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查理·考夫曼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6
【论文关键词】查理·考夫曼魔幻现实主义编剧
【论文摘要】纵观查理·考夫曼编剧的五部影片,不难发现它们同时呈现出与拉美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想近的特点,即都是用魔幻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一种神奇的现实。从考夫曼编剧的电影中的激励事件、叙事结构以及空间设置上,容易较好地探讨其作品如何展现魔幻现实主义中的神奇的现实。
在好莱坞,编剧的地位常常被挤压在边缘地带。抛开那些小众的独立电影,从启斯东片场的流水线模式开始,由经典好莱坞延续至今,他们自身鲜有能对电影构成本质上的影响。正如金牌制作人布莱克·海默强调的一样,一部影片需要的是一两个有号召力的明星,一些能让男性观众兴奋的追击或格斗镜头,以及一些能让女性心悸的温情场景和一个完美结局,而绝不是编剧们独特的艺术追求。这一点在阿尔特曼的《幕后大玩家》(theplayer,1992)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无数编剧围绕制片人阐述自己的剧本提纲,最后仍然需要改动成更加迎合市场模式的类型故事。然而就在theplayer这部尽显编剧无奈的电影上映后两年,编剧查理·考夫曼(charliekaufman)并没有对其手中的剧本做出允许改动的让步,《成为马可维奇》(beingjohnmalkovich,1999)在94年就已完工,但因其古怪奇异的想法与复杂的结构而无人问津,直到99年才被斯派克·琼斯慧眼相中,将其搬上银幕。之后的5年里,考夫曼陆续撰写了4部剧本,这些影片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违背布莱克·海默的准则,因为正是这些影片使得考夫曼本人已经渐渐成长为具有号召力的编剧明星。
考夫曼的成功不仅仅是其坚持独特个人风格的品质和长期为电视台撰写肥皂剧所积淀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将编剧升华成一种结构复杂的智力游戏,又远非那些遥不可及的科幻电影中冷漠的天马行空,他编剧的故事中凝聚着人性的灵气,总是轻轻一跃就跳离现实,然后又无限的向现实与情感回落。正是这样的故事特征和个人风格,很容易使考夫曼的电影被贴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
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援引自文学,作为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概念并不局限于拉美文学,它同样用来概括一种明显的风格特征。即用“熟悉的物体创造不熟悉的梦境”,将现实的生活奇异化。在文学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和具体风格技巧,“最重要音乐与表演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和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的特征。”而查理·考夫曼编剧的五部影片,正是这一特征的集群化写照。本文将通过对查理·考夫曼的剧本拆解,阐述考夫曼电影中具体呈现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一、激励事件的魔幻跳跃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为了故事的目的,一个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要比一个令人不信的可能性更为重要。查理·考夫曼的电影,正是致力于展示这种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作为带有魔幻色彩的部件,在考夫曼所编剧的电影中,这些贯穿影片的不可能性首先是通过一个忽然跳离现实的激励事件展开的。激励事件是一种爆炸,是故事讲述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是一切后续情节的主要导因,它使其他四个要素开始运转起来。”夫曼电影中人物性格和时代特征的背景性展示,并将其繁琐的时空结构重新安插成明朗的线性叙事,当我们只关注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时,会发现考夫曼的剧本中的激励事件,通常充斥着灵异的幻想和脱离常规,带有明显的魔幻色彩。
在电影《成为马可维奇》中,激励事件是在影片进行四分之一后,木偶师在工作中发现了那个通往著名演员马可维奇脑中的门。这一事件本身就充满了奇异色彩。它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用罗伯特·麦基的理论去分解考夫曼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考夫曼在其涉及到编剧这一行当的电影《改编剧本》(adaptation,2002)中,与麦基和他的理论有过正面的交锋,因为剧中不但出现了麦基这个人物,还有麦基和代表考夫曼本人的角色讨论剧本创作的场景,显然他质疑剧本理论的存在,更偏向于肖伯纳所说的“剧作学的一条金科玉律,就是没有金科玉律。”但是这并不表明考夫曼的剧本不能符合麦基的理论。《改编剧本》的结构是零散复杂的多线,我们却仍然可以发现其中带有魔幻色彩一个激励事件,做为典型的戏中戏结构,这一事件是考夫曼(剧中主角,与考夫曼戏谑的同名)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将小说作者和自己写入了剧本中。从而导致了现实和虚构连通起来。也正如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所表述的一样,这一激励事件之后彻底地打破了主角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混淆现实和虚构正是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魔幻现实主义通常表现为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幻觉与现实相混,给人一种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神秘莫测的感觉。《暖暖内含光》的激励事件是男女主人公通过复杂的科学仪器消除了双方的记忆。这种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同样带有魔幻色彩。唯一有些例外的是,《危险思想的自白》(confessionsofadangerousmind2003)中的激励事件则要真实许多。这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根据主人公的回忆录改编,考夫曼并没能过多展示自己编剧的才华。
