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影视作品制作中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经济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6
论文关键词;影视制作生态经济道德视角
论文摘要: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无极》剧组的批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经济道德是伦理建设、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的结晶,是当今社会活动的新的理论道德规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生态经济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当代的经济学也朝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伦理学就是贯通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路径。随着三者的融会贯通,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即融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于一体的生态经济道德,已经成为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保护环境、走生态环保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团体的责任时,电影工业却没有把环境保护纳人电影生产过程的考虑范围。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以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由,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拍摄出一部部并不“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无疑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电影发展的某种偏颇。
一、《无极》的生态之灾
2006年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的事实作了严厉的批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2006年5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指出《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并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Www.lw881.com
二、生态经济道德视角浅析
生态经济道德的兴起,是人类在总结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张走一条无害于环境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对生态经济中伦理问题全面思考和深人研究的结果。它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批判性反思和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一)生态经济道德主张全面公平原则
全面公平原则具体体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它包含了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和分配有限资源的整体公平性三层意思,它不仅要追求并要努力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无极》呈现给现代人美丽的画面,却以牺牲现实中未来几代人的资源享有权为代价。《无极》让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只停留在了胶片上,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的全面公平原则。
(二)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综合效率原则
综合效率原则不仅要求重视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而且要求重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实现人的伦理精神与经济效益、优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投资方投人巨资,为了要求票房和经济回报,影片拍摄中追求场面恢弘画面绮丽也在情理之中。但《无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忽略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代人的环境权利为代价拍摄影片。《无极》的拍摄完成不仅有经济的投人,还有大量不可弥补的环境生态的投人。最后留下的“烂摊子”充其量给钱了事。就像某当事者所言,《无极》剧组已经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希望在剧组离开后,有关部门能清除所有垃圾和建造。但是,这种否认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说法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且这种用“钱”来换取“原始生态破坏”的逻辑是对生态和法律的挑战和蔑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的成本是巨大的,是无论多少票房都挽回不了的。《无极》只看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都随着生态的破坏而遭到了践踏。
(三)生态经济道德主张互动和谐原则
互动和谐原则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追求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种良性和动态的情景中抒写人类的历史。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阴阳和谐,万物生长;阴阳不和,万物枯竭。”可见人与自然和谐之重要。一部电视、电影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乔家大院》、《刘三姐》等等就是实例。
但这种斥巨资打造大实景演出,有没有破坏自然与人类生态和谐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怎样建立和谐的社会?《无极》等影视作品,以追求上座率为手段,带给人们娱乐以及美的享受的同时,却片面追求经济回报。影片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到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败笔,其破坏性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电影艺术属于人文形态的文化,山水景观属于自然形态的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要创造新的人文形态的文化,也必须保护已有的自然形态的文化。以破坏自然形态文化来创造人文形态的文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无极》背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也不能把破坏生态环境的矛头唯一地指向《无极》。《无极》只是破坏生态经济道德的载体而已。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很多省市的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不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普通游客实行限制的同时,却对影视“英雄”、“侠客”们敞开怀抱,也正是出于同样原因。但是,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一些影视剧组考虑的只是美丽的画面能否带来票房,能不能猎奇,能不能有看点,以至为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惜糟蹋生态环境,完工后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就像某当事者所言,“留钱”了事。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允许破坏。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应带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拍什么作品,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规定之上。
一些政府官员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想通过影视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想通过招商或者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政绩。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据新浪网的报道,香格里拉县县长马文龙曾经说:“得知陈凯歌选中碧沽天池作为《无极》的拍摄地,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对香格里拉、对迪庆州的美丽风光,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当时政府部门相信,将来随着《无极》的热映,碧沽天池和香格里拉的美丽将更大范围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其实,影视制作既是文化活动,也是商业行为。不是到哪里拍摄,就能给哪里树立形象,带来政绩的。对于原始生态景点来说,保护好才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经济道德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对政府部门也同样实用。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生态经济道德也应该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景区政府应当誓惕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审慎利用影视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管开绿灯放行,尤其是对原始生态和国家文物景点的拍摄,更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剧组作好规范和管理。这不仅是对法律制度的遵守,更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无极》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破坏的原生态很难再恢复。但有始就有终,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组更应注意,《无极》事件也不应再扩大和蔓延,当地政府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应有所创新和改变,应一起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及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电影的拍摄,选取风景秀丽的名山秀水、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川拍摄,是无可厚非的。在美轮美灸的背景中演绎奇异浪漫的故事,在提供给观众艺术享受中获得市场回报和国际影响。但是,在将绮丽壮观的美景摄人镜头时,却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悠意破坏,甚至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就令人愤感、遭人谴责了。电影拍摄似已成为自然的祸害、生态的杀手了!就像好莱坞环保大片《后天》的尾声中说道:“我们为了自身的便利,忽视了环境,一直以来对环境肆意破坏,从来没想过要付出代价。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参考文献:
[1]李长虹.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n].人民日报,2006年4月18日.
[2]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
[3]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杨剑龙.《无极》的无知:电影的拍摄与文明的偏颇
[5].文汇报,2006年5月16日.
