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8
【摘 要】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文章分析了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 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
一、重视头条新闻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来抓。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头条更为重要,它起到“龙头”的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的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是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
二、注重有效信息量
有效信息含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与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不能仅仅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终目的,要时常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才可能使受众满意和接受。在新闻业界和新闻理论界,许多人士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新闻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受众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牢固确立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在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上,要考虑到受众对新闻的关切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要致力于改进报道方式,可以采用更为贴近普通受众的方式,报道受众身上或身边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将新闻作品写成具有平民视角的报道,写成有着新闻工作者亲身体验的报道,写成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报道,使所传播的信息能有效地进入受众的心智。此外,注重新闻的有效信息量还包括要抢抓新闻时效,以及加强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是地方台新闻与其他媒体竞争的资本。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特色,每个区域的受众最关心最乐于接受的也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要进行选择、组织那些具有当地经济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色彩、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新闻内容、编排形式如何突出地方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从新闻信息的接受特征看,本地新闻与受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在媒体竞争中,地域虽然对地方电视台的竞争力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使之不可能和省台、中央台抗衡,但拥有“地利”优势的本土化和区域性,成为其贴近受众的最大资源优势。因为地域的贴近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地方电视台赖以生存的立足点。地方电视新闻应该立足本地市场,在“贴近性”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只有在题材上将本地人、事、物的变迁充分纳入报道视域,让百姓充分了解和感知发生在其周围的事件,切实解决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才能以独家、权威的信息吸引受众注意力,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也才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以“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的定位,在当地百姓中美誉度甚高,令同行刮目相看。
四、发挥电视优势
电视是以“视觉”为主,视、听同步,声画合一,再现客观现实最形象、最生动的声像艺术。电视与报纸、广播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画”“声”结合才符合电视制作的个性和特性的。
自上个世纪电视问世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就一直存在着声画错位、视听两张皮的现象。不少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完全是报纸、广播新闻稿,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电视新闻解说特点。打开电视我们随便可以听到播音员或主持人念着整篇整篇的文章,看到一幅幅与文字无关、缺少内在逻辑联系的画面堆砌。造成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和文字语言两张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制作电视新闻时先“声”后“画”,即播音员先将文字稿录在磁带上,然后图文说字式的再贴画面。目前,电视新闻存在一种可怕的倾向,似乎解说词更重于画面,对电视画面内在联系、情绪关联、情感铺垫以及电视画面的审美等方面都有忽视的倾向,于是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就表现得十分突出。事实上,一篇好的电视新闻报道在于它的事实与逻辑力量,而非解说词的堆积。在对观众的影响方面,画面对观众的形象塑造是直接感受,而解说词对受众的形象塑造则必须通过受众的再造想象。同时,据行内人士测试,画面的视觉冲击与解说词的听觉冲击之比为8:2,这说明画面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我们如果放弃电视新闻的这一独特性而去追求解说词的堆积,无异于放弃自己的优势,败于其他媒体之下。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门艺术,经过编辑与记者的默契配合,精心选材,量体裁衣,再进行多方信息的筛选、搭配、调整、重组,形成信息的优势互补,最佳组合,产生1+1>2的综合效应。编排时要通过合理巧妙的搭配排列,实现整体优化即从整体效益上超过单条新闻效果之和。优化组合是阐述新闻之间的联系的有效手段和编排技巧。电视编排中还应该把握好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1)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混排;(2)长短新闻相互调节;(3)一条新闻中解说与同期声的协调。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注意力往往随着视觉疲劳而下降,当受到刺激后在短时间内还会恢复,就是说,看电视新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受刺激的过程,新异刺激越强烈,定向反射就越明显,因此新闻编排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越大,观众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这样新闻传播的效果就会更显著。
六、提高编辑队伍的自身素质
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素质,提高素质主要靠个人修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做好编辑工作(也就是创新新闻节目)的前提条件,因此说,好的编辑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献身精神和电视传媒的专业技术知识。(1)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是当好新闻编辑的前提,也是担当电视新闻编辑的首要条件。(2)严谨的工作作风。每天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和播出,其时间均以秒计,因而在内容排列和技术操作上都应一丝不苟,马虎不得,否则影响极大。(3)求真务实的献身精神。有人说,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务实”,是新闻的生命。对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应保持求真务实、求新求快的工作作风。(4)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一名电视新闻编辑,相对于报纸、广播编辑而言,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音像语言,诸如画面的剪辑、同期声的运用等,做到画面剪辑遵循事件发展、人物特点与解说词声画的对位;同期声又与解说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一档完善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细操作,而新闻编辑对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布置,则是新闻节目上台阶的前提。换言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 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
