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影的叙事技巧发展里程
发布时间:2015-07-04 09:33
论文关键词:电影;叙事;非线性
论文摘要:电影是特别需要倚重叙事来实现意义表达的艺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的叙事语言的开创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公民凯恩》把非线性叙事技巧发挥到极致。后现代的电影作者们,在叙事技巧上将精英文化的某些精髓渗入其中。《广岛之恋》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故事和线性的叙事,《罗拉快跑》则体现出多元性叙事技巧和强大的感染力。我们本土导演们尚需对叙事技巧不断借鉴和探索,把故事讲得更精彩。
电影,是时空流转,是琐忆沧桑,是亦真亦假的如梦如幻。而影像只有流动起来才有意义。至于如何接续空间意义,往往在于叙事技巧的把握。
一、电影与叙事的缘起
电影叙事技巧的初步发展。
埃德温·鲍特是第一个运用叙事连贯性与发展的原则的导演,他的《火车大劫案》(1903年)已经具有清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线索,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原型。
从1904年起,剧情片成为电影产业中最重要的形式。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和《党同伐异》(1916年),其叙事语言的开创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党同伐异》的四个故事之间在主题上有关,在时间上、情节发展上则大相径庭,叙事技巧无比精微。
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好莱坞叙事风格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好莱坞电影风格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弹性。它能够应经济变革和技术革命,调整来自其他风格体系的影响和半个多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电影创作者各自的美学要求……简言之,如果好莱坞电影这一概念从历史角度讲十分有用,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静止僵化的实体,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套与历史旧在的实践。”其他风格则被好莱坞的阴影遮没。
1.开创性的《公民凯恩》——叙事技巧转换,凸显人物性格。与好莱坞在制作技术上的激进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对传统叙事技巧近乎保守的迷恋,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整体功能就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讲述一个特定类型的故事”,非限制性的叙事技巧让观众即使只注意一个人物,也可以通过剧情获取剧中人所不了解或没听到的信息。但也易使影片变得平面且逻辑牵强。
但时移势易,“古典惯例被改良、模仿,到最后被颠覆,它的透明性就慢慢地消失,变得不透明:我们不再穿透形式去看理想的自我意象,而是注视形式本身去检视和欣赏它的结构与文化吸引力。”美国电影学院在20世纪末评选百部优秀英语电影时,高居榜首的是《公民凯恩》。报业巨头凯恩病逝前,喃喃吐出“玫瑰花蕾”的遗言。记者汤姆逊访问了与凯恩接近的人、爱他的人和恨他的人,得到了不同的故事,但却始终无法解开谜团。最后,秘密也随着标有“玫瑰花蕾”的滑雪板一同烧掉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瞬间能化为永恒,而拥有一切却会等同于失去一切,富可敌国的人物临死前最想念的,是幼时玩过的不值钱小玩意。现实本来就是坚韧的内在逻辑和丰富复杂性的混合体。”戏剧性的心理活动和迟缓的情节,往往让叙事者陷入预设陷阱难以自拔。而奥森·威尔斯却把非线性叙事技巧发挥到极致,将一个传媒大亨的人生经历由不同的见证者来讲述,用多角度叙事技巧表现凯恩的多元化性格。
2.里程碑的《罗生门》——叙事技巧革命与深邃主题。在《公民凯恩》中,暧昧性来自由每个人不同背景所决定的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得出的不同看法、态度,片中的客观事实却是无可争议的。而黑泽明的《罗生门》讲述的不是一个复杂的凯恩,而是一起看似单纯的劫杀案,可是五个人证却各执一词。《罗生门》把《公民凯恩》非线性架构的“混淆”的模糊,改变成了某种“欺骗”的模糊,同一时间的同一事件却可以不断重新来过。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原著,作者素以对人性无可救药的普遍悲观著称,而黑泽明沿用小说的视角构建影片叙事,在回忆的真实与错乱之间使叙事摆脱僵直的状态,直指人心。饥荒战乱、罪恶滔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彻底失去;猜疑、惊愕、心虚、恐慌,每个人都出于自身利益在叙述中改变了事实的真相,但真相本身已经不重要,黑泽明让人们把注意力从事实转移到人类内心的黑暗和时代的混乱。