如果仅仅是脱离现实并非能体现出魔幻现实主义的要义,正如前文所说,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风格技巧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和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有别于蒂姆波顿童话式的臆想,考夫曼仍然会考虑到这些带有魔幻色彩的激励事件如何看上去真实可信。一方面,他为这些跳离现实的激励事件布置了贴近现实生活的社会背景,这样一些奇异的事件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符合魔幻现实主义神奇现实的核心。另一方面,这些超脱现实的激励事件同时又是那么的符合逻辑,在《成为马可维奇》中通向马可维奇的大脑的通道是真实存在的空间《改编剧本》中主角考夫曼将小说作者和己写到剧本中,从而模糊现实世界与剧作中世界的界限,这一点俨然符合逻辑。而电影《暖暖内含光》(eternalsunshineofthspotlessmind,2004)中,消除记忆是诊所的一项业务,而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看上去也非常的符合科学。这一点是吻合写实原则的。
二、带有魔幻色彩的叙事结构形式
与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中表达方式一样,查理·考夫曼的电影同样通过创新的结构处理达到奇特的效果。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大胆开拓、创新,以独特的、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生活在电影时空结构的自由性使得剧本创作更加明显地能体现出这一优势。虽然电影越来越不需要线性时间做支撑,但是只要电影在讲故事,时间的线性就仍然是一个大前提。在考夫曼编剧的电影中《成为马可维奇》是完全依照线性时间进行叙事的,“但是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并不在于非要超越时间的线性。”在这部电影中,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体现在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终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这样一个叙事结构中。在激励事件发生之后,情节的发展在可预测与不可预测中摇摆,正是由此激发的矛盾,使得整个故事不断偏离线性行驶的轨道,擦出魔幻的火花。剧中的主要情节即通过丧失自我而得到爱又丧失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男主人公开始只是发现可以体验马可维奇,并与其心仪对象分享这一体验,并通过这一体验赚钱,情节在男主人公女友在体验马可维奇的过程中与男主人公心仪对象坠入爱河后发生了转折,这一幕颇具魔幻色彩,更意想不到的是,男主人公由于其木偶师的经验发现可以操控马可维奇,将心仪对象又夺了回来,然而这条进入马可维奇的通道只是主人公老板延续生命的方式,主人公最终回到自我,失去爱情。预想和预料之外之间不断产生矛盾,从而进一步推进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不断离奇化的魔幻色彩。
三、神奇而又现实的空间场景设置
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是“借助作家的想象、艺术夸张、荒诞描写等手段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法”,在考夫曼的电影剧本里,场景的设置充满了怪诞夸张的魔幻色彩。电影《成为马可维奇》中故事发生于一家在7楼半的公司,这个半层的空间场景看上去真实存在又可以理解,它将主人公的情感和故事的氛围压扁,影片中对这半层楼来历的介绍又充满荒诞意味,一个具有神奇现实的场景被展示出来。而《改编剧本》中消弭了现实空间与幻想空间的界限。主人公不断在自己创作剧本的现实空间和剧本之内的空间游离。这两个空间的交集之处同样是神奇现实的体现。
在电影《暖暖内含光》中大部分故事情节在主人公的记忆空间展开,这些空间本身真实存在过,但是由于处于主人公的记忆系统中,再与消除记忆这一情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处在回忆深处的空间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看到它在影片中被随意破坏,主人公自由地在回忆中各个空间穿梭,空间中的事物也不断消失。比如车站的回忆被消除,而车站的行人也开始从画面中消失。而另一个场景,当主人公要逃匿到正在下雨的童年时,前一室内场景就直接下起雨来,这些对场景的处理是随意的,但是它基于回忆这一空间,基于潜意识里,所以又符合逻辑。这一点正是魔幻现实主义所要展现的、神奇的现实。
综上所述,正是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使得查理·考夫曼的电影被贴上了作者编剧的标签。他从第一个激励事件开始、到整个的结构设计以及空间场景的设计都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查理·考夫曼用其与生俱来的天分关注于对神奇现实的表现。与拉美文学关注自身文化和历史的现实不同的是,考夫曼用魔幻的剧本创作语言来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类情感和自由缺失的困境。今天考夫曼已经在好莱坞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已经渐渐脱离了编剧这一角色,而涉及到制片(《成为玛克维奇》和《暖暖内含光》均为执行制片)、导演(《synecdochenewyork》)等领域。这一方面可以令其魔幻现实主义的个人风格更完整地贯彻在影片中,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天才幻想涉及到电影本体的其他层面,如镜头语言组接、场面调度等。期待查理·考夫曼的电影持续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奇的体验,以及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反思。
参考文献:
【1】(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m].邹德侬,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362.
