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9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休闲娱乐的需要,提高收视率,从而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对于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去对待,分析其成因,并形成有效的对策。以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使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向。
关键词:电视节目;受众;泛娱乐化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电视的影响尤其明显,数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上。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休闲娱乐的需要,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提高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地设计和制作一些大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从而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趋势,有人甚至把现在的电视发展趋势说成是“泛娱乐化时代”。具体的表现就是各家电视台纷纷推出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以湖南卫视为例,从《快乐大本营》、《真情》到后来的《娱乐无极限》、《越策越开心》,连稍微严肃一点的《晚间新闻》和《背后的故事》,都或多或少被灌注了娱乐的因素,其中,《晚间新闻》更是开全国娱乐式播报新闻的先河。湖南卫视组织制作的《国球大典》,由民间海选、大师对抗赛、乒乓嘉年华三大主体活动组成。这种高、低端互动的体育狂欢,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体育电视节目“娱乐化”之路,促进了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与结合。除了湖南卫视,从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到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大刚说新闻》,都不难看出现在的节目越来越贴近民众,生动性、娱乐性不断加强。有的电视台为了增强娱乐化,甚至邀请相声演员来参与主持电视节目,像近年来大红大紫的郭德纲,频频出现在电视的镜头前,除了主持安徽卫视的电视娱乐节目之外,在辽宁卫视主持《到底是谁》,还在天津卫视和众多名嘴主持娱乐节目《笑傲江湖》。就连电视媒体龙头老大央视,也开始了节目娱乐化生机与危机的讨论,并在实际的节目制作过程中,开始走向娱乐化,如《开心辞典》、《非常6+1》等品牌节目陆续改版,其中,《非常6+1》更是打出了“彻底娱乐化”的口号。除此之外,还有《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幸运52》等电视节目。甚至体育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如《城市之间》。
那么,什么是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呢?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如科教类的电视节目,《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一批优秀栏目,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
一、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电视问世只有70余年,它通过光电交换使景物快速、连续传播,将千里之外的景象瞬间呈现于观众面前,不仅听到千里之外的人和物的声音,而且能亲眼看到他们的形象。电视的图像、声音、色彩(影调)向观众传播各种信息,最迅速、最有效地再现真实的场景。同时,电视也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画面到多画面,从单功能到多功能的发展变化,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电视发展到今天,其发展势头很强劲,栏目众多,发展空间很大。纵观各个电视台的节目,我们可以发现,娱乐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成为媒体刺激受众的重要手段,几乎各种类型的节目,都在探索娱乐化功能的创造空间。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自不必说,在一些非娱乐类节目中,娱乐化倾向也开始崭露头角,并大有不娱乐到底不罢休的发展态势。
那么,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倾向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受众的影响
西方传播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把受众看做新闻的主动传播者,媒介是被动者,这种受众理论是以卡茨(katz)为首的研究者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重要命题。意思是说,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我国研究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受众本位说,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应最大限度地适应受众的需要,以受众为中心。现代社会随着压力加大、竞争激烈、节奏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繁忙的工作相适应的休闲娱乐性电视节目,以期得到身心的放松,更达到了享受生活的目的。大众文化越来越被大多数的受众所倚重,所以,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开始走向了大众娱乐的道路。因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提供轻松容易的社会凝聚力的尝试,无需昂贵的仪式便带来道德上的认知和情绪的了解。这种文化……用空想取代了想象,用庸俗作品取代了情感……”电视艺术具有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功能,电视节目自然被受众期待为一种娱乐工具。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娱乐化的节目。所以,受众的影响,是促使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根本因素。
每个电视台都在抢占收视市场,市场的空间有限,而各电视台却又有层出不穷的电视节目。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促进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的外部因素。在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今天,节目形态也拥有多重的选择,然而,最终的电视收视率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命运,因此,作为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来说,不得不考虑受众市场的需求,没有受众或者受众群小的节目迟早要被淘汰,所以,娱乐化便成为了目前电视节目争夺观众、增强收视率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会给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节目,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31个城市调查数据,“超级女声”广州淘汰赛的收视份额最高时曾突破10%,这就是说,每100个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中,就有10人在收看“超级女声”。有着如此优异的收视成绩表,广告收入当然也大幅攀升。在这样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各电视台当然争先恐后地推出有卖点、有新意的节目,而娱乐化便是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所以,我们后来又看到了“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名师高徒”、“绝对唱响”等娱乐性很强的电视节目的产生,甚至又出现了全部由明星参与的“舞林大会”。因此,在抢占收视市场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各个电视台的竞争,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电视节目的成功举办,直接推动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趋势。
