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纪录片形态及其生成机制探索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5
摘要 本文对纪录片形态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纪录片 形态 语境生成机制
  
  纪录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一套形态体系,对于纪录片形态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的探索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综合艺术的影视有自己的影视形态学,它遵从艺术形态学的一般规范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性,一是要考虑影视如何从“电影复合其它艺术的过程”以及电影由“复合到单一的形态构成”;二是,“电影形态学”需要考虑“科学技术材料和手段的演变、构成及对电影造型的直接影响”等问题;三是考虑电影历史形态的构成对今天的艺术经验积累问题;四是要考虑电影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状态,需要研究“电影的文化形态”。
  纪录片形态作为电影形态学里的内容需要遵从以上基本规律,同时也具有自身作为非虚构影片的自身特性。纪录片的形态问题是摆在纪录片人面前的一个具有中介性质的问题,它是连接在现实生活与纪录片文本之间的一个结构层面和外在形式层面的环节。人们对纪录片的认定首先就是一个基本形态的考察,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才是纪录片。形态首先是外在的,是具有标志性区分的一种模式或标签:与此同时,形态背后又深藏着一系列关于题材、“编剧”(稿本创作)、拍摄、剪辑、合成等影视工业化生产的综合构建模式与深层理念。
  而其中,纪录片形态生成机制的探讨就成为纪录片形态研究的首要问题。只有懂得纪录片生成的基本因素。才能对纪录片的具体形态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纪录片形态的生成取决于以下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语境决定着纪录片形态的大致走向
  
  语境决定着形态的大致范畴。不同层次的语境之下对应着相应的不同形态。“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也称作“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或小语境和大语境两种。”这里的语境是一个超越了语言学内涵的广义概念,为此,我们将纪录片的语境分为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对纪录片的制约和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宏观语境,借用修辞学的概念,再结合传播学的原理,我们将纪录片的宏观语境简化为宣传语境、传播语境和市场语境。在此,需要明白“宣传”和“传播”到底有什么不同,对此。有学者这样界定:
  “宣传是试图控制意见、影响观念的单向政治性行为。”而“传播是人类传通、交流及分享信息的双向社会性行为。”所以,“相对而言,宣传语境具有专制、封闭和一元化等特征,传播语境具有民主、开放和多元化等特征。”
  这两种不同语境下的纪录片,具体形态和表现都不同。我们认为,在宣传语境中,纪录片偏向于主观的诠释,以编导说理性语言描述为主,画面只是一种简单的印证和点缀:而在传播语境下,纪录片则回归自己的纪实本性,极大地解放自己的发展路径及表现手段,纪录片的技巧模式得到多元化的张扬。对于纪录片,特别是中国纪录片。只有对宏观语境有深刻地把握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更具操作意义的微观语境中进行艺术化创造
  不同的语境对纪录片的影响不同,从宣传语境到传播语境的转变标志着纪录片本性的回归,标志着纪录片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栖息之所。
  纪录片是以多种影视纪实手法,奉信真实的美学原则纪录人类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活动,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达到对社会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原生态纪录的影视样式,事实的非虚构是纪录片的基本底线,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可以说,纪录片只有在传播语境中,才能真正发挥纪录片的本来作用,也才有它自身的本性显现。但是,中国的政治语境和文化语境决定着纪录片有着自己的一套模式和规律。“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也是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等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形态就是专题片。

  专题片是以编导对某一问题提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思路并事先形成分镜头稿本,然后编导严格根据稿本进行实际拍摄,由于稿本的规定性,专题片实际上一般都是从现实寻找可以印证文字的画面,起主导作用的是文字稿本。当然,比较优秀的专题片也在尽力动用纪实手法,甚至可以根据实地拍摄情况随时对稿本进行符合实际的修改。以便更加贴近来自现实的具体情况。即使是真正的纪录片都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专题片也不例外。专题片首先在稿本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题旨性选择。接下来的具体拍摄虽有比较真实的生命感的东西。但在过早的问题预设中淹没了现实的多样化与真实性。
  从广义上说,专题片可以看作纪录片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其实就是格里尔逊式的中国化。客观地讲,专题片在发挥舆论引导、文化阐释、历史叙事、宏观话语等方面都是其他纪录片形态所无法比拟的。其实,大型的历史类、文化类、伟人传记类、理论文献类纪录片无不首先具有一种专题性,无论是为了实现宏大的宣传、教育功能。还是为了达到更具体入微的创作实现。大型纪录片的把握无不需要编导预先的集中“论证”。大选题一定意味着宏观的策划、编导和撰稿的集合,一定意味着一种大制作、大投入,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好地把握。
  电视需要首先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所以,宣传问题就成为电视首要面对的问题。当然。不同的时代对宣传的理解也不一样,在过去我们的宣传多少有些强加于人,而今天的宣传则要实践“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改进宣传手法和报道策略。这就更进一步为新闻、纪录片的良性循环与繁荣创造了条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今天的宣传也是处于传播语境之中的行为,所以,纪录片在今天迎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值得期待,值得珍惜,不断开拓纪录片的新境界。
  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几乎可以将所有纪录片的历史形态都融为某种新的形态。跟踪拍摄冷静观察的直接电影,从人物内心探寻一种深层真实的真实电影,拍摄者与拍摄对象出现一定互动性的反射式纪录片,以某种虚构的手法达到更高真实的新纪录电影,甚至今天风行的娱乐化纪录片等等都可以自由地呈现。现在的纪录片,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集合表现。就是说,历史上所有的纪录片类型和手法在今天都能找到历史的影子,它们在新的改造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纪录片在开放的传播语境中可以不拘一格地表现,因此,纪录片在今天获得了较为多元化的发展。
  纪录片的另一重大变化。就是纪录片适应市场语境的自身形态变革。纪录片和市场历来都似乎是个悖论,但是作为媒介产品,必然要适应这种变化。在所有的影视形态中,纪录片是“动土”最慢、“抱真守实”的节目形态,又是变革最快、影响最大的媒介形态。这几年,纪录片在一种新旧模式的磨合中不断变革着自身的形态。其中一个适应了传播语境的纪录片文本,正在发展到兼顾适应市场语境的道路上来。所以,纪录片的市场出路与形态、模式的变革时刻在检验着中国纪录片人。传播语境与市场语境的双重作用,实际上为纪录片走进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创造了条件。

上一篇: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情感把握

下一篇:浅析凤凰卫视的个性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