【2】吴晓东.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9.
【3】(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11.
【4】刘一兵、张民.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5】贾建京.当代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j].现代传播.2003(4):130.
【论文摘要】纵观查理·考夫曼编剧的五部影片,不难发现它们同时呈现出与拉美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想近的特点,即都是用魔幻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一种神奇的现实。从考夫曼编剧的电影中的激励事件、叙事结构以及空间设置上,容易较好地探讨其作品如何展现魔幻现实主义中的神奇的现实。
在好莱坞,编剧的地位常常被挤压在边缘地带。抛开那些小众的独立电影,从启斯东片场的流水线模式开始,由经典好莱坞延续至今,他们自身鲜有能对电影构成本质上的影响。正如金牌制作人布莱克·海默强调的一样,一部影片需要的是一两个有号召力的明星,一些能让男性观众兴奋的追击或格斗镜头,以及一些能让女性心悸的温情场景和一个完美结局,而绝不是编剧们独特的艺术追求。这一点在阿尔特曼的《幕后大玩家》(theplayer,1992)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无数编剧围绕制片人阐述自己的剧本提纲,最后仍然需要改动成更加迎合市场模式的类型故事。然而就在theplayer这部尽显编剧无奈的电影上映后两年,编剧查理·考夫曼(charliekaufman)并没有对其手中的剧本做出允许改动的让步,《成为马可维奇》(beingjohnmalkovich,1999)在94年就已完工,但因其古怪奇异的想法与复杂的结构而无人问津,直到99年才被斯派克·琼斯慧眼相中,将其搬上银幕。之后的5年里,考夫曼陆续撰写了4部剧本,这些影片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违背布莱克·海默的准则,因为正是这些影片使得考夫曼本人已经渐渐成长为具有号召力的编剧明星。
考夫曼的成功不仅仅是其坚持独特个人风格的品质和长期为电视台撰写肥皂剧所积淀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将编剧升华成一种结构复杂的智力游戏,又远非那些遥不可及的科幻电影中冷漠的天马行空,他编剧的故事中凝聚着人性的灵气,总是轻轻一跃就跳离现实,然后又无限的向现实与情感回落。正是这样的故事特征和个人风格,很容易使考夫曼的电影被贴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
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援引自文学,作为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概念并不局限于拉美文学,它同样用来概括一种明显的风格特征。即用“熟悉的物体创造不熟悉的梦境”,将现实的生活奇异化。在文学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和具体风格技巧,“最重要音乐与表演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和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的特征。”而查理·考夫曼编剧的五部影片,正是这一特征的集群化写照。本文将通过对查理·考夫曼的剧本拆解,阐述考夫曼电影中具体呈现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一、激励事件的魔幻跳跃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为了故事的目的,一个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要比一个令人不信的可能性更为重要。查理·考夫曼的电影,正是致力于展示这种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作为带有魔幻色彩的部件,在考夫曼所编剧的电影中,这些贯穿影片的不可能性首先是通过一个忽然跳离现实的激励事件展开的。激励事件是一种爆炸,是故事讲述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是一切后续情节的主要导因,它使其他四个要素开始运转起来。”夫曼电影中人物性格和时代特征的背景性展示,并将其繁琐的时空结构重新安插成明朗的线性叙事,当我们只关注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时,会发现考夫曼的剧本中的激励事件,通常充斥着灵异的幻想和脱离常规,带有明显的魔幻色彩。