(三)信息的影响
媒介向来是传播的主动者,决定公众选择新闻的范围,但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自己需要的信息,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在受众的约束下,媒介在传播中主动影响受众,不能不以信息的质量使受众满意为前提。信息传播的大众化的具体表现,就是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当今世界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电视节目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一天都会接受不同的各式各样的新鲜信息。那么,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受众对于信息的取舍直接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在纷繁的电视节目中,受众更多的会去选择一些有助于轻松接受信息的电视节目,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新鲜的信息。比如,《开心辞典》、《非常6+1》等类型的电视节目,受众在娱乐化的氛围中得到了自己不甚了解的信息。
(四)国外娱乐电视节目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视节目也受到了国外电视节目的冲击。各个电视台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和抢占市场份额,也不断地引入或模仿国外的娱乐电视节目。比如,《生存大挑战》就是模仿国外的真人秀节目,黑龙江电视台现在播出的韩国娱乐节目《情书》等,都在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提高自己的收视率。对于本土的一些电视台,也开始尝试学习国外的娱乐电视节目,或模仿或创新,这些也促使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二、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对策
在如今娱乐当道、横扫荧屏的风潮下,“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选秀节目大行其道,《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我型我秀》等节目大受欢迎,似乎成为中国电视产业化之路的某种启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皇帝的新装,文化内涵上的先天不足、机械性地移植和克隆,已经严重伤害了这类节目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 那么,我们面对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扭转这一局面呢?
(一)坚守品味内涵,提升节目质量
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提供众多的娱乐产品,这是当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个现实。但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的另一极端,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或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门德尔松认为,普通人需要电视娱乐所提供的放松和无害的空想。如果没有电视娱乐,人们也会寻找其他途径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电视仅仅是比其他途径更容易、更有力也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需求。这样,我们现在的电视人,就要抓住这个有利的传播媒介,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从改善电视节目的内容开始,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环境,而不是纷纷追逐娱乐化的节目,而忽视了对受众的积极娱乐引导,做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良好契合点,从根本上解决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
(二)规范电视市场,创建和谐环境
在当今媒体竞争的时代,各电视台都在抢占视听市场,有时候甚至不顾及电视市场对受众的影响,使一些粗制的电视节目出现在荧屏上,这样就使和谐的视听环境遭到了破坏。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是市场化运作的产物,我们在警惕其滋生低俗、平庸等不良倾向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吸引受众、繁荣荧屏以及获取稳定收视率等方面的可取之处。比如,它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富有时尚气息的包装,广泛吸引受众参与的互动特色等,都值得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们进行研究与借鉴,积极推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对媒体工作者的实践进行科学引导。如果我们有效地改进传统的节目制作方式,主动与国际流行的电视节目制作手法接轨,不仅会积极推进中国电视的产业化进程,还有助于本土文化的更好传承。这样,我们才能规范电视市场,创建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
(三)实现受众本位,丰富节目内涵
众所周知,电视娱乐节目曾一度“目中无人”、“自娱自乐”,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以及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和任何大众传播一样,电视娱乐传播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必须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关系中,受众是传播者服务的对象。电视娱乐传播亟须建立对受众的“服务意识”,在娱乐节目中“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受众,为受众着想,致力于满足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制作一些内涵丰富的电视节目。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电视庸俗化日趋严重的语境中,电视娱乐传播只有不断创新传播策略,从追求“快感”迈向追求“美感”,致力打造富有品格内涵的“绿色娱乐”,才能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挖掘本土特色,把握播放主动权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国家已经批准了一批境外电视频道进入中国的电视市场。客观地讲,以目前中国电视媒体的实力去参与全球化、市场化文化传播的竞争,结果只能是加剧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实现情况下,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具有竞争实力的本土化节目,包括娱乐节目,集中精力培植精品节目,有效控制外购节目的播出比例,严格执行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有关文件,并尽可能加快整合速度,缩减频道,精办频道,对于严肃的科教节目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牢固地把握播放的主动权,有效控制娱乐化范围。