一、重视头条新闻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来抓。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头条更为重要,它起到“龙头”的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的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是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
二、注重有效信息量
有效信息含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与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不能仅仅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终目的,要时常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才可能使受众满意和接受。在新闻业界和新闻理论界,许多人士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新闻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受众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牢固确立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在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上,要考虑到受众对新闻的关切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要致力于改进报道方式,可以采用更为贴近普通受众的方式,报道受众身上或身边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将新闻作品写成具有平民视角的报道,写成有着新闻工作者亲身体验的报道,写成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报道,使所传播的信息能有效地进入受众的心智。此外,注重新闻的有效信息量还包括要抢抓新闻时效,以及加强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是地方台新闻与其他媒体竞争的资本。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特色,每个区域的受众最关心最乐于接受的也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要进行选择、组织那些具有当地经济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色彩、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新闻内容、编排形式如何突出地方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从新闻信息的接受特征看,本地新闻与受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在媒体竞争中,地域虽然对地方电视台的竞争力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使之不可能和省台、中央台抗衡,但拥有“地利”优势的本土化和区域性,成为其贴近受众的最大资源优势。因为地域的贴近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地方电视台赖以生存的立足点。地方电视新闻应该立足本地市场,在“贴近性”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只有在题材上将本地人、事、物的变迁充分纳入报道视域,让百姓充分了解和感知发生在其周围的事件,切实解决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才能以独家、权威的信息吸引受众注意力,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也才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以“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的定位,在当地百姓中美誉度甚高,令同行刮目相看。
四、发挥电视优势
电视是以“视觉”为主,视、听同步,声画合一,再现客观现实最形象、最生动的声像艺术。电视与报纸、广播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画”“声”结合才符合电视制作的个性和特性的。
自上个世纪电视问世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就一直存在着声画错位、视听两张皮的现象。不少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完全是报纸、广播新闻稿,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电视新闻解说特点。打开电视我们随便可以听到播音员或主持人念着整篇整篇的文章,看到一幅幅与文字无关、缺少内在逻辑联系的画面堆砌。造成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和文字语言两张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制作电视新闻时先“声”后“画”,即播音员先将文字稿录在磁带上,然后图文说字式的再贴画面。目前,电视新闻存在一种可怕的倾向,似乎解说词更重于画面,对电视画面内在联系、情绪关联、情感铺垫以及电视画面的审美等方面都有忽视的倾向,于是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就表现得十分突出。事实上,一篇好的电视新闻报道在于它的事实与逻辑力量,而非解说词的堆积。在对观众的影响方面,画面对观众的形象塑造是直接感受,而解说词对受众的形象塑造则必须通过受众的再造想象。同时,据行内人士测试,画面的视觉冲击与解说词的听觉冲击之比为8:2,这说明画面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我们如果放弃电视新闻的这一独特性而去追求解说词的堆积,无异于放弃自己的优势,败于其他媒体之下。
五、做好编排工作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门艺术,经过编辑与记者的默契配合,精心选材,量体裁衣,再进行多方信息的筛选、搭配、调整、重组,形成信息的优势互补,最佳组合,产生1+1>2的综合效应。编排时要通过合理巧妙的搭配排列,实现整体优化即从整体效益上超过单条新闻效果之和。优化组合是阐述新闻之间的联系的有效手段和编排技巧。电视编排中还应该把握好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1)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混排;(2)长短新闻相互调节;(3)一条新闻中解说与同期声的协调。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注意力往往随着视觉疲劳而下降,当受到刺激后在短时间内还会恢复,就是说,看电视新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受刺激的过程,新异刺激越强烈,定向反射就越明显,因此新闻编排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越大,观众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这样新闻传播的效果就会更显著。
六、提高编辑队伍的自身素质
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素质,提高素质主要靠个人修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做好编辑工作(也就是创新新闻节目)的前提条件,因此说,好的编辑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献身精神和电视传媒的专业技术知识。(1)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是当好新闻编辑的前提,也是担当电视新闻编辑的首要条件。(2)严谨的工作作风。每天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和播出,其时间均以秒计,因而在内容排列和技术操作上都应一丝不苟,马虎不得,否则影响极大。(3)求真务实的献身精神。有人说,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务实”,是新闻的生命。对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应保持求真务实、求新求快的工作作风。(4)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一名电视新闻编辑,相对于报纸、广播编辑而言,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音像语言,诸如画面的剪辑、同期声的运用等,做到画面剪辑遵循事件发展、人物特点与解说词声画的对位;同期声又与解说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一档完善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细操作,而新闻编辑对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布置,则是新闻节目上台阶的前提。换言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根本所在。
上一篇: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与发展探讨
下一篇:影视鉴赏(疯狂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