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影视教育的思考
高校影视技术专业面临数字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深度应当加强,但文化理论的培养反而应该增强而不是减弱。大学培养有脑子会思想的创意人才屈就于实际操作需要的培养方式失去了大学培养的意义。
在艺术教育中,针对现代的影视艺术的教育迅猛发展,研究影视教育的发展思路,如何适应影视艺术的普及局面,根据大学教育制度拓展影视教育和影视艺术教育的学科研究,已经是摆在艺术教育范畴的重要任务。
到2007年开设表演专业的师范院校共有8所,其中师范大学有7所,师范学院有1所;开设导演专业的师范院校共有1所,其中师范大学有1所;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师范院校有7所,其中师范大学有6所,师范学院1所;开设摄影专业的师范院校有11所,其中师范大学有7所,师范学院有4所;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师范院校有11所,师范大学有10所,师范学院有1所;开设广播电视编导的师范院校有16所,师范大学有14所,师范院校有2所;开设影视学专业的院校有1所,其中师范大学有1所。至于专业性院校、农林院校、综合大学等也有类似的状况,这就是影视教育被认可的规模发展时期。在西南一个省的关涉影视的学校就有20余所,3万人招生数量就是证明。
在庞大的影视艺术类招生的局面下,作为一名普通的影视艺术高校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以我校为例,2011年我校升本成功,并更名为河北美术学院。今年的招生数量为2千以上。预计来年将会阶梯式上升,这些学生被我院八个二级学院录取,其中和影视相关的学生就有六百左右。这些专业分别为影视多媒体艺术,动画,游戏。
这些专业被选择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这些专业很热门而且工作比较好找,再加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扶持,以及一些综合元素促使这些专业报考逐年上升。
对于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我也做了一些功课,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普通的艺术类高校对于文化课成绩分数要远低于正常的高校招生分数。这就促使了一些学生为了上大学而走此捷径,当然我这里没有任何偏见。我只是分析一下现实的学生情况,以便入校后因地制宜。由于之前基础稍弱,势必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不便。例如在学习动画制作软件时,如果是英文界面,学生就会抓耳挠腮,马上会产生一点抵触心理。本来对专业很感兴趣,但由于软件的原因有一部分同学就会逐渐掉队。有些软件虽然也有中文版本,但容易出错,并且好的软件教程也都是国外录制的,掌握好英语,能够使我们的眼界和操作水平和技巧能大幅提升。另外也能更好的增强我们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比如韩国某高校动画教师来我校交流访问时,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而深层次的问题讨论就捉襟见肘,翻译人员对我们的专业术语有时也表述不准确,从而导致交流的难产。所以我认为在入学后可根据各专业情况对学生的英语要继续加强。
2.近年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对于大学影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不如综合大学其他专业人才长效能力的抱怨。这是由于大学为了实际需要的急功近利技能教育压制文化基础教育。学生毕业后只会动手不会动脑。
对于影视专业的特点是用软件和摄像机等设备来完成作品,而多数同学只将眼光放在这些外在的学习上而忽略了自身内在的学习,殊不知这些外在条件的完成是以自身的创意和想法为前提的。
文化基础对于人才教育应该是根本,在大学影视人才培养中,导致文化基础教育的削弱,对于人才长远发展潜力发挥不利,也对于实际功用发挥有影响。我们大学培养有脑子会思想的创意人才屈就于实际操作需要的培养方式失去了大学培养的意义,降格为培训班的问题更是影视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
近日有传媒公司到我校招聘贮备人才,他们也明确提出了只要学生是有潜力的可塑造的,哪怕技术不好没关系,我们公司可以再培训。他们所谓的有潜力可塑造应该就是说的学生的内在素质吧。技术是可以速成的,但一个人的修养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软件技术
3.学生在日常的创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创作的初衷与作品的立意,作品要有思想内涵、要有延展性。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而不是先把注意力集中到软件的特效上,反而忽略了短片的灵魂。这样就是本末倒置。另外要多观摩好的获奖的影片,从中吸取养料,学习大师的镜头语言,声画的结合手法,空间与时间的运用方法等。
4.在学习之余我建议学生多去关注一下诗歌、诗、国画、古典文学、哲学等。一方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在这些艺术中吸取借鉴。从而运用到影视创作中去。如:中国画的空寂是当家本色,如齐白石的虾,画面中只有一两只虾,其余无物,但让欣赏者看来却感觉满纸活水,正因为画面中的无,才让鉴赏者感到无尽的活水,可是小溪可是大海。让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沥沥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第一遍看完了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便记住了这首诗,细细揣来,这首诗也的确涵盖了这部影片。这首《黄鹤楼》的作者是盛唐诗人崔颢,这首诗也是诗人最负盛名的一首诗,相传李白来到黄鹤楼却因“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这首诗之所以得到称颂,成为千古。在这一首《黄鹤楼》中即可找到这部电影全部的影子。“就叫我阿辽莎吧,就叫我阿辽莎吧”,只留下一些信和一堆衣物,就说他已经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身怀六甲的她。在火车轨道上,日出的朝霞前她大声喊着“阿辽莎,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余音袅绕,好像这声音可以跨越时空传到他的耳朵里。从树上摔下来后,神志颠倒的她不知自己身处何地何时,终于穿着阿辽莎的衣服去了,去的是那么安静又那么盎然。
“本来要拍酒,结果拍成了酒精。”姜文如是说,这部电影一经面世就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说法,褒贬不一。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瓶酒,而且还是瓶老酒,散发着醇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在这里都可以品到不同的味道。说过的、要说的、没说的,来得及和没来得及的全在里面。应了那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文已尽而意有余”。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综合性影视人才的教育观念加强,包括对于超越影视传播的大影视观念的教育。影视技术专业面临数字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深度应当加强,但文化理论的培养反而应该增强而不是减弱。
作者:路航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年9期
下一篇:对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