关键词:电视节目;受众;泛娱乐化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电视的影响尤其明显,数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上。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休闲娱乐的需要,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提高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地设计和制作一些大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从而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趋势,有人甚至把现在的电视发展趋势说成是“泛娱乐化时代”。具体的表现就是各家电视台纷纷推出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以湖南卫视为例,从《快乐大本营》、《真情》到后来的《娱乐无极限》、《越策越开心》,连稍微严肃一点的《晚间新闻》和《背后的故事》,都或多或少被灌注了娱乐的因素,其中,《晚间新闻》更是开全国娱乐式播报新闻的先河。湖南卫视组织制作的《国球大典》,由民间海选、大师对抗赛、乒乓嘉年华三大主体活动组成。这种高、低端互动的体育狂欢,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体育电视节目“娱乐化”之路,促进了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与结合。除了湖南卫视,从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到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大刚说新闻》,都不难看出现在的节目越来越贴近民众,生动性、娱乐性不断加强。有的电视台为了增强娱乐化,甚至邀请相声演员来参与主持电视节目,像近年来大红大紫的郭德纲,频频出现在电视的镜头前,除了主持安徽卫视的电视娱乐节目之外,在辽宁卫视主持《到底是谁》,还在天津卫视和众多名嘴主持娱乐节目《笑傲江湖》。就连电视媒体龙头老大央视,也开始了节目娱乐化生机与危机的讨论,并在实际的节目制作过程中,开始走向娱乐化,如《开心辞典》、《非常6+1》等品牌节目陆续改版,其中,《非常6+1》更是打出了“彻底娱乐化”的口号。除此之外,还有《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幸运52》等电视节目。甚至体育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如《城市之间》。
那么,什么是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呢?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如科教类的电视节目,《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一批优秀栏目,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
一、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电视问世只有70余年,它通过光电交换使景物快速、连续传播,将千里之外的景象瞬间呈现于观众面前,不仅听到千里之外的人和物的声音,而且能亲眼看到他们的形象。电视的图像、声音、色彩(影调)向观众传播各种信息,最迅速、最有效地再现真实的场景。同时,电视也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画面到多画面,从单功能到多功能的发展变化,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电视发展到今天,其发展势头很强劲,栏目众多,发展空间很大。纵观各个电视台的节目,我们可以发现,娱乐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成为媒体刺激受众的重要手段,几乎各种类型的节目,都在探索娱乐化功能的创造空间。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自不必说,在一些非娱乐类节目中,娱乐化倾向也开始崭露头角,并大有不娱乐到底不罢休的发展态势。
那么,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倾向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受众的影响
西方传播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把受众看做新闻的主动传播者,媒介是被动者,这种受众理论是以卡茨(katz)为首的研究者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重要命题。意思是说,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我国研究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受众本位说,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应最大限度地适应受众的需要,以受众为中心。现代社会随着压力加大、竞争激烈、节奏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繁忙的工作相适应的休闲娱乐性电视节目,以期得到身心的放松,更达到了享受生活的目的。大众文化越来越被大多数的受众所倚重,所以,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开始走向了大众娱乐的道路。因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提供轻松容易的社会凝聚力的尝试,无需昂贵的仪式便带来道德上的认知和情绪的了解。这种文化……用空想取代了想象,用庸俗作品取代了情感……”电视艺术具有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功能,电视节目自然被受众期待为一种娱乐工具。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娱乐化的节目。所以,受众的影响,是促使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根本因素。
(二)市场的影响
每个电视台都在抢占收视市场,市场的空间有限,而各电视台却又有层出不穷的电视节目。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促进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的外部因素。在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今天,节目形态也拥有多重的选择,然而,最终的电视收视率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命运,因此,作为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来说,不得不考虑受众市场的需求,没有受众或者受众群小的节目迟早要被淘汰,所以,娱乐化便成为了目前电视节目争夺观众、增强收视率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会给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节目,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31个城市调查数据,“超级女声”广州淘汰赛的收视份额最高时曾突破10%,这就是说,每100个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中,就有10人在收看“超级女声”。有着如此优异的收视成绩表,广告收入当然也大幅攀升。在这样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各电视台当然争先恐后地推出有卖点、有新意的节目,而娱乐化便是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所以,我们后来又看到了“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名师高徒”、“绝对唱响”等娱乐性很强的电视节目的产生,甚至又出现了全部由明星参与的“舞林大会”。因此,在抢占收视市场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各个电视台的竞争,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电视节目的成功举办,直接推动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趋势。