在电影《成为马可维奇》中,激励事件是在影片进行四分之一后,木偶师在工作中发现了那个通往著名演员马可维奇脑中的门。这一事件本身就充满了奇异色彩。它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用罗伯特·麦基的理论去分解考夫曼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考夫曼在其涉及到编剧这一行当的电影《改编剧本》(adaptation,2002)中,与麦基和他的理论有过正面的交锋,因为剧中不但出现了麦基这个人物,还有麦基和代表考夫曼本人的角色讨论剧本创作的场景,显然他质疑剧本理论的存在,更偏向于肖伯纳所说的“剧作学的一条金科玉律,就是没有金科玉律。”但是这并不表明考夫曼的剧本不能符合麦基的理论。《改编剧本》的结构是零散复杂的多线,我们却仍然可以发现其中带有魔幻色彩一个激励事件,做为典型的戏中戏结构,这一事件是考夫曼(剧中主角,与考夫曼戏谑的同名)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将小说作者和自己写入了剧本中。从而导致了现实和虚构连通起来。也正如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所表述的一样,这一激励事件之后彻底地打破了主角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混淆现实和虚构正是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魔幻现实主义通常表现为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幻觉与现实相混,给人一种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神秘莫测的感觉。《暖暖内含光》的激励事件是男女主人公通过复杂的科学仪器消除了双方的记忆。这种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同样带有魔幻色彩。唯一有些例外的是,《危险思想的自白》(confessionsofadangerousmind2003)中的激励事件则要真实许多。这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根据主人公的回忆录改编,考夫曼并没能过多展示自己编剧的才华。
如果仅仅是脱离现实并非能体现出魔幻现实主义的要义,正如前文所说,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风格技巧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和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有别于蒂姆波顿童话式的臆想,考夫曼仍然会考虑到这些带有魔幻色彩的激励事件如何看上去真实可信。一方面,他为这些跳离现实的激励事件布置了贴近现实生活的社会背景,这样一些奇异的事件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符合魔幻现实主义神奇现实的核心。另一方面,这些超脱现实的激励事件同时又是那么的符合逻辑,在《成为马可维奇》中通向马可维奇的大脑的通道是真实存在的空间《改编剧本》中主角考夫曼将小说作者和己写到剧本中,从而模糊现实世界与剧作中世界的界限,这一点俨然符合逻辑。而电影《暖暖内含光》(eternalsunshineofthspotlessmind,2004)中,消除记忆是诊所的一项业务,而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看上去也非常的符合科学。这一点是吻合写实原则的。
二、带有魔幻色彩的叙事结构形式
与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中表达方式一样,查理·考夫曼的电影同样通过创新的结构处理达到奇特的效果。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大胆开拓、创新,以独特的、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生活在电影时空结构的自由性使得剧本创作更加明显地能体现出这一优势。虽然电影越来越不需要线性时间做支撑,但是只要电影在讲故事,时间的线性就仍然是一个大前提。在考夫曼编剧的电影中《成为马可维奇》是完全依照线性时间进行叙事的,“但是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并不在于非要超越时间的线性。”在这部电影中,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体现在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终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这样一个叙事结构中。在激励事件发生之后,情节的发展在可预测与不可预测中摇摆,正是由此激发的矛盾,使得整个故事不断偏离线性行驶的轨道,擦出魔幻的火花。剧中的主要情节即通过丧失自我而得到爱又丧失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男主人公开始只是发现可以体验马可维奇,并与其心仪对象分享这一体验,并通过这一体验赚钱,情节在男主人公女友在体验马可维奇的过程中与男主人公心仪对象坠入爱河后发生了转折,这一幕颇具魔幻色彩,更意想不到的是,男主人公由于其木偶师的经验发现可以操控马可维奇,将心仪对象又夺了回来,然而这条进入马可维奇的通道只是主人公老板延续生命的方式,主人公最终回到自我,失去爱情。预想和预料之外之间不断产生矛盾,从而进一步推进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不断离奇化的魔幻色彩。