论文摘要: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无极》剧组的批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经济道德是伦理建设、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的结晶,是当今社会活动的新的理论道德规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生态经济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当代的经济学也朝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伦理学就是贯通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路径。随着三者的融会贯通,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即融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于一体的生态经济道德,已经成为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保护环境、走生态环保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团体的责任时,电影工业却没有把环境保护纳人电影生产过程的考虑范围。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以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由,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拍摄出一部部并不“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无疑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电影发展的某种偏颇。
一、《无极》的生态之灾
2006年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的事实作了严厉的批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2006年5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指出《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并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Www.lw881.com
二、生态经济道德视角浅析
生态经济道德的兴起,是人类在总结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张走一条无害于环境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对生态经济中伦理问题全面思考和深人研究的结果。它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批判性反思和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一)生态经济道德主张全面公平原则
全面公平原则具体体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它包含了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和分配有限资源的整体公平性三层意思,它不仅要追求并要努力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无极》呈现给现代人美丽的画面,却以牺牲现实中未来几代人的资源享有权为代价。《无极》让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只停留在了胶片上,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的全面公平原则。
(二)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综合效率原则
综合效率原则不仅要求重视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而且要求重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实现人的伦理精神与经济效益、优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投资方投人巨资,为了要求票房和经济回报,影片拍摄中追求场面恢弘画面绮丽也在情理之中。但《无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忽略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代人的环境权利为代价拍摄影片。《无极》的拍摄完成不仅有经济的投人,还有大量不可弥补的环境生态的投人。最后留下的“烂摊子”充其量给钱了事。就像某当事者所言,《无极》剧组已经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希望在剧组离开后,有关部门能清除所有垃圾和建造。但是,这种否认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说法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且这种用“钱”来换取“原始生态破坏”的逻辑是对生态和法律的挑战和蔑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的成本是巨大的,是无论多少票房都挽回不了的。《无极》只看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都随着生态的破坏而遭到了践踏。
(三)生态经济道德主张互动和谐原则
互动和谐原则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追求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种良性和动态的情景中抒写人类的历史。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阴阳和谐,万物生长;阴阳不和,万物枯竭。”可见人与自然和谐之重要。一部电视、电影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乔家大院》、《刘三姐》等等就是实例。
但这种斥巨资打造大实景演出,有没有破坏自然与人类生态和谐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怎样建立和谐的社会?《无极》等影视作品,以追求上座率为手段,带给人们娱乐以及美的享受的同时,却片面追求经济回报。影片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到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败笔,其破坏性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电影艺术属于人文形态的文化,山水景观属于自然形态的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要创造新的人文形态的文化,也必须保护已有的自然形态的文化。以破坏自然形态文化来创造人文形态的文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无极》背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也不能把破坏生态环境的矛头唯一地指向《无极》。《无极》只是破坏生态经济道德的载体而已。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很多省市的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不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普通游客实行限制的同时,却对影视“英雄”、“侠客”们敞开怀抱,也正是出于同样原因。但是,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一些影视剧组考虑的只是美丽的画面能否带来票房,能不能猎奇,能不能有看点,以至为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惜糟蹋生态环境,完工后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就像某当事者所言,“留钱”了事。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允许破坏。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应带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拍什么作品,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规定之上。
一些政府官员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想通过影视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想通过招商或者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政绩。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据新浪网的报道,香格里拉县县长马文龙曾经说:“得知陈凯歌选中碧沽天池作为《无极》的拍摄地,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对香格里拉、对迪庆州的美丽风光,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当时政府部门相信,将来随着《无极》的热映,碧沽天池和香格里拉的美丽将更大范围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其实,影视制作既是文化活动,也是商业行为。不是到哪里拍摄,就能给哪里树立形象,带来政绩的。对于原始生态景点来说,保护好才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经济道德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对政府部门也同样实用。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生态经济道德也应该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景区政府应当誓惕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审慎利用影视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管开绿灯放行,尤其是对原始生态和国家文物景点的拍摄,更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剧组作好规范和管理。这不仅是对法律制度的遵守,更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无极》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破坏的原生态很难再恢复。但有始就有终,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组更应注意,《无极》事件也不应再扩大和蔓延,当地政府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应有所创新和改变,应一起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及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电影的拍摄,选取风景秀丽的名山秀水、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川拍摄,是无可厚非的。在美轮美灸的背景中演绎奇异浪漫的故事,在提供给观众艺术享受中获得市场回报和国际影响。但是,在将绮丽壮观的美景摄人镜头时,却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悠意破坏,甚至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就令人愤感、遭人谴责了。电影拍摄似已成为自然的祸害、生态的杀手了!就像好莱坞环保大片《后天》的尾声中说道:“我们为了自身的便利,忽视了环境,一直以来对环境肆意破坏,从来没想过要付出代价。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参考文献:
[1]李长虹.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n].人民日报,2006年4月18日.
[2]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
[3]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杨剑龙.《无极》的无知:电影的拍摄与文明的偏颇
[5].文汇报,2006年5月16日.
上一篇:平凡生命的咏叹调
下一篇:电视文艺编导综合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