(三)信息的影响
媒介向来是传播的主动者,决定公众选择新闻的范围,但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自己需要的信息,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在受众的约束下,媒介在传播中主动影响受众,不能不以信息的质量使受众满意为前提。信息传播的大众化的具体表现,就是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当今世界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电视节目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一天都会接受不同的各式各样的新鲜信息。那么,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受众对于信息的取舍直接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在纷繁的电视节目中,受众更多的会去选择一些有助于轻松接受信息的电视节目,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新鲜的信息。比如,《开心辞典》、《非常6+1》等类型的电视节目,受众在娱乐化的氛围中得到了自己不甚了解的信息。
(四)国外娱乐电视节目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视节目也受到了国外电视节目的冲击。各个电视台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和抢占市场份额,也不断地引入或模仿国外的娱乐电视节目。比如,《生存大挑战》就是模仿国外的真人秀节目,黑龙江电视台现在播出的韩国娱乐节目《情书》等,都在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提高自己的收视率。对于本土的一些电视台,也开始尝试学习国外的娱乐电视节目,或模仿或创新,这些也促使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二、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对策
在如今娱乐当道、横扫荧屏的风潮下,“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选秀节目大行其道,《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我型我秀》等节目大受欢迎,似乎成为中国电视产业化之路的某种启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皇帝的新装,文化内涵上的先天不足、机械性地移植和克隆,已经严重伤害了这类节目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 那么,我们面对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扭转这一局面呢?
(一)坚守品味内涵,提升节目质量
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提供众多的娱乐产品,这是当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个现实。但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的另一极端,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或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门德尔松认为,普通人需要电视娱乐所提供的放松和无害的空想。如果没有电视娱乐,人们也会寻找其他途径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电视仅仅是比其他途径更容易、更有力也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需求。这样,我们现在的电视人,就要抓住这个有利的传播媒介,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从改善电视节目的内容开始,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环境,而不是纷纷追逐娱乐化的节目,而忽视了对受众的积极娱乐引导,做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良好契合点,从根本上解决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
(二)规范电视市场,创建和谐环境
在当今媒体竞争的时代,各电视台都在抢占视听市场,有时候甚至不顾及电视市场对受众的影响,使一些粗制的电视节目出现在荧屏上,这样就使和谐的视听环境遭到了破坏。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是市场化运作的产物,我们在警惕其滋生低俗、平庸等不良倾向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吸引受众、繁荣荧屏以及获取稳定收视率等方面的可取之处。比如,它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富有时尚气息的包装,广泛吸引受众参与的互动特色等,都值得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们进行研究与借鉴,积极推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对媒体工作者的实践进行科学引导。如果我们有效地改进传统的节目制作方式,主动与国际流行的电视节目制作手法接轨,不仅会积极推进中国电视的产业化进程,还有助于本土文化的更好传承。这样,我们才能规范电视市场,创建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
(三)实现受众本位,丰富节目内涵
众所周知,电视娱乐节目曾一度“目中无人”、“自娱自乐”,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以及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和任何大众传播一样,电视娱乐传播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必须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关系中,受众是传播者服务的对象。电视娱乐传播亟须建立对受众的“服务意识”,在娱乐节目中“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受众,为受众着想,致力于满足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制作一些内涵丰富的电视节目。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电视庸俗化日趋严重的语境中,电视娱乐传播只有不断创新传播策略,从追求“快感”迈向追求“美感”,致力打造富有品格内涵的“绿色娱乐”,才能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挖掘本土特色,把握播放主动权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国家已经批准了一批境外电视频道进入中国的电视市场。客观地讲,以目前中国电视媒体的实力去参与全球化、市场化文化传播的竞争,结果只能是加剧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实现情况下,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具有竞争实力的本土化节目,包括娱乐节目,集中精力培植精品节目,有效控制外购节目的播出比例,严格执行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有关文件,并尽可能加快整合速度,缩减频道,精办频道,对于严肃的科教节目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牢固地把握播放的主动权,有效控制娱乐化范围。
上一篇: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类节目
下一篇:后发展地方广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