相比之下,《改编剧本》并没有完全依照线性时间推进情节,它呈现出的是一种螺旋状的结构,“尊重时间不可逆转的线性是现实的一面,而看到全部的时间,是按照魔幻现实主义的时空关照时间时那神奇的一面。”螺旋式结构正是与魔幻现实主义的时空观相呼应的。在《改编剧本》中,有三个时空并列存在,并顺着线性情节的发展螺旋上升,现实时空里,主人公费尽心机的改编剧本,而当在这一章回的情节发展进行到在电梯里遇见小说作者之后,主人公把自己也编入了剧本中,使得现实时空、过去时空、梦幻时空融合在一起。过去时空在片中又分成两个部分,一是3年前女作家调查并撰写《兰花窃贼》;二是5年前兰花窃贼约翰培植稀世兰花。这两个时空在主人公的剧本中交汇,又与主人公撰写剧本这一现实时空联系到了一起,同时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利用这种类似书中书的结构,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的文字和墨尔基阿德斯的手稿便在有意识当中被合二为一了,这一点和查理的剧本与女作家的书的关系如出一辙。《暖暖内含光》和《危险思想的自白》都采用了倒叙的结构,《暖暖内含光》的结构则并不仅仅是倒叙那么简单,它的魔幻色彩就在于此,虽然在开头的倒叙之后,情节延线性时间向前发展,然而这是一部关于爱的回忆的电影,虽然在主干的情节方面,医生帮助主人公消除记忆并最终消灭了它,但是作为平行发展的另一条线索,主人公在潜意识里逃避着爱人与回忆最终被抹去的命运,这一条平行线索中,情节的发展则完全是逆向行驶的,两人顺着回忆之路向回逃亡,则呈现出完全倒叙的结构。
三、神奇而又现实的空间场景设置
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是“借助作家的想象、艺术夸张、荒诞描写等手段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法”,在考夫曼的电影剧本里,场景的设置充满了怪诞夸张的魔幻色彩。电影《成为马可维奇》中故事发生于一家在7楼半的公司,这个半层的空间场景看上去真实存在又可以理解,它将主人公的情感和故事的氛围压扁,影片中对这半层楼来历的介绍又充满荒诞意味,一个具有神奇现实的场景被展示出来。而《改编剧本》中消弭了现实空间与幻想空间的界限。主人公不断在自己创作剧本的现实空间和剧本之内的空间游离。这两个空间的交集之处同样是神奇现实的体现。
在电影《暖暖内含光》中大部分故事情节在主人公的记忆空间展开,这些空间本身真实存在过,但是由于处于主人公的记忆系统中,再与消除记忆这一情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处在回忆深处的空间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看到它在影片中被随意破坏,主人公自由地在回忆中各个空间穿梭,空间中的事物也不断消失。比如车站的回忆被消除,而车站的行人也开始从画面中消失。而另一个场景,当主人公要逃匿到正在下雨的童年时,前一室内场景就直接下起雨来,这些对场景的处理是随意的,但是它基于回忆这一空间,基于潜意识里,所以又符合逻辑。这一点正是魔幻现实主义所要展现的、神奇的现实。
综上所述,正是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使得查理·考夫曼的电影被贴上了作者编剧的标签。他从第一个激励事件开始、到整个的结构设计以及空间场景的设计都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查理·考夫曼用其与生俱来的天分关注于对神奇现实的表现。与拉美文学关注自身文化和历史的现实不同的是,考夫曼用魔幻的剧本创作语言来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类情感和自由缺失的困境。今天考夫曼已经在好莱坞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已经渐渐脱离了编剧这一角色,而涉及到制片(《成为玛克维奇》和《暖暖内含光》均为执行制片)、导演(《synecdochenewyork》)等领域。这一方面可以令其魔幻现实主义的个人风格更完整地贯彻在影片中,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天才幻想涉及到电影本体的其他层面,如镜头语言组接、场面调度等。期待查理·考夫曼的电影持续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奇的体验,以及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反思。
参考文献:
【1】(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m].邹德侬,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362.
【2】吴晓东.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9.
【3】(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11.
【4】刘一兵、张民.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5】贾建京.当代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j].现代传播.2003(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