二、后现代叙事技巧与《罗拉快跑》的颠覆特质
1.后现代的反传统叙事技巧。
后现代的电影作者们,在叙事技巧上将精英文化的某些精髓渗入其中。如《广岛之恋》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故事和线性的叙事,而通过大量的“闪回”和画外音手段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梦魇。《低俗小说》中,昆廷·塔伦提诺则把正常的故事进程拆解成为不同空间发生的三个貌似无关的故事,并随着影片的继续将看似没有关系的人们联系起来。而德国1998年最卖座的电影《罗拉快跑》,则体现出多元性叙事技巧和强大的感染力。
2.《罗拉快跑》。
《公民凯恩》和《罗生门》,都是描述一个有着多种可能、却事先已经确知结局的封闭式的事件。而《罗拉快跑》则边缘而新奇。二段开场均是从电话开始,罗拉接到曼尼自暴自弃的电话后,就开始一刻不停的狂奔,去争取时间、争取钱、争取男朋友的生命,然后也是在争取自己的未来——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人生——而罗拉的疾走是不变的,也是不容置疑的,向前、向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拼命的去奔跑,三个事件完全是平等的、平行的,而非虚实的关系。观众在情感上超越了时间,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同情罗拉。
三、结语
当前中国电影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当代导演愈发注重对传统叙事的颠覆,“传达伦理的影片只不过告诉观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应该要什么不应该要什么,要体现一种哲理的影片却是让人去理解人生思考人生的真谛”。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迎合西方评委和观众的口味。如张艺谋的《英雄》在叙事技巧上无疑沿袭了《罗生门》和《罗拉快跑》,不同的是该片想传达给观众的,并不在于不同的人“为什么”有不同的事件阐述,而在于那个明摆着想让观众大吃一惊的结局。结束影像的狂欢后,叙事技巧的薄弱显露无疑,这一缺憾无疑影响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过程。本土导演们尚需对叙事技巧不断借鉴和探索,最终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论文摘要:电影是特别需要倚重叙事来实现意义表达的艺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的叙事语言的开创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公民凯恩》把非线性叙事技巧发挥到极致。后现代的电影作者们,在叙事技巧上将精英文化的某些精髓渗入其中。《广岛之恋》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故事和线性的叙事,《罗拉快跑》则体现出多元性叙事技巧和强大的感染力。我们本土导演们尚需对叙事技巧不断借鉴和探索,把故事讲得更精彩。
电影,是时空流转,是琐忆沧桑,是亦真亦假的如梦如幻。而影像只有流动起来才有意义。至于如何接续空间意义,往往在于叙事技巧的把握。
一、电影与叙事的缘起
电影叙事技巧的初步发展。
埃德温·鲍特是第一个运用叙事连贯性与发展的原则的导演,他的《火车大劫案》(1903年)已经具有清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线索,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原型。
从1904年起,剧情片成为电影产业中最重要的形式。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和《党同伐异》(1916年),其叙事语言的开创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党同伐异》的四个故事之间在主题上有关,在时间上、情节发展上则大相径庭,叙事技巧无比精微。
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好莱坞叙事风格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好莱坞电影风格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弹性。它能够应经济变革和技术革命,调整来自其他风格体系的影响和半个多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电影创作者各自的美学要求……简言之,如果好莱坞电影这一概念从历史角度讲十分有用,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静止僵化的实体,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套与历史旧在的实践。”其他风格则被好莱坞的阴影遮没。
