一水、李大国……,而谢广坤、刘能、王老七、赵四等,这些人都是同龄人或者在村里是同辈人,所以他们之间互相直呼姓名。例如:
  (9)李大国说:“这时候我们走最合适,谢晓梅、刘一水,走啊。”(《乡村爱情》第11集)
  (10)长贵看见刘能有点吃惊,说:“刘能,你有事?”(《乡村爱情》第9集)
  (11)刘一水走过来说:“谢永强,挺能耐啊,把王小蒙都整哭了。”(《乡村爱情》第8集)
  (12)玉田说:“没买,今天来不谈电动车。刘英,苗圃里的活忙不过来呢,你快跟我回去。”(《乡村爱情》第12集)
  (13)谢广坤挤到里面,喊:“赵四啊,有点不对啊,村干部你也敢打?”(《乡村爱情》第12集)(14)香秀问:“李大国,你神神叨叨的,干什么?”(《乡村爱情》第13集)
  2)只称名字,长辈称呼晚辈则只称呼名字而不带姓氏,表现了一种亲密。例如:
  (15)长贵有点不好意思说:“香秀在呢,别这样,有什么话你起来说。”(《乡村爱情》第11集)
  (16)谢大脚紧张起来,说:“木生,你说的话都是真的?”(《乡村爱情》第8g)
  (17)谢广坤拉着王小蒙说:“小蒙,叔求你件事。”(《乡村爱情》第8集)
  (18)刘英娘上前劝着刘英,说:“英子,借这个台阶,走吧。”(《乡村爱情》第12集)
  (19)赵四说:“玉田啊,这刘英在刘能家呆着也不对啊,你还是把她叫来吧,在那里住着,我和你娘心里都不踏实。”(《乡村爱情》第9集)
  3)姓名称谓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特称比较多,往往会根据个人所具有的某种特点,而赋予其特殊的称呼,这也是东北称谓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谢大脚”这一称谓,就有其特定的意义:首先,这个女人的脚的确很大。其次是由于这个女人是农村所谓的“媒婆”,哪家有个“保媒拉纤”的事情都要找她,而她也乐于奔走在各个村之间,为大姑娘、小伙子们寻找合适的伴侣。慢慢地,这种名字就直接说明一个人的主要特征,甚至是一种职业了。
  “刘大脑袋”在《乡村爱情》中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人物,这一形象,被刘流演得活灵活现。从剧中王大拿对这个人的称呼,可以看出,在这个家族企业里,王大拿也是一样拿助理当自己人,这一称呼更多的体现了刘流在这个企业中的位置,以及董事长对他的信任。这种特殊称呼,一般适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身份、辈分的人之间,关系比较亲近,态度比较随意。
  2.身份类称谓
  身份类称谓在该剧中体现的不是很多,主要集中为“姓+职位”,但也并非绝对,在东北方言中,会随着人们的习惯而有所改变,如“齐镇长”“长贵主任”“刘能副主任”。长贵这个人物本来叫王长贵,因为在村子里大家和他都很熟悉,所以更习惯叫他“长贵主任”,而不是“王主任”,表现了乡亲们对他的亲切感。
  3.其他称谓
  其他称谓方式因为交际者之间由随便到郑重的程度依次表现为特称、称名和称职务几个层阶。由于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地位差异或特殊心理期许不同,称呼方式会表现为明显的调整。《乡村爱情》中有一个情节:王大拿的助手来象牙山考察的时候,长贵为了发动群众欢迎刘助理,打开大喇叭给村民喊话:“广大村民注意了,广大村民注意了,我们村的招商引资工作,在刘能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本溪王氏集团的董事长助理,刘大脑袋先生,哦,不是,是刘助理,已经向咱们村来了,为了表示大家对招商引资的诚意,要求到村口去,列队欢迎,列队欢迎,列队欢迎……”本来长贵是王大拿的同学,而刘大脑袋是王大拿的手下,可现在刘大脑袋是代表王氏集团到象牙山来投资的,所以长贵又改口叫他刘助理,突出对他的尊重,和村里对这次投资的重视。
  从上面的社会称谓中,尤其是特殊称谓,可以看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表现了东北人淳朴的乡情与人情。
  三、东北方言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由上文分析可知,东北人的称谓,与普通话甚至其他方言区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东北人的性格和地域文化内容有很大关系。今天,东北流传着这样一条谚语:人帮人,亲上亲。这是东北重要的地域文化的一个总结,而这恰恰是闯关东人留下的性格形态的基础。谋生路上的“帮”来自于求生的一种本能,你帮了我,我就会忘不掉你,一种最初的人性关系便产生了。这是一种地域关系,甚至产生了蔑视血缘的历程。血缘是氏族部落和家庭延续关系的基础条件,但闯关东者投奔的往往是“邻居”“朋友”或“乡亲”。由于双方处于同一境地中,这使得荒寒的北方在需要“人”的时候以最大的热情接纳了他们,而他们——闯关东者也把落脚的希望实现了,这是一种互为的希望和企盼。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中的“义”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使得后来者对先期到达东北开荒斩草又接纳了他们的人表示出无比的感恩之心,于是有了“回报”的愿望。这样,一种奇特的理论出现了——有血缘关系的人反而不如“同乡”“同行”“老乡”信得过,这种实践观念促使中原人越来越习惯于遵守接触同乡和朋友的观念,“友情”有时候高过了“亲情”,也为东北人性格的最终成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是东北独特的文化遗产,别土无有,别土不生。东北人的直率和热情在称谓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即使是对陌生人也会使用亲属称谓,乡亲之间的那种互相之间的称谓,都很好的体现了东北人的豪爽。
  但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这样的称谓也只是在东北的农村广为流传,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乡村爱情》的热播也正是体现了当今很多人都在寻找一种浓重的乡情,寻找和谐的乡间生活氛围和一种超脱世俗的轻松心情。
  参考文献:
  [1]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长春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长春市志·民俗方言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4]秦海燕.东北方言的“招呼”类言语行为模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0).
  [5]许之所,车静.论农村与城市亲属称谓的泛化及差异[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强盗片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谈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