1.开创性的《公民凯恩》——叙事技巧转换,凸显人物性格。与好莱坞在制作技术上的激进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对传统叙事技巧近乎保守的迷恋,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整体功能就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讲述一个特定类型的故事”,非限制性的叙事技巧让观众即使只注意一个人物,也可以通过剧情获取剧中人所不了解或没听到的信息。但也易使影片变得平面且逻辑牵强。
但时移势易,“古典惯例被改良、模仿,到最后被颠覆,它的透明性就慢慢地消失,变得不透明:我们不再穿透形式去看理想的自我意象,而是注视形式本身去检视和欣赏它的结构与文化吸引力。”美国电影学院在20世纪末评选百部优秀英语电影时,高居榜首的是《公民凯恩》。报业巨头凯恩病逝前,喃喃吐出“玫瑰花蕾”的遗言。记者汤姆逊访问了与凯恩接近的人、爱他的人和恨他的人,得到了不同的故事,但却始终无法解开谜团。最后,秘密也随着标有“玫瑰花蕾”的滑雪板一同烧掉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瞬间能化为永恒,而拥有一切却会等同于失去一切,富可敌国的人物临死前最想念的,是幼时玩过的不值钱小玩意。现实本来就是坚韧的内在逻辑和丰富复杂性的混合体。”戏剧性的心理活动和迟缓的情节,往往让叙事者陷入预设陷阱难以自拔。而奥森·威尔斯却把非线性叙事技巧发挥到极致,将一个传媒大亨的人生经历由不同的见证者来讲述,用多角度叙事技巧表现凯恩的多元化性格。
2.里程碑的《罗生门》——叙事技巧革命与深邃主题。在《公民凯恩》中,暧昧性来自由每个人不同背景所决定的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得出的不同看法、态度,片中的客观事实却是无可争议的。而黑泽明的《罗生门》讲述的不是一个复杂的凯恩,而是一起看似单纯的劫杀案,可是五个人证却各执一词。《罗生门》把《公民凯恩》非线性架构的“混淆”的模糊,改变成了某种“欺骗”的模糊,同一时间的同一事件却可以不断重新来过。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原著,作者素以对人性无可救药的普遍悲观著称,而黑泽明沿用小说的视角构建影片叙事,在回忆的真实与错乱之间使叙事摆脱僵直的状态,直指人心。饥荒战乱、罪恶滔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彻底失去;猜疑、惊愕、心虚、恐慌,每个人都出于自身利益在叙述中改变了事实的真相,但真相本身已经不重要,黑泽明让人们把注意力从事实转移到人类内心的黑暗和时代的混乱。
二、后现代叙事技巧与《罗拉快跑》的颠覆特质
1.后现代的反传统叙事技巧。
后现代的电影作者们,在叙事技巧上将精英文化的某些精髓渗入其中。如《广岛之恋》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故事和线性的叙事,而通过大量的“闪回”和画外音手段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梦魇。《低俗小说》中,昆廷·塔伦提诺则把正常的故事进程拆解成为不同空间发生的三个貌似无关的故事,并随着影片的继续将看似没有关系的人们联系起来。而德国1998年最卖座的电影《罗拉快跑》,则体现出多元性叙事技巧和强大的感染力。
2.《罗拉快跑》。
《公民凯恩》和《罗生门》,都是描述一个有着多种可能、却事先已经确知结局的封闭式的事件。而《罗拉快跑》则边缘而新奇。二段开场均是从电话开始,罗拉接到曼尼自暴自弃的电话后,就开始一刻不停的狂奔,去争取时间、争取钱、争取男朋友的生命,然后也是在争取自己的未来——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人生——而罗拉的疾走是不变的,也是不容置疑的,向前、向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拼命的去奔跑,三个事件完全是平等的、平行的,而非虚实的关系。观众在情感上超越了时间,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同情罗拉。
三、结语
当前中国电影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当代导演愈发注重对传统叙事的颠覆,“传达伦理的影片只不过告诉观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应该要什么不应该要什么,要体现一种哲理的影片却是让人去理解人生思考人生的真谛”。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迎合西方评委和观众的口味。如张艺谋的《英雄》在叙事技巧上无疑沿袭了《罗生门》和《罗拉快跑》,不同的是该片想传达给观众的,并不在于不同的人“为什么”有不同的事件阐述,而在于那个明摆着想让观众大吃一惊的结局。结束影像的狂欢后,叙事技巧的薄弱显露无疑,这一缺憾无疑影响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过程。本土导演们尚需对叙事技巧不断借鉴和探索,最终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上一篇:浅析对类型电影的几点认识